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西峰油田潜在酸综合解堵体系CQX的构建及性能评价
1
作者 廖乐军 刘永峰 +4 位作者 白茹 陈亚联 白田民 王雄 王松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分析长庆西峰油田采出水和垢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长庆西峰油田的潜在酸综合解堵体系CQX,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解堵体系CQX的基本配方为:淡水+5%~10%潜在酸HWS-Ⅱ+1%~2%防膨剂HCS+3%~4%缓蚀剂CDH-Ⅰ+1%~2%助排剂HAS... 在分析长庆西峰油田采出水和垢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长庆西峰油田的潜在酸综合解堵体系CQX,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解堵体系CQX的基本配方为:淡水+5%~10%潜在酸HWS-Ⅱ+1%~2%防膨剂HCS+3%~4%缓蚀剂CDH-Ⅰ+1%~2%助排剂HAS;解堵体系CQX对现场垢样的溶蚀率达到85.58%,防膨率为86.4%,对金属的平均腐蚀速率为2.74 g·m^(-2)·h^(-1),氟化钙抑制率为79.74%,氢氧化铁抑制率为95.26%;解堵体系CQX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助排能力强,解堵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解堵前的1.3倍以上;解堵体系CQX能有效清除近井地带堵塞,深层疏通扩大渗流孔道,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堵塞 解堵液 除垢 渗透率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返排残酸在线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邵秀丽 梁陇霞 景志明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0,共4页
针对油气田酸化返排液p H值低、腐蚀性强且伴有大量强刺激性酸气产生引起的环境伤害及返排残酸液综合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苏东区块三口酸化气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残酸返排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残酸液处理效果评价及残酸气处理工艺参数... 针对油气田酸化返排液p H值低、腐蚀性强且伴有大量强刺激性酸气产生引起的环境伤害及返排残酸液综合处理难度大的问题,以苏东区块三口酸化气井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残酸返排规律和组成性质分析、残酸液处理效果评价及残酸气处理工艺参数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残酸液以"中和沉淀+曝气氧化+絮凝沉降+精细过滤+污泥脱水",和残酸气以"塔式喷淋"为主的处理工艺,并研发了一套返排残酸撬装式在线回用处理流程和设备。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和杜绝残酸危害,且处理后的液体可用于配制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残酸液 酸气 在线处理工艺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钻进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琳 张栋栋 +1 位作者 沙林秀 徐红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0期24-27,共4页
为了使钻进过程达到最优,提出了基于机械钻速、钻头寿命和钻头比能的钻进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参考典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NSGA-Ⅱ,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采用一个钻进参数优化实例对优化模型和算法进行检验,得到分布... 为了使钻进过程达到最优,提出了基于机械钻速、钻头寿命和钻头比能的钻进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参考典型的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NSGA-Ⅱ,提出了一种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采用一个钻进参数优化实例对优化模型和算法进行检验,得到分布均匀的Pareto最优解,一些最优解与传统的钻进参数单目标优化的解近似;讨论了算法中的种群规模、迭代次数和外部档案规模三个参数,得到一组兼顾解质量和计算时间的参数值,其计算时间的统计结果证明模型和算法满足钻进参数动态优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进参数 多目标优化 机械钻速 粒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电动钻机井场电网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改进研究
4
作者 李琳 孟庆龙 +1 位作者 张栋栋 徐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69,2,共4页
针对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的石油电动钻机井场电网,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PF)的改进方法,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中的滞环控制方法和带基波提取及周期平均值滤波器(CMF)的改进α-β检测方法提高井场电网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针对电压波形畸变严重的石油电动钻机井场电网,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PF)的改进方法,采用直接功率控制(DPC)中的滞环控制方法和带基波提取及周期平均值滤波器(CMF)的改进α-β检测方法提高井场电网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PAPF可以有效抑制井场电网的无功和谐波,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场电网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周期平均值滤波器 功率滞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段深水砂岩储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莎莎 黄旭日 +2 位作者 贾继生 武志学 李伟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65,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芯、测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长;段深水砂岩特征及不同砂体类型储层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体形成机制及其构造特征的不同,研究区砂体类型可划分为... 