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市草原鞘翅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曹雪 姜海燕 +2 位作者 迁力根 孟达 党海龙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明确呼和浩特市草原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分布,对鞘翅目昆虫多样性进行详细研究。2022年6月—9月,使用网捕法对设定的7条踏查路线进行昆虫采集。通过外观形态进行种类鉴定,并确定鞘翅目害虫种类,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 为明确呼和浩特市草原鞘翅目昆虫种类及分布,对鞘翅目昆虫多样性进行详细研究。2022年6月—9月,使用网捕法对设定的7条踏查路线进行昆虫采集。通过外观形态进行种类鉴定,并确定鞘翅目害虫种类,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Jaccad群落相似性系数对采集的鞘翅目昆虫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获得1 015个昆虫标本,经鉴定,属于17科49种。其中优势科为芫菁科和叶甲科,各占昆虫总种数的19.15%和23.40%,苹斑芫菁在各地区均有分布。和林格尔县是鞘翅目昆虫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的地区,优势度指数居中。不同地区间物种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以期明确并丰富该地区鞘翅目昆虫多样性,同时加强对害虫的预防管理工作,预防草原虫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鞘翅目 昆虫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风险分析
2
作者 蒋萌萌 姜海燕 +3 位作者 房钰欣 兰佳贺 吴云菊 党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24-127,164,共5页
为更好地掌握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的发生特征及危害程度,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采用踏查法、样地调查法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原病害共发现23种,为锈病6种、白粉病12种、叶... 为更好地掌握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的发生特征及危害程度,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采用踏查法、样地调查法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原病害共发现23种,为锈病6种、白粉病12种、叶斑病4种、煤污病1种;草原病害病情指数较高的有田旋花白粉病(13.20)、蒲公英叶斑病(12.50)、少花米口袋白粉病(12.50)和菊叶委陵菜锈病(12.00),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2%、25%、25%、30%;对主要病害菊叶委陵菜锈病和田旋花白粉病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其中菊叶委陵菜锈病的风险分析R为1.705,田旋花白粉病的风险分析R为1.538,均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风险分析 发生特征 病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孟达 董金阳 +4 位作者 姜海燕 赵胜国 吴云菊 党海龙 房钰欣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保护生态安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 黄花刺茄(Solanum rostratum Dunal)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其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保护生态安全、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未来适生区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种气候情景下(SSP126可持续发展路径、SSP585化石燃料常规发展路径)用MaxEnt模型对现在2020s及未来2050s和2070s的黄花刺茄在内蒙古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MaxEnt的训练集AUC(Area under curve)值为0.927,其中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为影响黄花刺茄分布的主要气候变量;当代2020s的黄花刺茄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东部地区,未来2050s和2070s会向西部地区迁移;在SSP126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2050s适生面积为4.0371×10^(5) km^(2),2070s为5.5407×10^(5) km^(2);在SSP585气候情景下,黄花刺茄2050s适生面积达到5.8343×10^(5) km^(2),2070s为8.2609×10^(5) km^(2);SSP126下的黄花刺茄适生区扩增更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政策,SSP126气候情景更符合未来的适生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刺茄 MAXENT 潜在适生区 外来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预测
4
作者 樊学伦 姜海燕 +5 位作者 吴云菊 张建华 闫伟 党海龙 晁开瑞 杨楠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 榆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评价榆属植物生境适应性对于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语言Kuenm包优化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在2种气候情景(SSP126、SSP585)下,3个未来时期(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的潜在分布范围。结果表明:1)影响内蒙古榆属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海拔,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6.1%和23.9%;其次是最潮湿月降水量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分别为15.2%和11.5%。2)1970—2000年内蒙古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面积为5.12×10^(5)km^(2),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是主要分布区。3)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内蒙古榆属植物适生区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和退化。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适生区破碎化严重,高适生区几乎完全退化。到21世纪末,内蒙古榆属植物的适生区面积分别退化至3.54×10^(5)km^(2)(SSP126)、1.75×10^(5)km^(2)(SSP585),退化程度分别为30.8%、65.8%。在未来时期,潜在适生区中心质点向高原气候区及高纬度地区迁移。气候变化对榆属植物的影响较为显著,适生区面积减少,适生区等级逐渐降低,应加大对内蒙古地区榆属植物的保护力度。基于适地适树原则,建议在包头、呼和浩特和锡林郭勒等地区增加榆属植物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属植物 内蒙古自治区 MaxEnt模型 适生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的大型真菌多样性
5
