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市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云生 孙峰成 +4 位作者 冯勇 付增娟 鲁克 邵志壮 李美娜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37-38,共2页
为了使玉米在生产上大面积增产增效,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产高效模式、农户模式和无肥区,于2013年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了3种不同模式下的玉米籽粒产量、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均籽粒产量中,高产高效模式&... 为了使玉米在生产上大面积增产增效,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高产高效模式、农户模式和无肥区,于2013年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了3种不同模式下的玉米籽粒产量、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均籽粒产量中,高产高效模式>农户模式>无肥模式,分别为17815.5 kg/hm2、16108.5 kg/hm2、14590.5kg/hm2;高产高效模式、农户模式比无肥区多增加成本分别是2100.0元/hm2、2325.0元/hm2,但比无肥区增加玉米产量分别是3225.0 kg/hm2、1518.0 kg/hm2,分别增加收入为6450.0元/hm2、3036.0元/hm2。3种不同模式在各生育时期的LAI、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变化规律相同,均为高产高效模式>农户模式>无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高效 叶面积系数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条件及防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俊伟 逯晓萍 +4 位作者 薛春雷 董婧 丛梦露 杨凯 李美娜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5期113-116,共4页
玉米红蜘蛛是一种繁殖能力强、虫口密度高、易爆发、大面积扩散的昆虫,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文章根据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红蜘蛛发生和为害情况,通过对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分析红蜘蛛发生条件及其对玉米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测... 玉米红蜘蛛是一种繁殖能力强、虫口密度高、易爆发、大面积扩散的昆虫,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文章根据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红蜘蛛发生和为害情况,通过对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分析红蜘蛛发生条件及其对玉米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测和防治措施,以便达到科学防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红蜘蛛 发生条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的介电灭菌消毒与选分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成建宏 刘滨疆 时飚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种子 介电灭菌消毒技术 介电灭菌选分技术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
4
作者 郭晓辰 李立新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年第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EVA 附加经济价值 管理评价体系 企业 财富 业绩 股票价格 利润 财务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推广玉米种子包衣技术
5
作者 张瑞霞 成建宏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种子包衣技术 玉米种子 呼和浩特市 种衣剂 包衣种子 经济效益 子部门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地下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种质资源SRA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丹丹 逯晓萍 +6 位作者 张瑞霞 温莹 薛春雷 杨凯 任锐 王亚男 韩平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2-76,共5页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2份高丹草品种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以准确区分供试的所有22个高丹草品种,置信概率达到99.9 999%,为高丹草品种划分提供了基础。利用筛选出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组合对22个高丹草品种进行遗传多... 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22份高丹草品种的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以准确区分供试的所有22个高丹草品种,置信概率达到99.9 999%,为高丹草品种划分提供了基础。利用筛选出的19个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组合对22个高丹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共扩增出4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69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3.6个位点和19.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水平为82.2%。通过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66~0.94之间,以遗传相似系数0.674为阈值,可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高丹草苗期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平安 逯晓萍 +5 位作者 米福贵 张瑞霞 李美娜 薛春雷 董婧 丛梦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6-705,共10页
高丹草是代表性的利用杂种优势的饲用牧草,本研究以杂种高丹草及其亲本三叶期叶片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凝胶上检测到的可重复蛋白点400多个,其中杂种与亲本间达到了显著水平的差... 高丹草是代表性的利用杂种优势的饲用牧草,本研究以杂种高丹草及其亲本三叶期叶片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凝胶上检测到的可重复蛋白点400多个,其中杂种与亲本间达到了显著水平的差异蛋白点34个,包括显性(单亲沉默3个,偏高亲表达17个,偏低亲表达5个)和超显性表达(特异表达1个,超高亲表达6个,超低亲表达2个)模式,因此推测显性和超显性效应共同促进高丹草杂种优势的形成,且显性效应作用更大。同时,成功鉴定出其中的27个蛋白点涉及到8个功能类别,即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胁迫响应、ATP合成、蛋白质合成、电子转移、信号转导及未知蛋白。高丹草所占比例最大的光合蛋白多数呈上调表达,表明杂种叶片光合作用增强进而同化更多的有机物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互作的关键节点蛋白为杂种优势特异蛋白的基因操作提供了靶蛋白。本研究在蛋白质水平为高丹草杂种优势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饲草作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叶片 杂种优势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高丹草抗倒高产种质的筛选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平安 逯晓萍 +3 位作者 王亚男 米福贵 张瑞霞 董婧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7,共7页
