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热成像技术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高谦 杜传随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 目的 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CT引导的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使用SPSS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研究组(64例,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的DRG-PRF联合臭氧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皮肤温差(ΔT)、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5、7 d和治疗1个月,研究组NRS评分更低(P<0.05)。治疗1、2、3个月,研究组PSQI评分、ΔT更低,SF-36评分更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睡眠及生活质量,减小患侧皮肤温差,且安全性有一定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带状疱疹 红外热成像技术 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08例顽固性PHN患者为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临床有效率、镇痛补救情况、睡眠质量,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随访期间,4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联合组103例,对照组101例。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2%(P<0.05)。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的时间、组间、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联合组VAS、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痛补救次数低于对照组,曲马多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组血清HMGB1、IL-1β、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PHN,能有效减轻神经炎性损伤,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其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CT引导下脉冲射频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连续神经阻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谦 李宝福 +2 位作者 刘冰 王春满 李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201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7例。3组PH...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201例,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脉冲射频组、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7例。3组PHN患者均常规药物治疗,脉冲射频组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神经阻滞组采取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再采取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前(T_(0))、治疗后7 d(AT7)、治疗后30 d(AT_(30))和治疗后90 d(AT_(90))时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β-内啡肽、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T7、AT_(30)、AT_(90)时,联合组PHN患者SF-MPQ的PRI、VAS、PPI评分和PSQI评分、P物质、CG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β-内啡肽水平高于脉冲射频组和神经阻滞组(P<0.05),3组PHN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PHN患者的疼痛、睡眠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其单独治疗,可能与调节疼痛介质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脉冲射频治疗 神经阻滞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宝福 刘冰 +2 位作者 王春满 李琳 高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7-1202,共6页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及血清P物质、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A组(73例)、B组(73例)和C组(73例),A组PHN患者接受神经脉冲射频治疗,B组PHN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C组PHN患者接受神经阻滞联合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比较各组患者SF-MPQ评分、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219例PHN患者中因失访、研究期间转为其他方式治疗脱落6例,最终A组入组71例、B组入组70例、C组入组72例。治疗后7 d(AT7)、30 d(AT30)和90 d(AT90)时,C组PHN患者SF-MPQ疼痛分级指数评定(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评定(PPI)评分均低于A组、B组(P<0.05),血清P物质、IL-1β水平均低于A组、B组(P<0.05),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量表(DAG7)评分、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均低于A组、B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顽固性PHN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和血清P物质、IL-1β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神经阻滞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 P物质 白细胞介素-6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冰 李琳 高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35例,均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损区与对应健侧区域... 目的:探究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35例,均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皮损区与对应健侧区域皮肤的温差(△T)、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情况。以术后1年为观察终点,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有84例和51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分析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3、7dVAS评分和△T明显降低,术后7d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β-内咖啡肽(β-EP)水平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年龄>65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占比高于有效组,接受抗病毒治疗占比低于有效组(P<0.05);而2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等其他资料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后1年疗效的风险预测模型,Logit(P)=-4.751+1.723×(年龄)+1.637×(糖尿病)+1.853×(病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51,P=0.85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预测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后1年疗效(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 0.783~0.930)。结论:CT引导下脉冲射频治疗可明显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病程>6个月是影响术后1年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疗效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桂岭 王春满 +2 位作者 李琳 高谦 杜传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接受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PHN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 目的分析慢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接受CT引导下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DRG-PRF)联合臭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PHN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对照组予以臭氧治疗,观察组联合CT引导下DRG-PRF。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指标[皮损区域及对应健侧区域皮肤温差(ΔT)]、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7%(139/150),高于对照组的83.33%(12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ΔT、PSQI评分、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E2、SP、IL-6、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DRG-PRF联合臭氧治疗PHN的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皮损区域恢复,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疼痛,调节疼痛及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CT引导 脊髓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肌骨超声量化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徐晖 王春满 +2 位作者 王璐璐 李琳 高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6-528,共3页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5%,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4]。肩周炎患者患肩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可伴随局部疼痛并在夜间疼痛加剧[5]。该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自限性,平均病...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滑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2]。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5%,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4]。肩周炎患者患肩多出现明显活动受限,可伴随局部疼痛并在夜间疼痛加剧[5]。该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自限性,平均病程一般在2年左右[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症性疾病 脉冲射频 滑囊炎 肌骨超声 肩周炎 病情进展 局部疼痛 活动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司娜 李琳 +2 位作者 李鹏霖 高谦 王璐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联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JOA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显著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显著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TNF-α、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结合腰痹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缓解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经皮射频热凝消融术 腰痹通胶囊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行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志永 丁翠青 +5 位作者 解立刚 姚长青 王柳 杜永君 王晓莉 王忠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行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下腹部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PD组)和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下腹部手术的非帕金森病患者27例(NP组),于术前24h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行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下腹部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21例(PD组)和在全身麻醉下行开放性下腹部手术的非帕金森病患者27例(NP组),于术前24h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VAS评分测评患者抑郁和疼痛水平。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前10 min静注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2 mg。PCIA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00μg+地佐辛15mg+托烷司琼6mg,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50ml,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冲击剂量0.5 ml,锁定15 min。记录术后4、24、48h静息状态的VAS、Ramsay评分和PCIA泵按压次数及术后48hHAMD-17评分。结果术毕~术后4hPD组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NP组(P〈0.05)。术后4~48hPD组PCIA泵按压次数明显多于NP组(P〈0.05)。PD组术后24、48h时VAS评分,术后4、24、48h时Ramsay评分明显高于NP组(P〈0.05)。术后48hPD组HAMD-17评分明显高于NP组(P〈0.05)。PD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NP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帕金森病、VAS评分均为术后48h HAMD-17显著预测变量(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行下腹部手术术后疼痛、镇静程度、抑郁水平均高于非帕金森病患者,且镇痛不良反应亦多于非帕金森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术后镇痛 抑郁 全身麻醉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