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织补与共生——基于大西安的咸阳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晓平 《中国城市林业》 2015年第5期58-62,共5页
绿道网络越大就越能充分发挥绿道的功能。西安、咸阳及西咸新区的绿道系统规划必须在大西安绿道网规划的指导下整体规划建设,使绿道网络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总结回顾国内外绿道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文中以织补与共生为规划理念对大... 绿道网络越大就越能充分发挥绿道的功能。西安、咸阳及西咸新区的绿道系统规划必须在大西安绿道网规划的指导下整体规划建设,使绿道网络发挥更好的作用。通过总结回顾国内外绿道系统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文中以织补与共生为规划理念对大西安绿道网规划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咸阳绿道系统规划,以期在推进大西安绿道网络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三大板块的融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网络 织补与共生 咸阳绿道 大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探讨——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晓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131,共8页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诉求,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城市设计急需深挖城市特色,营造具有特色、宜居及活力的城市环境,且需创新多层次的设计控制体系,对接法定规划,确保城市设计的落实。咸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就是在此...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转型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诉求,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城市设计急需深挖城市特色,营造具有特色、宜居及活力的城市环境,且需创新多层次的设计控制体系,对接法定规划,确保城市设计的落实。咸阳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设计实践,在详细分析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准中心城区的发展问题,在编制总体城市设计时,提炼城市空间、生态和文化方面"依塬拥水""秦风汉韵"的特质,将其充分运用到城市各个系统的营造中,并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的控制体系,以保障城市设计各个层面的控制内容的实施,营建独具魅力和活力的中心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特色 控制体系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绿色生态城区规划思路与内容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东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81-86,共6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关注,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理念和建设实践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结果。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成的绿色生态城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咸阳市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基本框架,从用地、绿色交通...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关注,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理念和建设实践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结果。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成的绿色生态城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关技术规范,提出咸阳市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基本框架,从用地、绿色交通、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展开探讨,并得出相应结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不是将城市各类专项规划进行简单整合,而应强调各类规划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不应像做外科手术一样,一瞬间改变,而是要像针灸一样,循序渐进,先把城市的"穴道"找出来,影响局部之后再去影响周围最后逐渐影响整体,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生态 绿色交通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与应用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2 位作者 董清榕 雷雅茹 薛建锋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忽视土地利用冲突分析可能导致生态修复关键区的识别失准,阻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有效推进。采用内涵分析、类型比较、模型解析等方法建构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以水源涵养视角下的西安市长安区国土空间...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忽视土地利用冲突分析可能导致生态修复关键区的识别失准,阻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有效推进。采用内涵分析、类型比较、模型解析等方法建构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以水源涵养视角下的西安市长安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3类土地利用冲突经典模型和3类冲突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结合“格局—过程—功能—服务”理论建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空间分析框架;其次,提出“场地认知—指标选取—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的应用路径;最后,结合实践阐述框架的具体应用路径和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分析框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修复关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双修”视角下的咸阳市彩虹老厂区更新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田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6-40,共5页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物质更新已初步完成,旧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基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人们对城市...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与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城市的物质更新已初步完成,旧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性衰退和结构性衰退。基于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人们对城市更新的理解已从单纯的物质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发展到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传统工业区被称为"失落的空间",其更新改造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咸阳市彩虹老厂区为例,探索了"城市双修"视角下老城工业区的更新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更新 老城工业区 彩虹老厂区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环境脆弱地区多维度发展路径——以咸阳市旱腰带核心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4-16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型发展应找到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平衡点,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文章以咸阳市旱腰带核心地区为例,通过解析该区域特质和梳理内在逻辑,分析其... 生态文明建设应融入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型发展应找到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平衡点,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文章以咸阳市旱腰带核心地区为例,通过解析该区域特质和梳理内在逻辑,分析其历史成因和内在机制,试图探讨如何在该环境脆弱地区有效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 环境脆弱地区 咸阳市旱腰带核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城市雕塑体系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吴书娟 来晶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69-173,共5页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双修"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物质改造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营造过渡,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修复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雕塑为形,以文化为魂,以视觉可触及的... 随着"城市双修"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双修"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物质改造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营造过渡,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修复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雕塑为形,以文化为魂,以视觉可触及的艺术形象反映城市的文化气韵。然而,许多城市仅仅追求城市雕塑的数量,对其文化内涵及所处空间位置关注过少,导致城市雕塑布置随意、缺乏内涵,雕塑本体与城市文化不符、与背景环境无关,本应作为城市文化艺术,却沦为视觉垃圾。为解决此类问题,文章以咸阳市为例,探索城市雕塑的系统性规划思路,从宏观角度明确雕塑的"主题体系"与"布局体系",通过这两大体系的"双向控制"形成"雕塑本体+物质空间环境+人文历史环境"的整体规划意识,使雕塑在适当的位置讲述适当的城市故事,在恰当的空间展现恰当的城市文化,从微观层面对雕塑的形象进行设计引导,为雕塑本体的具体创造提供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体系 布局体系 双向控制 咸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粉改性沥青感温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9114-9117,共4页
在分析胶粉改性沥青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胶粉掺量、细度及制备温度,分析改性沥青软化点变化情况,研究胶粉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研究表明:胶粉掺量越多,改性沥青针入度越大,胶粉细度越细,改性沥青针入度越大,制备温度越低,改性沥青针... 在分析胶粉改性沥青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胶粉掺量、细度及制备温度,分析改性沥青软化点变化情况,研究胶粉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研究表明:胶粉掺量越多,改性沥青针入度越大,胶粉细度越细,改性沥青针入度越大,制备温度越低,改性沥青针入度越小;合适的胶粉掺量、胶粉细度及制备温度,改性沥青能够取得良好的感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粉改性沥青 针入度 感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区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铝矾土集料与沥青粘附性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海涛 关博文 +4 位作者 吴佳育 刘竞怡 熊锐 杨发 刘成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9,共5页
对比评价了SK-90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与90#煅烧铝矾土集料的界面粘附性。通过接触角实验测定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计算粘附功,并将集料粉末与不同沥青制成胶浆进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评价集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最后... 对比评价了SK-90沥青、SBS改性沥青和橡胶粉改性沥青与90#煅烧铝矾土集料的界面粘附性。通过接触角实验测定沥青与集料的表面能计算粘附功,并将集料粉末与不同沥青制成胶浆进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试,评价集料与沥青的交互作用,最后通过红外光谱测试氧化铝粉末加入沥青后主要成分的官能团变化,分析集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90#煅烧铝矾土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粘附功最大,常温下其矿料粉末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最强。故煅烧铝矾土集料与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粘附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粘附性 表面能 动态剪切流变 煅烧铝矾土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