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黄素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汪孟引 刘昊 +5 位作者 李坤 黄佑倩 杨代泽 刘昆 彭涛秦 顺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9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漆黄素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影响。选取60只4周龄的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μg/kg黄曲霉毒素;FI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μ... 试验旨在探究漆黄素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毒性作用的影响。选取60只4周龄的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F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μg/kg黄曲霉毒素;FI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μg/kg黄曲霉毒素和50 mg/kg的漆黄素。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5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F组小鼠的末重、增重和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AF组相比,FI组小鼠的末重、增重和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AF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AF组相比,FI组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AS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AF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AF组相比,FI组GSH-Px活性和T-AOC显著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AF组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AF组相比,FI组IL-6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IL-4和lgG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漆黄素能够通过提高小鼠生长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增强抗氧化功能、调节免疫水平缓解黄曲霉毒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黄曲霉毒素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籽酶解制备萝卜硫素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消化研究
2
作者 李惠琳 刘昊 +4 位作者 李珏 木耶赛尔·凯代斯 图尔荪阿依·图尔贡 赵雷 何庆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7,共9页
为探究酶解法制备萝卜籽萝卜硫素的最佳工艺及其消化特性。采用红萝卜种子为原料,以萝卜硫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探究萝卜籽乙酸乙酯提取物萝卜硫素含量... 为探究酶解法制备萝卜籽萝卜硫素的最佳工艺及其消化特性。采用红萝卜种子为原料,以萝卜硫素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探究萝卜籽乙酸乙酯提取物萝卜硫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得到萝卜籽制备萝卜硫素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22 min,酶解温度40℃,VC添加量0.8 mg/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萝卜硫素得率为2.11±0.02 mg/g,与预测值(2.14 mg/g)接近,相对误差为1.4%,酶解工艺切实可行。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胃肠消化液中萝卜硫素保留率分别为79.64%,76.22%;与未消化提取物比较,胃消化液中ABTS+、DPPH、OH三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54.23%、33.90%、15.07%,而肠消化液与胃消化液中自由基清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丰富了酶法制备萝卜硫素方面的研究,将为萝卜籽开发及高附加值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籽 萝卜硫素 响应面法 模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源亚硝化抑制剂对酱牛肉中N-亚硝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怡 葛渠锋 +4 位作者 李珏 梁汉锋 唐靖仪 许德智 杨华 《肉类研究》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微生物源亚硝化抑制剂(microbial nitrosation inhibitor,MNI)对酱牛肉中产生的N-亚硝胺的抑制效果,将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LS)与商业复合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制备成MNI(LS-MNI与WBL-45... 为进一步明确微生物源亚硝化抑制剂(microbial nitrosation inhibitor,MNI)对酱牛肉中产生的N-亚硝胺的抑制效果,将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LS)与商业复合菌WBL-45(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清酒乳杆菌)制备成MNI(LS-MNI与WBL-45-MNI),以酱牛肉为研究对象,进行感官评定,测定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亚硝酸盐、生物胺及N-亚硝胺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酱牛肉中添加LS-MNI和WBL-45-MNI可显著改善其色泽和风味,WBL-45-MNI组总体感官评分显著高于LS-MNI组和对照组(P<0.05),亚硝酸盐残留量和生物胺总量则显著低于LS-MNI组和对照组(P<0.05);3组酱牛肉的TBARs值均未超过0.2 mg/kg;WBL-45-MNI组和LS-MNI组对N-二甲基亚硝胺的抑制率分别达70.94%和89.74%,对N-亚硝胺总量的抑制率分别达46.79%和36.50%。以上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和商业复合菌WBL-45可以制备微生物源的亚硝化抑制剂来阻断肉品中N-亚硝胺的形成,WBL-45对酱牛肉的整体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酒乳杆菌 商业复合菌WBL-45 微生物亚硝化抑制剂 N-亚硝胺 酱牛肉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