为进一步培育高产、抗倒的高丹草新品种,以高丹草(高粱314A×棕壳苏丹草)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18份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株高、叶片数、分蘖数、茎叶比、鲜草产量、茎鲜重、重心高度、第二茎节1/2高度、抗折力、根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 为进一步培育高产、抗倒的高丹草新品种,以高丹草(高粱314A×棕壳苏丹草)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18份材料为研究对象,对株高、叶片数、分蘖数、茎叶比、鲜草产量、茎鲜重、重心高度、第二茎节1/2高度、抗折力、根重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SSR标记分析,同时采用单株抗压力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计算其倒伏系数,对倒伏系数相关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倒伏系数与株高、叶片数、茎鲜重、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鲜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分蘖数、茎叶比、茎鲜重极显著正相关。结合农艺性状表现并利用SSR标记对重组自交系进行特异片段的筛选,选出了1份(11gz-83)抗倒和3份(11gz-12、11gz-95、11gz-114)高产抗倒的材料,而且农艺性状分析结果与分子标记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重组自交系 SSR标记 抗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高粱×苏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3 位作者 郭世华 那日松 张瑞霞 吕学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25,共4页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农艺性状 遗传参数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饲燕2号’燕麦草选育报告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田青松 于东洋 +3 位作者 张瑞霞 候向阳 韩冰 白音德力格尔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9-466,共8页
牧草生育期是影响牧草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量的优质牧草新品种,以母本‘永492’和父本‘歇里·努瓦尔’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燕麦饲草新品种‘蒙饲燕2号’。‘蒙饲燕2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以及抗倒伏能力。生... 牧草生育期是影响牧草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量的优质牧草新品种,以母本‘永492’和父本‘歇里·努瓦尔’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燕麦饲草新品种‘蒙饲燕2号’。‘蒙饲燕2号’具有较强的抗旱耐盐以及抗倒伏能力。生产试验结果表明,2015—2016年‘蒙饲燕2号’燕麦草的平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分别为32 406.06kg·hm^(-2),10 935.85kg·hm^(-2)和2 364.91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平均提高了19.49%,19.22%和5.84%。生育期90天,株高135cm,穗长20.4cm;穗粒数65.5个,穗粒重1.25g;千粒重31.0g。在内蒙古及其毗邻省区均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新品种 '蒙饲燕2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栽培”对青莜麦的产质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于海峰 李美娜 +4 位作者 邵志壮 赵建军 云丽娜 高彩婷 郑克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通过青莜麦“双季栽培”技术的研究,选用适宜品种和最佳播种期,并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草料以及提高奶牛产奶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品种和播种期两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的叶片数为... 通过青莜麦“双季栽培”技术的研究,选用适宜品种和最佳播种期,并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业提供优质饲草料以及提高奶牛产奶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品种和播种期两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晚熟品种的叶片数为9片,比早熟品种增加2片;从叶面积系数上,晚熟比早熟品种在第二季比第一季分别高1.06-1.08;从光合生产率上,晚熟比早熟品种的孕穗至抽穗期分别高0.17-1.26 g/(m^2.d);从光合势上,分别提高21 762.57-23 370.09 m2.d;从全株干质量上,分别提高0.76-1.01 g/株;从产草量上,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比对照增产45.83%-53.51%和41.67%-49.12%;第二季播种期以7月20日的产草量75 537.8 kg/hm^2最高,比对照分别增加76.95%和38.87%,“双季栽培”青莜麦产草量达150 000 kg/hm^2;从籽实产量上,内农大莜1号产量达3 789.8 kg/hm^2,比对照增产26.33%-67.71%,从饲草和籽实的营养成分,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均比其他莜麦品种的高,比饲用玉米亦高。选用内农大莜1号和莜2号高产、优质新品种,第一季顶凌播种,第二季7月20日为最佳播种,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养殖业提供饲草料,开辟了又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莜麦 双季栽培 产质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转录组SNP及等位基因特异性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婧 逯晓萍 +2 位作者 张坤明 薛春雷 张瑞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09-1817,共9页
