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生政治:理解政治生活变化的新视角 被引量:23
1
作者 田新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建国以来,我国现实生活经历了政权政治、生产力政治到民生政治不断发展演进且日趋完善的进程。政权政治、生产力政治和民生政治都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任务,都应成为各级党政干部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新的政治生... 建国以来,我国现实生活经历了政权政治、生产力政治到民生政治不断发展演进且日趋完善的进程。政权政治、生产力政治和民生政治都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任务,都应成为各级党政干部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新的政治生活变化之际,将改善民生问题提升到政治的高度,形成民生政治的概念和行动纲领有助于提高各级党政干部重视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政治敏感性,有利于建构良性的政治文化,也为全面理解当前的新形势提供重要的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政治 科学发展观 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资本引论 被引量:5
2
作者 黎育松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精神资本是人们仅凭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不能发生的社会实践,能赖以发生并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尚能提高既定物力、人力资本效率,推进实践发展的积极性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精神资本具有实践动力的终极性、价值财富的创造性、占有使用的... 精神资本是人们仅凭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不能发生的社会实践,能赖以发生并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尚能提高既定物力、人力资本效率,推进实践发展的积极性精神力量的集中表现。精神资本具有实践动力的终极性、价值财富的创造性、占有使用的无偿性、利欲节制的自觉性、积累主体的一元性特征。精神资本运行带有其投入使用量与投入使用的劳动量及其社会组织化程度正向变动;与物力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正向变动;而与投入使用的物力资本量反向变动的规律性。研究精神资本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资本 含义 特征 规律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开放式教学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樱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主体、主客体、主客体与现实之间,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实现双向选择、双向约束、双向促进的标准化、规范化且可操作的教学形式总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主体、主客体、主客体与现实之间,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能量与信息的交流和反馈,实现双向选择、双向约束、双向促进的标准化、规范化且可操作的教学形式总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一主两翼”、“一主两从”、“一主两延”、“一主两兼”、“一主两次”和“一势两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开放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开放教学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华秀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5,共3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必须要确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就必须要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目标,在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德芳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161-163,共3页
以人为本,融入人文关怀,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融入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和幸福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发展社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樱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2,共3页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加速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利益的分化,弱势群体已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凸现出来,构成了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政府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加速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利益的分化,弱势群体已由原来的隐蔽状态开始凸现出来,构成了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隐患。政府必须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公平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安全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和谐社会 社会分层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窃罪:司法解释与刑法规定之冲突——质疑司法解释[1998]第4号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厚勇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50-52,共3页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作出的第四号司法解释(即1997年11月4日颁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突破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增加了盗窃罪构成的选择性条件,而且第四号司法解释基本上是1992年同一...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作出的第四号司法解释(即1997年11月4日颁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突破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增加了盗窃罪构成的选择性条件,而且第四号司法解释基本上是1992年同一名称司法解释的翻版。类推制度施行时对刑法进行类推解释是允许的,而当罪刑法定原则确定后仍将以前的类推解释搬来照用不误,或者继续进行类推解释,那就难以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司法解释 刑法 中国 类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对国民经济调整的若干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新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发动的“大跃进”运动,是一次欲速则慢的失败的实践活动,致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按照“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困难局面,也为...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发动的“大跃进”运动,是一次欲速则慢的失败的实践活动,致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按照“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困难局面,也为共和国后来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十分重要的鉴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大跃进 经济调整 调查研究 综合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体制视角看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稳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商文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0-92,共3页
战后日本所建构的政治体制具有较强的稳定功能。权威主义政治理念的承继与维持,政治体制的适时调整,政治运作的法制化,中央集权体制的建构,这一切为日本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不仅确立了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而且还提供了法制屏障和体制保证... 战后日本所建构的政治体制具有较强的稳定功能。权威主义政治理念的承继与维持,政治体制的适时调整,政治运作的法制化,中央集权体制的建构,这一切为日本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不仅确立了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而且还提供了法制屏障和体制保证,并最终导致日本现代化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政治体制 政治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商文斌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7期89-91,共3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最近的13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科学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内涵;准确阐明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在最近的13年里,我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科学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主体地位的内涵;准确阐明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论断。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 非公有制 所有制实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学习江泽民党建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卫兵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9期6-7,共2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过程中,领导全党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课题,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邓小...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过程中,领导全党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课题,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邓小平党建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党建思想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三农”问题的若干认识
12
作者 田新文 万小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6-480,共5页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在开国奠基、恢复经济过程中,通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道路进行了重要探索,为解决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历...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建国初,毛泽东在开国奠基、恢复经济过程中,通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方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道路进行了重要探索,为解决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历史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三农 土地改革 互助合作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战略
13
作者 田新文 胡宗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763-768,共6页
在外交学学科建设和对外战略构建中,应该重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的借鉴作用,同时,保持合适的距离。未来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应该寻求利益政治与规范政治的契合与统一。崛起后的中国应该寻求差别战略与模糊战略,既牢固把握现有的权势... 在外交学学科建设和对外战略构建中,应该重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理论的借鉴作用,同时,保持合适的距离。未来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应该寻求利益政治与规范政治的契合与统一。崛起后的中国应该寻求差别战略与模糊战略,既牢固把握现有的权势地位,同时也应创建新的国际关系理念,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利益和全人类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学 崛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
14
作者 商文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新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来自第三条道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整体处于低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挑战。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当代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的激化、英国资本主义机体内社会... 新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来自第三条道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世界社会主义整体处于低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挑战。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当代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的激化、英国资本主义机体内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与生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各国共产党的革新而重新焕发出来的生机又昭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社会主义运动 挑战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与当代创新
15
作者 方卫兵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期59-62,共4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快速...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随着当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特征的历史角度和科技革命的战略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时代的变革向唯物史观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历史发展 当代挑战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西厢》“白马解围”惠明之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平 谢成宇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王实甫《西厢记》在“白马解围”一节中,用法聪、惠明两个人来担承董解元《西厢》中法聪一个人的角色,同时采取“以虚写实”的手法,通过“放大”惠明和尚的形象,来替代对战争的描写,避免了过多的枝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是处理舞台情... 王实甫《西厢记》在“白马解围”一节中,用法聪、惠明两个人来担承董解元《西厢》中法聪一个人的角色,同时采取“以虚写实”的手法,通过“放大”惠明和尚的形象,来替代对战争的描写,避免了过多的枝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是处理舞台情节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白马解围 以虚写实 惠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者仁医 世之楷模——著名医学家裘法祖院士的行医之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德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家 裘法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医疗卫生工作者 仁者 行医 华中科技大学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以德治国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杨纯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0,共3页
“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这—思想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重点阐述了这一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两个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 ,提出了实现“以德治国”要处理好... “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这—思想形成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重点阐述了这一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两个文明建设经验的总结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 ,提出了实现“以德治国”要处理好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宣传与行动落实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德治国 道德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