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9)Xe^(20+)入射Au表面X射线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9 位作者 梁昌慧 赵永涛 程锐 周贤明 王兴 雷瑜 孙渊博 徐戈 李锦玉 肖国青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801,共7页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上,用2.4~6.0MeV动能的高电荷态离子^(129)Xe^(20+)轰击Au表面,探测X射线谱的实验结果.当离子动能较大时,相互作用不仅激发出了Au的M—X射线,还激发出了Xe的L—X射线,...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上,用2.4~6.0MeV动能的高电荷态离子^(129)Xe^(20+)轰击Au表面,探测X射线谱的实验结果.当离子动能较大时,相互作用不仅激发出了Au的M—X射线,还激发出了Xe的L—X射线,且X射线产额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对碰撞导致X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X射线 离子动能 单离子X射线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26+)入射Au靶离子L壳层空穴的产生与退激辐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3 位作者 马晴 马峰全 梁昌慧 赵永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两体碰撞过程的能量与角动量守恒,推导出Xe26+离子与Au原子碰撞过程,单离子的L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理论关系.实验测定了动能2.4-3.6Me V的Xe26+离子入射Au靶,产生的Xe的L-X射线谱,获得了射线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的实验关系.结... 基于两体碰撞过程的能量与角动量守恒,推导出Xe26+离子与Au原子碰撞过程,单离子的L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动能的理论关系.实验测定了动能2.4-3.6Me V的Xe26+离子入射Au靶,产生的Xe的L-X射线谱,获得了射线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的实验关系.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产生Xe L壳层空穴的同时,产生了一定数目的 M壳层空穴,导致L壳层空穴平均荧光产额显著变大,在实验能量范围,空穴产额的理论值与射线产额的实验值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动能 空穴产额 荧光产额 X射线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屏蔽法计算较高电荷态类锂离子的电离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耀宗 梁昌慧 张小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在类氢离子能级相对论修正的基础上,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类锂离子基态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原子序数3至14的元素类锂体系基态电离能实验数据,总结出类锂离子1s态电子屏蔽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计算了原子序数15至30的类锂离子... 在类氢离子能级相对论修正的基础上,依据屏蔽方法,给出了类锂离子基态电离能的一种表达式。依据原子序数3至14的元素类锂体系基态电离能实验数据,总结出类锂离子1s态电子屏蔽系数与原子序数的函数关系。计算了原子序数15至30的类锂离子基态电离能,计算结果与文献提供的实验数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锂离子 屏蔽系数 电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250keV质子入射SiC和Si靶时的电子发射特性研究
4
作者 曾利霞 周贤明 +3 位作者 梅策香 李耀宗 柳钰 张小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测量了能量范围为50~250 keV的质子入射碳化硅靶和硅靶表面的电子发射产额.实验结果发现,两种半导体靶材的电子发射产额随质子入射能量变化趋势均与作用过程中电子能损随质子入射...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测量了能量范围为50~250 keV的质子入射碳化硅靶和硅靶表面的电子发射产额.实验结果发现,两种半导体靶材的电子发射产额随质子入射能量变化趋势均与作用过程中电子能损随质子入射能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通过分析电子发射的能量来源,发现实验中电子发射产额主要由动能电子发射产额贡献,势能电子发射产额可以忽略不计.两种靶材的电子发射产额均近似地正比于质子入射靶材过程中的电子能损,比例系数B随入射能量略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电子发射产额 功函数 电子能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MeV的Xe^(30+)入射Au靶引起XeL、M壳层电子的多重激发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耀宗 张小安 +1 位作者 梁昌慧 赵永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9,共5页
探测了7.0MeV动能的129 Xe30+离子入射Au靶激发的Xe L-X射线谱.研究了Xe L、M壳层空穴的形成机制及Xe的M、N、O壳层伴存空穴对L-X射线能量与半高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伴线的产生,Xe的Lα、Lβ、Lβ2,15、Lγ1-X射线峰中心能量与... 探测了7.0MeV动能的129 Xe30+离子入射Au靶激发的Xe L-X射线谱.研究了Xe L、M壳层空穴的形成机制及Xe的M、N、O壳层伴存空穴对L-X射线能量与半高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伴线的产生,Xe的Lα、Lβ、Lβ2,15、Lγ1-X射线峰中心能量与无伴线的文献数据相比变大,峰的半高宽相对探测器的分辨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动能 空穴 X射线能量 多重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准球形边界卷云中传输的衰减和透过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任神河 高明 +2 位作者 王明军 李艳 郭镭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6-321,共6页
高空卷云主要由各种不同形状的冰晶粒子组成,是地空链路上激光信号传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高空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分布特征和散射特性,采用C版本的离散纵标法(CDISORT),充分考虑地球球形曲率及云层冰晶粒子多次散射影响因素,研究准球形... 高空卷云主要由各种不同形状的冰晶粒子组成,是地空链路上激光信号传输的重要影响因素。依据高空卷云中冰晶粒子的分布特征和散射特性,采用C版本的离散纵标法(CDISORT),充分考虑地球球形曲率及云层冰晶粒子多次散射影响因素,研究准球形边界云层的激光透过率和衰减特性,并比较了太阳天顶角不同时平面平行模式和准球面模式下卷云大气激光透过率的差异,数值计算了三种激光波长(0.65,1.06和3.8μm)在卷云中传输时的衰减和透过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较小太阳天顶角(小于80°)入射时,两种模式下卷云大气激光透过率相对误差很小,其中0.65μm激光波长入射时两种模式下的相对误差仅为1.72%,较大太阳天顶角(大于80°)入射时,两种模式下卷云大气激光透过率相对误差明显增大,0.65μm激光波长入射时两种模式下的相对误差最大达到69%;卷云粒子单次散射时,激光在云层的衰减与卷云粒子有效半径、传输距离、光学厚度及激光波长等因素有关,随光学厚度的增加,云层的激光透过率减少,1.06μm激光波长入射时透过率最大,3.8μm激光波长入射时透过率最小;0.65和1.06μm激光波长入射时,随云层粒子有效半径的增加激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而3.8μm波长激光,随云层粒子有效半径的增加激光透过率逐渐减少,随相对方位角的增加,云层的激光透过率减少,且不同卷云传输模型对激光透过率也存在不同的影响。该研究工作将为开展地空链路星载、机载激光通信、激光雷达探测等工程系统中的激光信号云层传输特性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可进一步拓展为地空链路激光遥感、制导和预警等应用提供预先理论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射传输 卷云 透过率 多次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