作者 白慧 姜海燕 +5 位作者 于凤强 张建华 狄佳麟 吴云菊 党海龙 王志平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方法】在3种不同针阔混交林内设置9个样方(每种林型设3个样地),通过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利... 【目的】研究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内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方法】在3种不同针阔混交林内设置9个样方(每种林型设3个样地),通过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利用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大型真菌与林分结构及树种组成的关系。【结果】共采集并鉴定大型真菌31科52属86种,包括9个优势科和13个优势属。属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北温带分布次之。在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分中,大型真菌的科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布最均匀。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和白桦是影响大型真菌分布和组成的主要树种,郁闭度、树高和海拔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植被类型丰富度高的林分中,大型真菌的科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大型真菌多样性主要受湿度、草本盖度、郁闭度等林内结构因素影响,并与共生树种密切相关。此外,不同科分布与郁闭度、海拔、草本盖度、林内湿度、乔木胸径、灌木冠幅、乔木树高显著相关。【结论】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不同植被类型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显著影响,并与特定树种存在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植被类型 生物多样性 生态因子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皮对土壤呼吸影响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艳利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3期38-41,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十大环境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循环、排放以及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18世纪60年代以前,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排放基本可以相互抵消。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18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十大环境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循环、排放以及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18世纪60年代以前,全球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排放基本可以相互抵消。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18世纪中叶以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和其他非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激增,加之地表植被被大规模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造成了严重破坏。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浓度不断上升,改变了碳循环,并加剧了生态系统对碳的需求,因此,碳源、碳汇以及碳排放过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生物结皮 碳吸收 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SDYS180粗提物抑菌活性与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海燕 白娜娜 +4 位作者 晁开瑞 孟达 赵胜国 党海龙 于凤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 【目的】探究内生真菌SDYS180(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对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及抑菌机制,旨在为生防菌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前期筛选的植物内生真菌SDYS180为试验材料,通过体外试验测定其对13株常见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并建立SDYS180粗提物对各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同时测定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生理指标[电导率、可溶性蛋白(SP)质量分数、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SDYS180菌体、发酵液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对13株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菌体>发酵液>挥发性代谢产物,其中对杨树叶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佳,粗提物对该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301 0x+0.143 7(R^(2)=0.986 4),EC_(50)=1.183 7 mg·mL^(-1)。SDYS180粗提物对杨树叶斑病菌的生理指标存在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试验期间处理组的电导率和MDA浓度大于对照组,8 h时电导率最大,达到27.73 mS·cm^(-1),4 h时MDA浓度最大,达到0.183μmol·g^(-1);8 h后处理组的SP质量分数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POD、SOD、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且均在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200 U·g^(-1)·min^(-1)、33 U·g^(-1)、5.46 U·g^(-1)·min^(-1)。【结论】SDYS180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生防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曲霉菌 粗提物 抑菌活性 细胞膜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内生真菌对沙柳溃疡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兰佳贺 姜海燕 +3 位作者 吴云菊 党海龙 蒋萌萌 房钰欣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探究沙地云杉(Picea meyeri var. mongolica)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对沙柳溃疡病病原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的抑菌作用,本研究选择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 为探究沙地云杉(Picea meyeri var. mongolica)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对沙柳溃疡病病原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的抑菌作用,本研究选择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3种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作为试验材料,以沙柳溃疡病病原菌茶藨子葡萄座腔菌为目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双皿对扣法探究内生真菌对沙柳溃疡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内生真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菌株SDYS95产黄青霉菌的抑菌作用最好,抑菌率可达81.32%,其发酵液抑菌率可达22.29%,挥发性代谢产物抑菌率可达16.39%。为利用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替代化学农药,保护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 内生真菌 沙柳溃疡病 拮抗作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