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区农田肥力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婷婷
段玉
+4 位作者
梁俊梅
张君
安昊
范霞
韩振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3-1653,共11页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作,一年一熟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NK(氮钾肥)、PK(磷钾肥)、NPK(氮磷钾肥)、M(羊粪)和NPKM(氮磷钾肥配施羊粪),2021年种植作物为莜麦。调查了莜麦产量;采集各小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磷酸酶(PA)、硫酸酯酶(SU)、β-葡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α-葡糖苷酶(AG)、β-纤维二糖苷酶(B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连续18年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莜麦产量由高到低为NPKM>NPK>NP≈M>NK>N>PK>CK,施肥处理分别比CK增产140.5%、108.7%、76.3%、71.1%、57.5%、48.2%和20.8%,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8.4%、52.1%、43.3%、41.5%、36.4%、32.5%和17.0%。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幅度均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是CK的5.35、2.29、10.07和4.89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了土壤pH,除PK处理外,土壤pH均显著低于CK,NPKM和NPK处理的土壤pH又显著低于除NP和NK外的其他施肥处理。NPK和M处理显著提高了参与碳(AG、BG、BX和BCBH)、氮(LAP和NAG)、磷(PA)和硫(SU)循环的酶活性。二者配施后的NPKM处理进一步提升了酶活性,其AG、BG、BX和BCBH分别是CK的1.71、1.87、2.05和2.11倍,LAP和NAG分别是CK的1.97和2.24倍,PA是CK的2.24倍,SU是CK的3.11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由养分因子驱动,其中AN、SOM和AP是关键的决定因子,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异的75.1%、5.7%和4.6%。【结论】在农牧交错带薯粮油轮作条件下,长期氮磷钾平衡施肥可增加莜麦产量,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降低pH。单施羊粪也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但增产效果显著低于氮磷钾肥或氮磷肥,羊粪与氮磷钾肥配合提升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化肥和羊粪单独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莜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层次分析-客观赋权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证
被引量:
3
2
作者
武岩
刘宏金
+7 位作者
迟文峰
罗军
张雷
苗永茂
乔志刚
李晓敏
郭云汉
王跃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表达耕地质量评价高维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表达耕地质量评价高维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运用客观赋权(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野外调查及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优化评价指标赋值方法,从地形地貌、土壤性状、农田管理和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呼和浩特市耕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84,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表现为中部耕地质量较好、西北部次之、东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贫瘠、盐渍化和灌排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从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来看,1~4等较高水平耕地面积为11.19万hm^(2),占比20.13%;5~7等中等质量水平耕地面积35.67万hm^(2),占比64.14%;8~10等较低水平耕地面积为8.75万hm^(2),占比15.73%,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与国标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RITIC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反映耕地质量水平,能有效运用于其他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是对已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其他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客观赋权法
评价方法
呼和浩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区农田肥力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婷婷
段玉
梁俊梅
张君
安昊
范霞
韩振勇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
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呼和浩特市
赛罕区
农牧业
技术推广
中心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3-1653,共11页
基金
农田智慧施肥项目(05)
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2021GG001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4)。
文摘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农牧交错带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农田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武川旱作试验站,始于2004年,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油菜-莜麦轮作,一年一熟制。试验设置8个处理: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NK(氮钾肥)、PK(磷钾肥)、NPK(氮磷钾肥)、M(羊粪)和NPKM(氮磷钾肥配施羊粪),2021年种植作物为莜麦。调查了莜麦产量;采集各小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磷酸酶(PA)、硫酸酯酶(SU)、β-葡糖苷酶(BG)、β-木糖苷酶(BX)、α-葡糖苷酶(AG)、β-纤维二糖苷酶(BCBH)、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连续18年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莜麦产量由高到低为NPKM>NPK>NP≈M>NK>N>PK>CK,施肥处理分别比CK增产140.5%、108.7%、76.3%、71.1%、57.5%、48.2%和20.8%,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8.4%、52.1%、43.3%、41.5%、36.4%、32.5%和17.0%。长期施肥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提高幅度均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是CK的5.35、2.29、10.07和4.89倍。长期施肥显著影响了土壤pH,除PK处理外,土壤pH均显著低于CK,NPKM和NPK处理的土壤pH又显著低于除NP和NK外的其他施肥处理。NPK和M处理显著提高了参与碳(AG、BG、BX和BCBH)、氮(LAP和NAG)、磷(PA)和硫(SU)循环的酶活性。二者配施后的NPKM处理进一步提升了酶活性,其AG、BG、BX和BCBH分别是CK的1.71、1.87、2.05和2.11倍,LAP和NAG分别是CK的1.97和2.24倍,PA是CK的2.24倍,SU是CK的3.11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主要由养分因子驱动,其中AN、SOM和AP是关键的决定因子,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异的75.1%、5.7%和4.6%。【结论】在农牧交错带薯粮油轮作条件下,长期氮磷钾平衡施肥可增加莜麦产量,提高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降低pH。单施羊粪也有效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但增产效果显著低于氮磷钾肥或氮磷肥,羊粪与氮磷钾肥配合提升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效果最佳,显著优于化肥和羊粪单独施用。
关键词
栗钙土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莜麦产量
Keywords
chestnut soil
long-term fertilizatio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soil nutrient
soil enzyme activity
naked oats yield
分类号
S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层次分析-客观赋权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证
被引量:
3
2
作者
武岩
刘宏金
迟文峰
罗军
张雷
苗永茂
乔志刚
李晓敏
郭云汉
王跃飞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
农牧业
生态与资源保护
中心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基金
中央财政耕地质量等级评价项目。
文摘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的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对指导耕地质量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表达耕地质量评价高维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高耕地质量评价精度,运用客观赋权(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野外调查及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优化评价指标赋值方法,从地形地貌、土壤性状、农田管理和生态安全4个方面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以呼和浩特市耕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5.84,处于中等水平,总体表现为中部耕地质量较好、西北部次之、东南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贫瘠、盐渍化和灌排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从耕地质量等级空间分布来看,1~4等较高水平耕地面积为11.19万hm^(2),占比20.13%;5~7等中等质量水平耕地面积35.67万hm^(2),占比64.14%;8~10等较低水平耕地面积为8.75万hm^(2),占比15.73%,总体分布规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与国标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RITIC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客观反映耕地质量水平,能有效运用于其他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是对已有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同时为其他地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客观赋权法
评价方法
呼和浩特市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evaluation method
Hohhot city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区农田肥力因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婷婷
段玉
梁俊梅
张君
安昊
范霞
韩振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层次分析-客观赋权法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证
武岩
刘宏金
迟文峰
罗军
张雷
苗永茂
乔志刚
李晓敏
郭云汉
王跃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