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耐多药结核病化疗方案中是否对吡嗪酰胺耐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碧彤 邝浩斌 +7 位作者 刘志辉 蔡杏珊 覃红娟 孟繁荣 巫丽兰 林兆原 彭德虎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与否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采用含PZA的标准MDR-TB方案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顺利完成疗程,且采用BACTEC MGIT 960法检测有结...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耐药与否对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采用含PZA的标准MDR-TB方案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并顺利完成疗程,且采用BACTEC MGIT 960法检测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证实对异烟肼、利福平和PZA耐药的MDR-TB患者(Z^R-MDR组)60例;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同期治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PZA敏感、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MDR-TB患者(Z^S-MDR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化疗方案6Am-Lfx(Mfx)-PZA-Pto-Cs(PAS)/18Lfx(Mfx)-PZA-Pto-Cs(PAS)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治愈率及失败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Z^S-MDR组患者在2、6、12、24个月末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0.00%(42/60)、90.00%(54/60)、86.67%(52/60)、86.67%(52/60),高于Z R-MDR组的46.67%(28/60)、66.67%(40/60)、70.00%(42/60)、70.00%(4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6.720、9.624、4.910、4.910,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Z^S-MDR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81.67%(49/60),高于Z R-MDR组的65.00%(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19);Z^S-MDR组患者空洞缩小率为76.92%(40/52),与Z^R-MDR组的62.00%(31/50)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81,P=0.098);Z^S-MDR组的治愈率为86.67%(52/60),高于Z^R-MDR组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P=0.016)。Z^S-MDR组的失败率为13.33%(8/60),低于Z^R-MDR组的30.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P=0.016)。结论 PZA表型耐药的MDR-TB患者使用全程含PZA的标准耐多药方案治疗,其疗效较PZA敏感者差,建议对耐PZA的MDR-TB患者尽量选择不含PZA的耐多药化疗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吡嗪酰胺 药物疗法 联合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敏 邝浩斌 +7 位作者 袁园 冯治宇 蔡晓婷 张宏 吴迪 陈泽莹 黄显林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61-206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合并肺结核时(PTB)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次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初治菌阳PTB患者临床资料。以T2DM患者在首次确诊PTB前3个月以上...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合并肺结核时(PTB)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次在本院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初治菌阳PTB患者临床资料。以T2DM患者在首次确诊PTB前3个月以上连续使用MET降糖治疗的为观察组(MET组)206例,以同期在首次确诊PTB前3个月未使用MET治疗的为对照组(N-MET组)749例。结果MET组和N-MET组HbA1c达标率均较低(P=0.703)。两组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MET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肺部病灶广泛程度及空洞发生均较N-MET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45、0.039)。在HbA1c<7%患者合并肺部空洞发生较少(P<0.001),MET组病灶范围广泛程度较少(P=0.042)。结论MET治疗T2DM患者合并PTB时,NLR水平较低,病灶范围及空洞发生较少。HbA1c<7%的患者并发肺结核时病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肺结核 感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肺部广泛病灶和空洞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汪敏 袁园 +7 位作者 谭守勇 杨子龙 冯治宇 张宏 吴迪 陈泽莹 黄显林 邝浩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61-767,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肺部广泛病灶和空洞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慢性病的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首次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筛选出符...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肺部广泛病灶和空洞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慢性病的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首次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955例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肺部病灶范围、肺部空洞、糖化血红蛋白、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二甲双胍是否在近3个月连续稳定使用等。分别以肺部广泛病灶(影像学检查证实肺部病灶≥3个肺野)和肺部空洞为因变量,上述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55例患者中,病灶广泛者753例(78.8%),出现空洞者659例(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使用史(OR=0.656,95%CI:0.449~0.957)及淋巴细胞水平高(OR=0.608,95%CI:0.404~0.915)为两病合并时肺部病灶广泛的保护因素,出现空洞(OR=2.094,95%CI:1.498~2.926)、NLR水平高(OR=2.681,95%CI:1.860~3.864)为肺部广泛病灶的危险因素;肺部病灶广泛(OR=1.945,95%CI:1.390~2.719)、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OR=1.206,95%CI:1.078~1.350)及NLR水平高(OR=1.390,95%CI:1.012~1.991)为发生空洞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肺部常出现广泛病灶和空洞,两者互为危险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选含二甲双胍降糖干预的方案,并积极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及NLR指标的监测和管理,以减轻并发肺结核时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结核 病灶感染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近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吴碧彤 蔡杏珊 +5 位作者 邝浩斌 刘志辉 孟繁荣 王楠 高俊文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研究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为MDR-PTB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 目的研究吡嗪酰胺酶活性与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近期疗效的相关性,为MDR-PTB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广州市胸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Am-Mfx-PZA-Pto-Cs/18Mfx-PZA-Pto-Cs(Am:阿米卡星;Mfx:莫西沙星;PZA:吡嗪酰胺;Pto:丙硫异烟胺;Cs:环丝氨酸)治疗方案。85例患者中,剔除9例丢失、中断治疗、失访患者,共76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以Wayne方法检测吡嗪酰胺酶的活性,以BACTEC MGIT 960方法检测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比较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治疗2、4、6个月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情况。结果76例患者中,吡嗪酰胺酶阳性32例(42.1%),吡嗪酰胺酶阴性44例(57.9%);吡嗪酰胺表型耐药36例(47.4%),吡嗪酰胺表型敏感40例(52.6%)。吡嗪酰胺药物敏感性检测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检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87,P=0.00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4个月末病灶吸收率(59.4%,19/32)及空洞闭合有效率(65.5%,19/29)均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分别为36.4%(16/44)和36.8%(1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χ^(2)=5.411,P=0.020)。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空洞闭合有效率(86.2%,25/29)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63.2%,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35)。结论MDR-PTB患者的疗效与吡嗪酰胺酶活性有关,吡嗪酰胺酶阳性患者应用含吡嗪酰胺的MDR-PTB标准方案治疗后,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的效果优于吡嗪酰胺酶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酰胺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