为探究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间单核苷酸变异与其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以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的根、茎和叶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平均长度达58 122 160 bp的各测序样品序列信息进行检测后,均检测到不少于... 为探究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间单核苷酸变异与其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以高丹草杂种及其亲本的根、茎和叶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平均长度达58 122 160 bp的各测序样品序列信息进行检测后,均检测到不少于58 000个SNP位点,位于基因内的SNP个数显著多于位于基因间的SNP个数, SNP发生频率为1/741bp,平均转换颠换比为1.00∶1.53。在所有变异类型中,C/T和G/A发生频率最高。经过筛选得到198(21%)个极显著偏向性等位基因表达偏向性SNP,其中65%偏向父本白壳苏丹草,并且很多在白壳苏丹草中具有高水平基因表达的转录本,在高丹草杂种中的等位基因表达也偏向白壳苏丹草。在3种组织中,分别有79%、78%和82%转录本的2个亲本等位基因表现出相对平衡的表达水平,说明与顺式作用相比,反式作用可能更多地影响了等位基因的特异性表达。选择6个极显著偏向性等位基因表达偏向性SNP-unigene进行qRT-PCR验证,这些基因的差异基因表达模式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研究等位基因表达,为高丹草杂种优势分析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饲草作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杂种优势 转录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相关分析在高粱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逯晓萍 张先炼 +1 位作者 李元清 张瑞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51,共6页
利用 2 0个高粱品种为试材 ,根据生物学意义将 19个性状归纳为 4个性状组 ,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同时 ,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多个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 利用 2 0个高粱品种为试材 ,根据生物学意义将 19个性状归纳为 4个性状组 ,对性状和性状组进行基因型值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同时 ,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多个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单穗粒重 ,其次为穗粒数 ,而穗粒重与穗粒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因此 ,在高粱丰产育种中 ,以提高单穗粒重为选育目标 ;而在以提高淀粉含量为主要目标的品质育种中 ,应选择茎秆粗壮单穗粒数多、株高适中的材料 ;在相关性上起作用的性状主要有抽穗期、开花期、株高、茎粗、叶片数、穗粒重、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容重、角质率等 ,为了选育丰产、优质的高粱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高粱 遗传育种 应用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诱变与原自交系株高变化的蛋白质组学及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二锁 逯晓萍 +5 位作者 王树彦 薛春雷 韩平安 董婧 任锐 李美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8,共11页
【目的】研究玉米经EMS处理后诱变系与原自交系的蛋白表达机制,为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诱变后选育材料在株高发生变化及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等方面的分子理论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优良自交系AMD16和诱变后选育材料为试材... 【目的】研究玉米经EMS处理后诱变系与原自交系的蛋白表达机制,为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诱变后选育材料在株高发生变化及生物产量明显提高等方面的分子理论奠定基础。【方法】以玉米(Zea mays L.)优良自交系AMD16和诱变后选育材料为试材,采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以及检索技术,比较选育材料与原自交系叶片蛋白质组的差异,并对其候选基因进行分离、克隆,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3300-ZmMDH6,最后进行拟南芥的遗传转化与鉴定。【结果】EMS诱变后选育材料的蛋白质组中出现21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5个蛋白质点在选育材料中特异表达,1个蛋白质点下调表达,7个蛋白质点上调表达,有2个差异蛋白质点在原自交系中表达,而未在选育材料中表达。通过MALDI-TOF-MS质谱测序和MASCOT序列分析,鉴定出了1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功能涉及生物细胞代谢/能量代谢、防御/抗胁迫、细胞蛋白合成和叶绿素合成等细胞过程。用RT-PCR方法克隆了其候选基因ZmMDH6的编码区cDNA,长度1 296bp,由4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46.80ku,等电点5.79;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进而转化拟南芥,经检测证明已获得T1代转基因植株。【结论】玉米诱变系与原自交系在蛋白丰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各个生长发育过程,可能与玉米生物产量的提高和株高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蛋白质组 苹果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3 位作者 云锦凤 张瑞霞 张众 吕学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2个饲用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1,B2 6个世代材料的8个性状的遗 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8个性状中加性效应是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要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 60%以上,因而,可以对这些性状进... 采用世代均数分析法研究了2个饲用玉米杂交组合的P1,P2,F1,F2和B1,B2 6个世代材料的8个性状的遗 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世代间有显著差异,8个性状中加性效应是世代间遗传变异的主要因子,其遗传贡献率在 60%以上,因而,可以对这些性状进行直接选择。