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鼻阻力及nCPAP治疗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任莹莹 苏小芬 张挪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96-3899,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鼻阻力,比较OSAHS经鼻气道内正压通气(n CPAP)治疗前后鼻阻力的变化,探讨鼻阻力在OSAHS发病中的作用及n CPAP治疗对OSAHS鼻阻力的影响。方法:对11名健康对照者及40例OS...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鼻阻力,比较OSAHS经鼻气道内正压通气(n CPAP)治疗前后鼻阻力的变化,探讨鼻阻力在OSAHS发病中的作用及n CPAP治疗对OSAHS鼻阻力的影响。方法:对11名健康对照者及40例OSAHS患者在完成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基础上行鼻阻力测定,OSAHS患者n CPAP治疗3周后复测多导睡眠监测及鼻阻力。结果:OSAHS组鼻阻力为(0.27±0.9)Pa/(cm3·s),高于健康对照组(0.21±0.7)Pa/(cm3·s)(t=-2.048,P<0.05),鼻阻力与年龄、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 SO2)和氧降指数(ODI)无相关关系(P>0.05)。中重度OSAHS患者经n CPAP治疗3周后显著改善Min SO2,AHI及ODI(P<0.05),而治疗后鼻阻力由(0.27±0.1)Pa/(cm3·s)升高到(0.43±0.3)Pa/(cm3·s)(t=-2.733,P<0.05)。结论:鼻阻力增加是OSAHS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而鼻阻力大小与OSAHS的严重程度无关。n CPAP治疗后可导致鼻阻力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鼻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内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挪富 苏小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91-3892,共2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为特征,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断性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睡眠结构的片段化(表现为频繁微觉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主要以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为特征,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断性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睡眠结构的片段化(表现为频繁微觉醒,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生存质量下降)、代谢失调、氧化应激失调和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机体氧化应激及炎症等多系统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断性缺氧 上气道塌陷 睡眠障碍性疾病 氧化应激 多系统功能损害 代谢性疾病 微觉醒 呼吸暂停 低通气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网络辅助诊疗平台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浩南 郑则广 +3 位作者 刘妮 王欣妮 周日兴 陈荣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3799-3802,共4页
目的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网络辅助诊疗平台(www.copdchina.com),探讨该平台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分级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于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招募100例自称是COPD... 目的基于网站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网络辅助诊疗平台(www.copdchina.com),探讨该平台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分级管理提供思路。方法于2015年1—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招募100例自称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志愿者,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网(www.copdchina.com)注册,让志愿者自行在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上填写病史信息以及相关筛查问卷;通过门诊回访确诊志愿者是否患有COPD;确诊的COPD患者在网站上进行在线医患沟通,在线医生根据问诊及患者上传的资料(心率、血氧、胸部X线片/CT、痰液照片)做出病情判断,并给出诊疗意见;患者再向社区医生咨询网络诊疗意见的合理性;社区医生最终确定诊疗方案并上传网站,分析网络诊疗意见与最终诊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100例志愿者中,有6例因各种原因失联,实际参与的有94例。94例志愿者中,基于病史信息以及相关筛查问卷,有70例(74.5%)诊断为COPD,有14例(14.9%)排除COPD,有10例(10.6%)未能下任何诊断;通过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回访,最终确诊有34例(36.2%)诊断为COPD,有5例(5.3%)诊断为哮喘,1例(1.1%)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54例(57.4%)诊断为其他疾病。确诊的34例COPD患者在3个月内,在线提问192条问题,其中有162条(84.4%)可以根据患者自述的情况和网络互动交流得到解决;由于患者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有18条(9.4%)需到门诊就诊解决;另外有12条(6.2%)与COPD无关。结论应用慢阻肺网络辅助诊疗平台,可以筛查和远程管理COPD患者;但COPD诊断符合率不高,需要优化网络问卷和研制患者终端肺功能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网络医院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毛璞 李建春 +3 位作者 邱桂霞 叶丹 刘晓青 黎毅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WHONET5.4统计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10.8%升至8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5%升至83.5%。blaOXA-23及ISAba1相关blaOXA-23阳性率均从25.0%升至97.1%。未检测到blaOXA-24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该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可能与ISAba1相关blaOXA-23的扩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株中筛选获得鼠肺适应株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子峰 杨春光 +4 位作者 王玉涛 潘思华 江海明 李润峰 关文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从乙型流感流行株中筛选获得可在鼠肺中稳定复制的毒株。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剂甘露聚糖分别联合5株乙型流感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株感染BALB/c小鼠,筛选出可稳定在鼠肺中连续感染传代的毒株,并纯化后感染小鼠,检测其致病力与致死率,最... 目的从乙型流感流行株中筛选获得可在鼠肺中稳定复制的毒株。方法利用免疫抑制剂甘露聚糖分别联合5株乙型流感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株感染BALB/c小鼠,筛选出可稳定在鼠肺中连续感染传代的毒株,并纯化后感染小鼠,检测其致病力与致死率,最后对病毒核酸进行测序,分析分子特征。结果从5株临床分离株中筛选到1株乙型流感病毒,可在小鼠中稳定感染并致死,经测序比对发现适应过程中该株病毒血凝素(HA)发生2个突变:N212Y和E361K,神经氨酸酶(NA)发生1个位点突变S339F,其中HA E361K是裂解位点。结论成功从临床乙型流感分离株筛选适应获得一株鼠肺适应株,为进一步开展药物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流感病毒 小鼠模型 鼠肺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毛璞 李建春 +3 位作者 叶丹 刘晓青 何为群 黎毅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77-581,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50株CRAB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下呼吸道20株、静脉导管4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呼吸道(6株)和静脉导管尖端(4株)的36株CRAB进行PFGE,结果表明主要为7个PFGE型(A^G),其中A克隆5株,B克隆2株,C克隆3株,D克隆4株,E克隆3株,F克隆8株,G克隆3株;其余8株菌为散发。