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咸阳市区耕地地力评价——以秦都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白雪娇 常庆瑞 +2 位作者 刘钊 王路明 徐会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2,118,共6页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秦都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关中平原的陕西省秦都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立地条件、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土壤管理4方面选取12项指标,对研... 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秦都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以关中平原的陕西省秦都区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立地条件、土壤性质、肥力状况、土壤管理4方面选取12项指标,对研究区耕地地力进行自动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评价。结果表明:秦都区耕地地力可分为4级,l—4级地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2.08%,39.72%,7.35%,0.85%,该地区耕地地力水平较高。本研究分析了各级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研究区农业生产,而且为关中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关中平原 耕地地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秦都区日光温室营养障碍调查与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娟鹏 徐会善 刘瑾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73-174,共2页
根据检测结果和调查的实际情况,利用日光温室独特的养分运行机理,营养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定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长效施肥技术与措施,倡导"傻瓜"农业技术,减少推广难度,培训村民、引导村民掌握该项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营养障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市夏玉米平衡施肥及施肥模式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会善 侯喜萍 +1 位作者 吴卫国 安拓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夏玉米习惯施肥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探讨夏玉米高产施肥氮磷钾比例和施肥方式,为实现我市夏玉米高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夏玉米需肥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五叶期前的养分临界期,二是大喇叭口是夏玉米一个重... 夏玉米习惯施肥严重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本试验探讨夏玉米高产施肥氮磷钾比例和施肥方式,为实现我市夏玉米高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夏玉米需肥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五叶期前的养分临界期,二是大喇叭口是夏玉米一个重要的追肥时期;夏玉米养分需求顺序为氮>钾>磷。因此咸阳地区夏玉米施肥模式为:在基本没有水分胁迫条件下氮磷钾合理配比为高氮、低磷、中钾,施肥方式为播种时施入基肥,大喇叭期追施其余1/3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平衡施肥 田间试验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都区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
4
作者 孔惠峰 徐会善 《河北农机》 2021年第9期48-49,共2页
苹果是秦都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果树,主要以马庄办、双照办为主,面积达2万亩。我区苹果位于陕西苹果种植的最南部,处于非优生区,果岛岛质差,农民效益差,是我区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秦都区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阳次适生区猕猴桃种植探讨
5
作者 李辉 徐会善 刘谨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71-72,共2页
关中猕猴桃最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至渭河北岸[1],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咸阳北部塬上种植出高品质猕猴桃,表明在猕猴桃品质不仅与气候相关,也与土壤等因素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在气候次生区种植出优于优生区乃至新西兰... 关中猕猴桃最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至渭河北岸[1],产量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影响。咸阳北部塬上种植出高品质猕猴桃,表明在猕猴桃品质不仅与气候相关,也与土壤等因素息息相关,扬长避短,在气候次生区种植出优于优生区乃至新西兰的高品质猕猴桃是陕西猕猴桃二次起飞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阳 次适生区 猕猕桃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6
作者 孔惠峰 《西北园艺(蔬菜)》 2007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生产 沼肥 农作物生长 应用 中微量元素 微生态环境 厌氧发酵 有机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会善 武明安 +1 位作者 王琼 刘承德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66-68,共3页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 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 为研究噻苯隆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同时期和同浓度不同时期2种试验方案对水稻进行喷施,同时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后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明显优化,以3 mg/L处理的效果较好;喷施不同浓度噻苯隆和在不同时期进行喷施,水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产率最高达15.9%,以3 mg/L的噻苯隆在水稻分蘖期、扬花期喷施效果最佳。对噻苯隆在水稻上的主要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苯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水稻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