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亚热带森林固氮地衣与共存附生植物间的氮转移
1
作者 孙维 普晓妍 +2 位作者 胡小文 鲁志云 李苏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71-1379,共9页
在养分贫瘠的林冠生境中,附生植物如何获取充足的氮(N)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是附生植物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蓝藻型地衣类群,具有卓越的生物固氮能力。为探究附生植物能否从共存的固氮地衣中获取N,该文以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在养分贫瘠的林冠生境中,附生植物如何获取充足的氮(N)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是附生植物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蓝藻型地衣类群,具有卓越的生物固氮能力。为探究附生植物能否从共存的固氮地衣中获取N,该文以哀牢山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系统中的附生植物与固氮地衣为研究对象,通过^(15)N自然丰度法分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氮转移及其对附生植物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固氮地衣能够将可观的N转移给附生植物,其对附生苔藓和蕨类的氮贡献分别达到26.18%和35.15%。(2)固氮地衣的存在促进了附生苔藓对磷(P)的获取,显著降低了其N∶P值,但对附生蕨类的影响不明显。(3)固氮地衣-附生蕨类的氮转移主要受到固氮地衣生长方位和宿主胸径的影响,而固氮地衣-附生苔藓的氮转移主要受到固氮地衣生长方位和盖度的影响。综上认为,亚热带森林系统中固氮地衣是共存附生植物群落的重要N源,这为解释森林林冠环境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植物 蓝藻型地衣 氮转移 ^(15)N自然丰度值(δ^(15)N) 养分获取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亚热带森林附生维管植物δ^(15)N特征及分馏效应
2
作者 周春艳 苏天昊 +3 位作者 刘彦 普晓妍 鲁志云 李苏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502,共8页
叶片氮(N)同位素组成(δ^(15)N)的自然变化被用于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N获取和利用策略,但植物在N吸收、转运和同化过程中发生的^(15)N分馏效应往往会影响基于^(15)N自然丰度法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而附生植物体内是否发生^(15)N分馏效应... 叶片氮(N)同位素组成(δ^(15)N)的自然变化被用于研究附生维管植物的N获取和利用策略,但植物在N吸收、转运和同化过程中发生的^(15)N分馏效应往往会影响基于^(15)N自然丰度法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而附生植物体内是否发生^(15)N分馏效应并导致不同器官间δ^(15)N差异,以及叶片δ^(15)N是否能够作为全株δ^(15)N的可靠代用指标仍不明晰。该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附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附生植物全株和各器官的δ^(15)N变化特征,以及器官间δ^(15)N差值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附生植物叶片(–3.48‰)、茎(–3.47‰)、根(–2.25‰)的δ^(15)N均为负值,表明其主要依赖于大气沉降的15N贫化N源。除长叶粗筒苣苔(Oreocharis longifolia)外,其余附生植物[距药姜(Cautleya gracilis)、棕鳞瓦韦(Lepisorus scolopendrium)、毛唇独蒜兰(Pleione hookeriana)]体内叶-根(∆^(15)Nleaf–root:–1.23‰)、叶-茎(∆^(15)Nleaf–stem:–0.62‰)、茎-根(∆^(15)Nstem–root:–1.10‰)间均表现出显著的N同位素分馏效应,但通常弱于陆生植物。此外,附生植物叶-根15N分馏值与叶δ^(13)C(r=–0.57;P<0.01)、根δ^(13)C(r=–0.57,–0.50;P<0.05)均显著负相关,可能暗示其对水分亏缺高度敏感。附生维管植物叶片δ^(15)N与全株δ^(15)N显著相关(R2 adj.=0.526,P<0.01),证实叶片δ^(15)N可以作为全株δ^(15)N的代用指标。这为利用叶片δ^(15)N探讨附生植物氮获取策略及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维管植物 亚热带森林 氮同位素自然丰度(δ^(15)N) ^(15)N分馏 N营养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降尺度的哀牢山2000-202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汪红 严乔顺 +2 位作者 赵祖军 陈大祥 张志明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6,共14页
高质量的降水数据是进行山区生态水文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然而,哀牢山地形复杂,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对该山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将GSMaP-Guage降水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从0.1... 高质量的降水数据是进行山区生态水文和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然而,哀牢山地形复杂,地面观测站点稀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对该山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将GSMaP-Guage降水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从0.1°降尺度为30 m,并使用气象站点数据对降尺度后的降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基于此进行了哀牢山降水量长时间序列(2000-2020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降尺度后的GSMaP-Guage降水数据精度可靠(R2=0.77,Bias=-0.01),且降尺度后的降水数据空间细节得到极大丰富。(2)哀牢山年降水从北向南递增,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哀牢山存在明显的干湿季节交替特征,5-9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74%;月降水量从2-12月先增加后下降,在7月达到峰值。(3)在时间上,2000-2020年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在空间上24.19%的区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对于不同的月份,1月降水显著增加,5月降水显著减少,而其他月份降水的变化不显著。本研究发现GWR降尺度方法是获取高分辨率降水数据的有效方法,是明晰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关键基础数据的可靠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加权回归 降水量 降尺度 时空变化 复杂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群落对季节和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沈金凤 宋晓阳 +3 位作者 温韩东 鲁志云 杨洁 曹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2-1606,I0001-I0003,共18页
幼苗期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为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组成、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以20 hm 2监测样地为平台,通过对样地内450个1 m×1 m样方连续4年(2019—2022年)的调... 幼苗期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为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组成、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以20 hm 2监测样地为平台,通过对样地内450个1 m×1 m样方连续4年(2019—2022年)的调查,分析树种幼苗的组成、新增和死亡季节动态、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1)累计调查幼苗58种,2928株,分属于26科42属。其中,新增幼苗817株,新增物种47种;死亡幼苗1181株,死亡物种50种。(2)幼苗重要值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和黄心树(Machilus bombycina)的幼苗始终是优势种,重要值始终在前2位,而先锋种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重要值则持续下降。(3)未监测到幼苗物种丰富度、样方平均幼苗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幼苗数量、新增幼苗数量、幼苗新增率、死亡幼苗数量和幼苗死亡率的季节性差异。(4)多数幼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较窄,仅有少数树种幼苗在整个样地广泛分布。平地地形中的样方幼苗物种丰富度、幼苗密度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山脊和沟谷地形。综上认为,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季节对树种幼苗组成、新增和死亡的影响不大,地形决定树种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种幼苗新增和死亡的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森林更新 物种组成 季节动态 幼苗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