该ICU分为Ⅰ、Ⅱ区,其中A、B、F克隆在两个病区间均存在。3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其中2例血液、下呼吸道、静脉导管尖端为同一克隆,另1例血液和下呼吸道为同一克隆。对其中6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CRAB进行PFGE分型,3例同属D克隆。对12例血流感染患者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为CRAB,分别与各自血液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 ICU存在CRAB血流感染流行,患者间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静脉导管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肺部参数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淮 曾庆思 +3 位作者 关玉宝 高怡 郑劲平 侯欣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1-354,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确定MSCT肺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正常志愿者30名接受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肺功能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确定MSCT肺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方法正常志愿者30名接受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肺功能检查(PF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SCT扫描所得正常者吸气末肺体积(Vin)和呼气末肺体积(Vex)与PFT所得肺总量(TLC)及残气量(RV)有很好的相关性(r=0.90,P<0.01;r=0.74,P<0.01),Vex/Vin与RV/TLC相关(r=0.74,P<0.01),Vin-Vex与MVC相关(r=0.85,P<0.01)。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为(-879.51±32.82)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2±0.03)g/cm3,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为(-688.14±62.38)HU,单位体积密度为(0.31±0.06)g/cm3。结论MSCT肺功能检查所得的一系列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数据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功能检查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嘉莹 黄惠敏 +3 位作者 郑佩燕 黄嘉敏 李钟红 孙宝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3-847,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广东地区学前儿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FA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适合广东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问卷,于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随...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广东地区学前儿童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FA的认识,为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适合广东省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问卷,于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内抽取不同地区幼儿园的儿童家长完成该调查,由相关人员电话回访,以确定问卷的有效性。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共发放问卷2761份,废卷为221份,合格问卷为2 540份,有效应答率为92%。在2 540份有效问卷中,男1 331例,占52.4%,女1 209例,占47.6例,平均年龄为(4.6±1.1)岁。问卷结果中显示儿童FA的发病率为4.0%,常见的过敏症状为皮肤症状。家长自诉主要过敏食物有:海产类(虾4.4%,蟹3.2%,鱼0.6%),高蛋白类(牛奶及奶制品1.9%,鸡蛋白1.4%,牛肉0.7%),干果类及种子类(花生0.4%,黄豆0.2%,腰果榛子杏仁等坚果类0.1%),水果类(芒果2.3%)。(2)儿童多于0~3岁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4岁后发生对鸡蛋、牛奶及奶制品过敏的比率大幅减少。(3)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第一近亲有FA史[OR=9.683(5.261-17.822),Ρ=0.000]、过敏性鼻炎史[OR=1.958(1.029-3.727),Ρ=0.041],儿童发生FA的风险会增高。(4)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本人各类过敏史的关联性:FA与药物过敏(rs=0.049,Ρ=0.035)、过敏性皮炎(rs=0.052,Ρ=0.023)、支气管哮喘(rs=0.051,Ρ=0.025)、眼部过敏症(rs=0.071,P=0.002)、变应性鼻炎(rs=0.059,Ρ=0.01)相关的关联系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FA的患病率较高,FA源与欧美国家不完全一致。婴幼儿由于肠胃功能不成熟,容易对高蛋白分子过敏,消化功能与免疫系统日渐完善后,大部分幼儿对于牛奶及奶制品和鸡蛋的过敏可减弱。治疗FA的最好方法是避免进食引起过敏的食物,但如果儿童为过敏体质或有家族过敏史,最好到医院做详细的过敏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儿童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IgE抗体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佩燕 孙宝清 +3 位作者 黄惠敏 韦妮莉 李靖 陈德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5-598,共4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 目的:对酶联免疫捕获法的ALLERG-O-LIQ系统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的ImmunoCAP系统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一致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2010年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儿科的病例,采用2种不同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屋尘螨(D1)、粉尘螨(D2)、狗毛屑(E5)、德国小蠊(I6)、鸡蛋(F1)、牛奶(F2)、花生(F13)、蟹(F23)、虾(F24),共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将2种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进行了520项次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两种系统对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定量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特异性IgE结果:屋尘螨>粉尘螨>德国小蠊>狗毛屑;而对食物过敏SIgE抗体检测结果的相关度较吸入过敏原低,特异性IgE结果:蟹>虾>花生>鸡蛋>牛奶。结论:ALLERG-O-LIQ系统和ImmunoCAP系统都属于新一代易操作的过敏原检测系统。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良好,结果偏离度较小,呈线性回归分布。因此,对于评估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来说,ALLERG-O-LIQ系统是一个可靠的、经济的临床诊断系统。其检测的结果与ImmunoCAP系统的检测结果比较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捕获法 过敏原检测 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分析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璞 傅威 +4 位作者 叶丹 单靖岚 林美仪 李常安 黎毅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了解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否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12月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2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比... 