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恭贺《语言科学》十年有成
1
作者 黄正德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4-564,共1页
记得十年前收到杨副校长亦鸣的来信,告知筹备出版《语言科学》杂志并邀我参与计画,感到非常兴奋。计画的理想很高,旨趣与我对国内语言学发展的期望相符,若能实现必将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我在美国所主持的JournalofEa... 记得十年前收到杨副校长亦鸣的来信,告知筹备出版《语言科学》杂志并邀我参与计画,感到非常兴奋。计画的理想很高,旨趣与我对国内语言学发展的期望相符,若能实现必将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我在美国所主持的JournalofEastAsianLinguistics发刊已经十年。经验告诉我,要办好一个期刊,必须克服许多困难与障碍。处于当时国内期刊文化背景,要达成计画的理想并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科学》 中国语言学史 国内期刊 文化背景 副校长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非典型被动式“被XX”的句法与语义结构 被引量:30
2
作者 黄正德 柳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41,共17页
文章讨论新兴非典型"被XX"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历史来源并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 文章讨论新兴非典型"被XX"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历史来源并进行跨语言的比较研究。文章认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的动词不是XX本身,而是其所隐含的无声轻动词。类似的隐含动词结构也大量见于古汉语、英语等语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的"被XX"结构不能还原为主动形式。文章将这一不同归因于综合性语言与分析性语言之间的不同,并以"派生时机参数"为基础的参数理论对此作出解释。从语言演变角度来看,"被XX"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出现反映了语言演变遵循"……综合→分析→综合……"的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被动 被XX 轻动词 意动结构 差异与演变 参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 被引量:187
3
作者 黄正德 《语言科学》 2007年第4期3-21,共19页
文章讨论非宾格假定与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指出:不仅单元述词与双元述词可以分为非作格、非宾格两类,同样的分类也适用于三元述词和与其相关的句法结构。依此看法,汉语的两种双宾结构(给予类和抢偷类)分属于非宾格与非作格系列的三元述... 文章讨论非宾格假定与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指出:不仅单元述词与双元述词可以分为非作格、非宾格两类,同样的分类也适用于三元述词和与其相关的句法结构。依此看法,汉语的两种双宾结构(给予类和抢偷类)分属于非宾格与非作格系列的三元述词结构:前者选择一个宾语两个主语(一大一小),后者选择一个主语两个宾语(一内一外)。汉语的若干特殊句式(如"保留宾语"句式、"外宾语"句式与所谓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句式)都可以在适当的句法分析下各得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元结构 非宾格 非作格 双宾结构 词义分解 事件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 被引量:124
4
作者 黄正德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225-241,共17页
汉语句法结构常呈现与语义对应失称的现象,造成了许多所谓"伪定语"的句式(伪领属如"他静他的坐,我示我的威",伪名量如"三次北京与两次上海都住得很舒服"与"上了七年的访,示了三年的威"等),为... 汉语句法结构常呈现与语义对应失称的现象,造成了许多所谓"伪定语"的句式(伪领属如"他静他的坐,我示我的威",伪名量如"三次北京与两次上海都住得很舒服"与"上了七年的访,示了三年的威"等),为形义对应理论造成困难,并引起其他附带的问题。文章采用词义分解理论与动词核心移位的假定,说明这些现象都是动名结构下的动词核心,移入上面的无声轻动词位置所造成的结果。"伪定语"只是一个假象,并没有造成形义对应的困难。依此分析,定语在语义上并不修饰紧跟其后的名词短语所指称的个体,而是修饰跟该个体有关的事件(event)。针对以前的分析,我们提出四大优点与三项独立证据来支持本文的理论,并澄清若干疑点。最后文章指出,这种所谓"伪定语"的句式的产生可以视为现代汉语高度解析性的一个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定语 形义失称 词义分解 核心移位 语法解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