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少年期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自我教育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丹.葛根图雅
-
机构
呼市教育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2-134,109,共4页
-
文摘
在整个国民经济教育中,小学是基础,中学是关键。少年期则属于中学的初中教育阶段(即从十一、二岁——十四、五岁),这个阶段是学生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过渡的时期,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
关键词
少年期
少年学生
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意识发展
教师
个性品质
内心世界
小学儿童
成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李贺诗的玉石母题臆说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小平
-
机构
呼市教育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0-83,共4页
-
文摘
李贺诗的玉石母题臆说刘小平近读钱钟书先生《谈艺录》,有论及李贺诗的地方,说:“李贺于六代作家中风格最近明远,不特诗中说鬼已也。”①这正是钱先生不囿于前人成说,独具慧眼的地方。这一“明远”的评断,对李贺诗的认识至少是一种完善。所谓“明远”,乃指“诡靡,...
-
关键词
李贺诗
石意象
玉石
母题
钱钟书
《谈艺录》
理想人格
乳白石
臆说
人文精神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文学构思的主观性
- 3
-
-
作者
罗广德
-
机构
呼市教育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3-96,共4页
-
文摘
艺术形象是作家对现实美丑判断的反映,也是作家文学构思的产物,其间,提炼取舍的进行,特定意义下的抽像和虚构,都是构思的必然。因此,文学的构思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同时,也总是体现着作家极强烈的主体意识,这就是文学构思中的主观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沉耳目、而辞令管其机枢。”意思是说,构思的奥妙全在于主观和客观发生关系。主观的意识是归所信奉的主义、道理所统辖,客观存在则由耳目反映给主观世界。
-
关键词
作家
文学构思
论文学
主观性
审美理想
辞令
艺术真实
文学作品
小说
艺术的真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