目的了解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否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12月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的26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PFGE结果表明,26株菌有6个克隆;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显示,26株菌存在4个克隆,符合率仅26.92%(7/26)。结论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菌株同源性判断的准确性上与PFGE分型有差距,其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仍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气相色谱分析 同源性 实验室技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1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宁 钟典 +1 位作者 云昕 金颖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705,共9页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肺动脉重塑进而造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水通道蛋白1(AQP1)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但机制不清。由于AQP1也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推测AQP1可能参与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肺动脉重塑进而造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水通道蛋白1(AQP1)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但机制不清。由于AQP1也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推测AQP1可能参与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及迁移。通过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AQP的表达以及缺氧对AQP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迁移以及增殖实验观察AQP1在缺氧诱导的PASMCs迁移与增殖中的作用。AQP1在PASMCs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o SMCs)均表达,但缺氧只增加PASMCs中AQP1的表达,以及促进PASMCs的迁移与增殖。敲除AQP1可抑制PASMCs的增殖以及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过表达AQP1促进PASMCs的增殖和迁移。缺氧促进β联蛋白在PASMCs内的表达。敲除β联蛋白后,抑制Ad AQP1所介导的PASMCs迁移与增殖。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可促进AQP1在肺动脉内的表达,AQP1可通过β联蛋白对PASMCs的增殖和迁移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BRCA1亚细胞定位对细胞放射线及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桔红 刘静 +1 位作者 李智 顾莹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BRCA1细胞内定位对放射线和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源性BRCA1表达,转染BRCA1细胞内定位不同的载体:p CMV-3x Flag-WT-BRCA1、p CMV-3x Flag-NES-BRCA1、p CMV-3x Flag-NLS-BRCA1... 目的探讨肿瘤BRCA1细胞内定位对放射线和PARP抑制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干扰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源性BRCA1表达,转染BRCA1细胞内定位不同的载体:p CMV-3x Flag-WT-BRCA1、p CMV-3x Flag-NES-BRCA1、p CMV-3x Flag-NLS-BRCA1。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RCA1的细胞定位及细胞核γ-H2AX和Rad51核焦点形成,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细胞存活。结果转染WT-BRCA1有47%细胞核表达,23%细胞质表达,30%细胞质和细胞核均表达,NES-BRCA1 mutant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87%);NLS-BRCA1 mutant定位于细胞质(82%)。WTBRCA1、NES-BRCA1 mutant和NLS-BRCA1 mutant三种载体转染的细胞4 Gy放射处理后2 h,Rad51核焦点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7%、84%及13%;放射后24 h,γ-H2AX核焦点阳性细胞分别为22%、25%及59%。NL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较WTBRCA1和NES-BRCA1 mutant转染细胞ABT-888和放射处理后诱导的凋亡细胞增加,克隆存活减少。结论 BRCA1的细胞内定位影响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并可预测肿瘤对放射和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亚细胞定位 同源重组修复 放射 PARP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表位嵌合型3型腺病毒载体制备肠道病毒71型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晔 田新贵 +5 位作者 薛春燕 刘铭龙 周志超 李潇 李晨阳 周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将六邻体中同时嵌入EV71 SP55与SP70两个中和表位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 Ab。用病毒微量中和实验、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和直接免疫荧... 目的制备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将六邻体中同时嵌入EV71 SP55与SP70两个中和表位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 Ab。用病毒微量中和实验、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4株分泌EV71特异性m Ab的杂交瘤细胞,D2C9、2C4、I2G2、I12C3,其中D2C9株腹水间接ELISA实验效价为1∶8 000 000,其余3株为1∶500 000;Western blot法和ELISA结果表明4株m Ab均识别EV71病毒VP1蛋白。D2C9针对SP70表位,2C4、I12C3、I2G2针对SP55表位;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4株m Ab均能与EV71特异性结合,而与柯萨奇病毒16型(Cox A16)不结合。结论获得了对EV71亲和力高、特异性好并且与Cox A16无交叉反应的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人3型腺病毒载体 单克隆抗体 中和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鼠源性广谱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再学 田新贵 +3 位作者 张耀忠 程庆秋 陆小梅 钟柏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高度同源的CV-A16 VP1羧基端的第163~177位氨基酸(PEP55)同时进行检测,筛选同时与EV71和CV-A16发生交叉反应的mAb,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对EV71和CV-A16的中和作用,并分析mAb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可以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mAb 6E5,其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为Kappa链;细胞微量中和实验表明其抗EV71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128,抗CV-A16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32。结论成功获得1株能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广谱中和活性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CV-A16) 中和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