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自华 程国平 +2 位作者 汪在华 张振 向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1 086例入院时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的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AAD发生率及导致AA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1 086例入院时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的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AAD发生率及导致AA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86例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AAD发生率为3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OR=4.53,95%CI:2.38-8.85),有机械通气(OR=1.69,95%CI:1.23-3.99),抗生素联用(OR=4.75,95%CI:2.39-8.99),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OR=3.24,95%CI:1.09-5.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3.68,95%CI:1.30-4.32)、头孢哌酮/舒巴坦(OR=3.98,95%CI:1.08-3.84)均为A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年龄≤2岁、有机械通气、联用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是AAD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重症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余佳平 宇丽 +2 位作者 刘勇 戴昕 程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5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B+M组)95例和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B+D组)90例,比...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5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B+M组)95例和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B+D组)9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结果:B+M组患儿治愈89例(93.7%),好转6例(6.7%),B+D组治愈75例(83.3%),好转15例(16.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M组患儿评分较B+D组低(P<0.05)。B+M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少于B+D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死亡病例,对雾化吸入耐受,无咽部刺激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可迅速缓解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症状体征,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疗效显著高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喉炎 喉梗阻 布地奈德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勇杰 续华东 +2 位作者 徐红炜 胡波 张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感染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资料,检测放射根瘤菌感染患儿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以及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 目的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感染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资料,检测放射根瘤菌感染患儿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以及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分析放射根瘤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导管和静脉血标本分别培养出放射根瘤菌32例和28例,27例患儿导管血和静脉血均为阳性。导管半定量培养菌落数≥15 CFU者27例,<15 CFU者5例;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5∶1者22例,<5∶1者6例;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2 h者26例,<2 h者2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值及静脉与导管血培养时间差均是判断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重要诊断依据;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 d是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放射根瘤菌 导管相关性感染 诊断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 被引量:8
4
作者 胡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对比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B组为胰岛素泵组... 目的:对比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B组为胰岛素泵组。连续给药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成本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较B组明显增多(P<0.05),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前者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胰岛素泵 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血症患儿血培养放射根瘤菌基因型与药敏分析
5
作者 常勇杰 续华东 +2 位作者 徐红炜 徐艳 张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了解菌血症患儿血培养放射根瘤菌的基因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2所医院全部菌血症患儿血培养的放射根瘤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细菌基因型,以及K-B法做药... 目的了解菌血症患儿血培养放射根瘤菌的基因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2所医院全部菌血症患儿血培养的放射根瘤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鉴定细菌基因型,以及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12例血培养阳性患儿共检出13株放射根瘤菌,包括3种基因型;其16S r DNA序列与放射根瘤菌IFM10623株同源性达99%。依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标准,13株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与多粘菌素B耐药;而对头孢吡肟、多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奈替米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此外,13株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有较大的抑菌圈。结论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治疗放射根瘤菌感染;其中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是治疗患儿放射根瘤菌感染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放射根瘤菌 基因型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维生素C与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配伍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陈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剂与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配伍稳定性,以分析其配伍应用的临床合理性。方法:采用维生素C及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配伍于5%GS,常温放置8h,间隔2h测定其pH值,同时测定含量变化。结果:配合样品溶液8h内,外观颜色无明...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剂与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配伍稳定性,以分析其配伍应用的临床合理性。方法:采用维生素C及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配伍于5%GS,常温放置8h,间隔2h测定其pH值,同时测定含量变化。结果:配合样品溶液8h内,外观颜色无明显改变,无沉淀、气体及混浊物出现,且两组配合8h内含量变化未超过10%。结论:维生素C与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配伍常温8h稳定,但应在4h内使用,以避免疗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注射剂 二乙酞氨乙酸乙二胺注射剂 配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