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大多数性状中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并且,遗传贡献率在10%以上,只因性状和试材不同,非加性效应的重要程度有一定差异,但其遗传变异的作用是不 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世代 遗传变异 饲用玉米 基因效应 直接选择 非加性效应 贡献率 程度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产量相关性状的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海峰 安玉麟 +4 位作者 龙珏臣 李美娜 成建红 云旭明 陈泽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筛选耐盐碱向日葵品种,以14个向日葵材料作为试验材料,从盐胁迫对向日葵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入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盐胁迫下向日葵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0.26%盐分胁迫下与小... 为筛选耐盐碱向日葵品种,以14个向日葵材料作为试验材料,从盐胁迫对向日葵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入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盐胁迫下向日葵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0.26%盐分胁迫下与小区产量相关度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叶片数。0.39%盐胁迫下与小区产量相关度最大的农艺性状是株高。0.83%盐胁迫下与小区产量相关度最大的农艺性状是叶面积。0.26%盐胁迫下与小区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性状是百粒质量。0.83%盐胁迫下与小区产量关联度最大的产量性状是单盘粒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盐含量为0.26%时,株高、盘径、百粒质量和结实率对向日葵小区产量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其中百粒质量对小区产量的正向效应最大;盐含量为0.39%时,株高、盘径、百粒质量对向日葵的小区产量有较大的正向效应,但结实率的正向效应较小;盐含量为0.83%时,单盘粒质量对向日葵的小区产量有较大的正向效应,但结实率、百粒质量的正向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抗(耐)盐性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春玉米品种筛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向前 王瑞 +5 位作者 张瑞霞 郭晓霞 鉴军帅 程玉臣 吴慧 孙峰成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明确春玉米籽粒直接收获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机械化收获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了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种共7个,分别测定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时的含水量、破碎率、损失率以及机械化收获产量和净收获产量。结果表明:东单6531的籽... 为明确春玉米籽粒直接收获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机械化收获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了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种共7个,分别测定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时的含水量、破碎率、损失率以及机械化收获产量和净收获产量。结果表明:东单6531的籽粒含水量最大,而KWS9384的籽粒含水量最小。破碎率最大是丰垦139,最小是郑单958;各品种杂质率的大小顺序为:丰垦139>KWS9384>先玉335>东单6531>广德5>华美1号=郑单958。落粒率以华美1号和丰垦139最大,落粒率最小的品种是郑单958。郑单958的落穗率最大,为29.64%。各品种的未脱净率相差较小,基本均为0。总落粒率以郑单958最大,KWS9384最小。综合产量、净收益率等综合来看,因华美1号品质非常差,各品种选择种植的优先顺序为丰垦139、KWS9384、广德5、先玉335、东单6531、华美1号、郑单9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机械收获 含水量 破碎率 损失率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尿素对马铃薯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段玉 孙广琴 +4 位作者 张君 侯建伟 栗艳芳 莎娜 云丽娜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明确缓释尿素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2009—2011年在马铃薯主产区武川县和察右中旗进行了马铃薯施用缓释尿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氮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用缓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增产5.7%~12.7%,平均为7.4%,以普通尿素配合... 为明确缓释尿素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2009—2011年在马铃薯主产区武川县和察右中旗进行了马铃薯施用缓释尿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氮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用缓释尿素比普通尿素增产5.7%~12.7%,平均为7.4%,以普通尿素配合缓释尿素基施产量最高。施用缓释尿素较普通尿素马铃薯的商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单株块茎数增加0.2~0.6个,块茎单重增加6.5~7.2 g。施用缓释尿素氮肥的农学效率提高7.5~8.8 kg/kg,氮素(N)利用率提高11.4~15.9个百分点,可以显著提高氮肥施肥肥效,减少氮素损失。一次性基施缓释尿素75%施氮量与100%普通尿素基施效果相当,说明施用缓释尿素可以减少施氮量25%而基本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缓释尿素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质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及改良途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美玲 崔国惠 +3 位作者 李元清 吴晓华 王小兵 王俊文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遗传学 改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玉米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20
作者 廉博 郭建靖 +2 位作者 王红霞 焦玉光 牛敏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87-89,共3页
文章探讨了呼伦贝尔市玉米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及存在问题等。同时,提出了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土地集约化进程,提高玉米机械化水平;建立新型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进产业化经营,提... 文章探讨了呼伦贝尔市玉米的生产现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及存在问题等。同时,提出了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土地集约化进程,提高玉米机械化水平;建立新型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商品附加值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