以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内丰富的钻井取芯、测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长;段深水砂岩特征及不同砂体类型储层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砂体形成机制及其构造特征的不同,研究区砂体类型可划分为砂质碎屑流砂体、砂质滑塌砂体及浊流砂体3大类。其中,砂质碎屑流砂体的石英、长石含量及结构成熟度相对较高,储集空间以长石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类砂体。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结构成熟度和矿物含量的差异,砂质碎屑流砂体成岩早期抗压实压溶作用更强,中晚期易溶矿物溶蚀增孔、构造破裂增缝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也较为强烈,从而决定了砂质碎屑流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 深水沉积 砂质碎屑流砂体 储层特征 储层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渗改善剂XYT-1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廖乐军 王克强 +5 位作者 白茹 刘永峰 陈亚联 白田民 何里 王松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室内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A和单体B为单体,合成了相渗改善剂XYT-1。确定最优合成条件如下:乳化剂m(TX-10)∶m(Span-80)为1∶5、乳化剂加量为6%、单体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7 h、引... 室内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A和单体B为单体,合成了相渗改善剂XYT-1。确定最优合成条件如下:乳化剂m(TX-10)∶m(Span-80)为1∶5、乳化剂加量为6%、单体质量分数为3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7 h、引发剂加量为0.12%、pH值为7.5。抗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90℃下的表观黏度为23.3 mPa·s;抗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矿化度10 000 mg·L^(-1)下的表观黏度为11.9 mPa·s;抗剪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连续剪切210 min,相渗改善剂体系的表观黏度保留率约为80%,静置180 min后,表观黏度保留率可恢复至约90%;耐久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相渗改善剂体系在77 d后表观黏度保留率为71.9%,且保持稳定,未添加稳定剂体系在77 d后表观黏度保留率仅为32.9%,且呈继续下降趋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相渗改善剂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堵水作用,对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改善剂 合成 选择性指数 渗透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双子高粘弹压裂液体系开发 被引量:5
7
作者 陈亚联 赵勇 廖乐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1-2334,共4页
进行了常规植物胶压裂液残渣含量高、地层伤害大/对改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等调查。对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蠕变原理、粘弹性、抗剪切性、破胶性、助排性、岩心伤害等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种低伤害、粘弹性良好的清洁压裂液。结果表明,... 进行了常规植物胶压裂液残渣含量高、地层伤害大/对改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等调查。对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蠕变原理、粘弹性、抗剪切性、破胶性、助排性、岩心伤害等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种低伤害、粘弹性良好的清洁压裂液。结果表明,当清洁压裂液配方为2.5%DS+1.0%NaBr+0.6%YFZ-1时,在90℃、170s^-1条件下剪切1h时压裂液粘度稳定在80mPa·s以上;在f<10rad/s时,G'>G″,且G'>0.1Pa,压裂液粘弹性较佳。压裂液与原油或凝析油反应时,破胶液粘度均小于3.274mPa·s,破胶液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分别小于24.916,1.904mN/m,破胶、助排较好。0.35%胍胶压裂液破胶液岩心伤害率为32.85%,而2.5%双子表面活性剂清洁压裂液破胶液岩心伤害率为7.79%,较之胍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率小,有益于保持增产改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压裂液 低伤害 粘弹性 破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的制备与评价
8
作者 邵秀丽 田培蓉 高燕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为提高压裂返排液重复配液的胍胶性能,通过合成两性甜菜碱型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干法和湿法合成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并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干法CJ2-6与CJ2-6原粉红外谱图基本一致,改性失败。湿法CJ2-6改性成功并确定... 为提高压裂返排液重复配液的胍胶性能,通过合成两性甜菜碱型中间体,然后分别用干法和湿法合成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并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干法CJ2-6与CJ2-6原粉红外谱图基本一致,改性失败。湿法CJ2-6改性成功并确定其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70℃,碱用量/胍胶质量比为1∶0.007。用破胶液配制湿法羧酸盐型CJ2-6压裂液性能优于CJ2-6,能够满足SY/T 5107—2005《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型两性离子胍胶 干法 湿法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