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彭腾
王茜晨
+5 位作者
杨尚彤
李藤
朱小甫
吴旭锦
尹宝英
郑红青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给临床快速诊断鹦鹉喙羽症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enbank上公开的鹦鹉喙羽症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找出高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检测引物,提取鹦鹉喙羽症病毒阳性样品DNA模板,对扩增体系和反应...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给临床快速诊断鹦鹉喙羽症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enbank上公开的鹦鹉喙羽症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找出高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检测引物,提取鹦鹉喙羽症病毒阳性样品DNA模板,对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一系列调整,确定理想的PCR反应方案;通过10倍梯度稀释DNA模板法,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极限;应用该方法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和Ⅰ群禽腺病毒4型这6种禽病病原,确定方法的特异性;运用该PCR方法检测90份临床样品,测试其实用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引物能特异性扩增鹦鹉喙羽症病毒,其它6种家禽病毒均为阴性,其检测DNA浓度的下限是3.725×10^(-6)ng/μL。临床应用表明,90份疑似病料有2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1.1%。成功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喙羽症
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制备及其对奶牛乳房炎四种病原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2
作者
张文娟
朱小甫
+1 位作者
尹宝英
熊忙利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2-45,65,共5页
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牛至油复合纳米乳液配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乳液的乳滴形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光照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了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复...
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牛至油复合纳米乳液配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乳液的乳滴形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光照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了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4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和丁香酚(质量比2∶1)为油性相,蒸馏水为水相,吐温-80与无水乙醇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的质量比为3∶1,复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的质量比为4∶1时,制备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为水油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球形,无黏附,平均粒径为33.4 nm,多分散系数为0.062。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在光照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外观始终保持清澈透明,无分层、絮凝、脱色、破乳等现象。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75、0.375、0.187和0.187 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750、0.750、0.375和0.375 g/mL,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为开发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
奶牛乳房炎
处方优化
抗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彭腾
王茜晨
杨尚彤
李藤
朱小甫
吴旭锦
尹宝英
郑红青
机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25-27,共3页
基金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23KJB07)。
文摘
为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给临床快速诊断鹦鹉喙羽症提供技术支持,根据Genbank上公开的鹦鹉喙羽症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找出高保守区域,设计了1对检测引物,提取鹦鹉喙羽症病毒阳性样品DNA模板,对扩增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一系列调整,确定理想的PCR反应方案;通过10倍梯度稀释DNA模板法,确定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极限;应用该方法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和Ⅰ群禽腺病毒4型这6种禽病病原,确定方法的特异性;运用该PCR方法检测90份临床样品,测试其实用性。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引物能特异性扩增鹦鹉喙羽症病毒,其它6种家禽病毒均为阴性,其检测DNA浓度的下限是3.725×10^(-6)ng/μL。临床应用表明,90份疑似病料有28份为阳性,阳性率为31.1%。成功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方法。
关键词
鹦鹉喙羽症
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诊断
Keywords
psittacine beak feather
viru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etection
diagnosis
分类号
S852.65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制备及其对奶牛乳房炎四种病原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2
作者
张文娟
朱小甫
尹宝英
熊忙利
机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咸阳市动物疫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农业科技》
2022年第5期42-45,65,共5页
基金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KYB0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9BK003)。
文摘
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选择牛至油复合纳米乳液配方。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乳液的乳滴形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光照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研究了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4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牛至油和丁香酚(质量比2∶1)为油性相,蒸馏水为水相,吐温-80与无水乙醇在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的质量比为3∶1,复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的质量比为4∶1时,制备的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为水油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球形,无黏附,平均粒径为33.4 nm,多分散系数为0.062。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在光照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外观始终保持清澈透明,无分层、絮凝、脱色、破乳等现象。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75、0.375、0.187和0.187 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750、0.750、0.375和0.375 g/mL,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4种常见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为开发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中药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
奶牛乳房炎
处方优化
抗菌试验
分类号
S857.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鹦鹉喙羽症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彭腾
王茜晨
杨尚彤
李藤
朱小甫
吴旭锦
尹宝英
郑红青
《现代畜牧科技》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复方牛至油纳米乳液制备及其对奶牛乳房炎四种病原菌的体外抗菌试验
张文娟
朱小甫
尹宝英
熊忙利
《中南农业科技》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