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疗策略
1
作者 巨春蓉 郝创利 +1 位作者 薛武军 何建行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 病毒感染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实体器官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免疫功能较弱,属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感染不同,移植受者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甚至重症肺炎,需要临床医师高度关注。因此,本文针对该类人群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特殊性管理,就移植受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感染后早期诊断及干预、重症预警、药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供临床同行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实体器官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病毒治疗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巨细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二氧化碳和体表氧饱和度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杰 陈荣昌 钟南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探索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推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方法和在特定范围内应用SpO2推算PaO2和计算氧合指数(OI)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为临床动态监测、无创评估和在没有血气分析的基... 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探索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推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方法和在特定范围内应用SpO2推算PaO2和计算氧合指数(OI)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为临床动态监测、无创评估和在没有血气分析的基层医院中对呼吸衰竭病人的评价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3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解痉剂、祛痰剂、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部分患者联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疗程5~7d,治疗前后均采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记录呼出气PCO2和SpO2数据。结果治疗前平静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Q)]为(50.72±8.93)mmHg,延长呼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为(70.35±8.91)mmHg,PaCO2为(71.25±9.08)mmHg。PETCO2(Q)显著低于PaCO2(P<0.01),而PETCO2(P)与PaCO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结果与治疗前类似。通过直线相关分析,治疗前后的PETCO2(P)和PaCO2均呈高度相关(r前=0.96和r后=0.97,P<0.01)。治疗前根据SpO2测定,从氧解离曲线图查得到相应的PaO2(Y)值。PaO2为(59.07±2.22)mmHg,PaO2(Y)为(59.96±1.42)mmHg,两组结果相当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由PaO2(Y)计算得到OI(Y)为219.15±24.63,用PaO2计算的OI为215.70±22.7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直线相关分析,PaO2与PaO2(Y)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81,P<0.01);OI与OI(Y)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5,P<0.01)。结论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改进的呼出气CO2监测方法和调节吸入氧浓度使SpO2在90%左右时,可较准确地估计PaCO2和PaO2,适合于无创动态监测和在没有血气分析条件的基层医院用于评估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二氧化碳 呼出气 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及相关行为调查 被引量:8
3
作者 梁素娟 刘雪琴 +3 位作者 罗远明 严惠婵 罗嘉莹 伍颖欣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14-16,63,共4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的健康行为,以期为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8年3-9月在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目的了解中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的健康行为,以期为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8年3-9月在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睡眠中心和珠江医院呼吸科睡眠室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仪(overnight polysomnograpy,PSG)监测和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的中老年OSAH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睡眠呼吸暂停知识问卷(the apneaknowledge test,AKT)和自制的OSAHS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统计患者对OSAHS知识的认知来源及最希望得到的教育方式。结果患者AKT总得分为0~13分。50.5%的患者有饮酒习惯,47.3%的患者有吸烟习惯,26.4%的患者喜欢吃宵夜,57.1%的患者运动较少,62.6%的患者睡觉时喜欢平卧。患者对OSAHS知识的认知来源依次为医生、报纸、亲人、网络、朋友、杂志、电视。结论应加强对OSAHS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OSAHS知识的认知水平,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疾病知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热带无爪螨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致敏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晓清 郑佩燕 +4 位作者 蔡传旭 韦妮莉 黄志锋 邹湘玮 孙宝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1724,共5页
目的探讨热带无爪螨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致敏模式,及其与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联系。方法筛选广州地区尘螨致敏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330例,对其血清热带无爪螨、屋尘螨和粉尘螨的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热带无爪螨的致敏... 目的探讨热带无爪螨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的致敏模式,及其与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的联系。方法筛选广州地区尘螨致敏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330例,对其血清热带无爪螨、屋尘螨和粉尘螨的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热带无爪螨的致敏率均明显低于屋尘螨和粉尘螨(均P<0.001)。3种螨同时致敏者占80.0%,仅0.3%患者只对热带无爪螨致敏。3种螨的sIgE水平两两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屋尘螨与粉尘螨致敏高度相关(rs=0.906),热带无爪螨与屋尘螨、粉尘螨的致敏呈中度相关(rs=0.540和rs=0.512)。随着热带无爪螨sIgE水平的升高,合并屋尘螨或粉尘螨重度致敏(sIgE水平为5~6级)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01)。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的屋尘螨、粉尘螨sIgE显著高于单纯鼻炎、哮喘患者(均P<0.001),过敏性鼻炎伴哮喘和哮喘患者中,热带无爪螨sIgE水平显著高于鼻炎患者(P=0.006和P=0.020)。结论热带无爪螨致敏患者常合并屋尘螨和粉尘螨同时致敏,且哮喘患者热带无爪螨致敏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无爪螨 屋尘螨 粉尘螨 鼻炎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瑞 陈功 +1 位作者 陈荣昌 陈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的产生与动态肺过度充气的关系。方法对34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量和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以症状限制递增功率心肺运动测试获得的最大运动功率的2/3作为运动功率进行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在静息状态和运动过程中每隔1分钟记录受试者Borg呼吸困难评分、潮式呼吸-流速容积(TBFV)曲线和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结果 COPD组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高峰时,IC[(1.56±0.29)L]较静息状态[(2.07±0.38)L]显著下降(t=-5.642,P<0.01),ΔBorg与ΔI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9,P<0.01)。在运动高峰时COPD组平均呼气流速和呼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动态肺过度充气可能是COPD患者在高强度恒定功率运动中呼吸困难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呼气流速下降和呼气时间缩短可能是COPD患者动态肺过度充气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困难 动态肺过度充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荡呼气正压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患者偏好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叶世贤 周保 +9 位作者 苏冠升 吴璐璐 胡杰英 杨峰 刘妮 许怡梦 钟佩燕 吴镇宇 徐惠茵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69,475,共6页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 目的:比较震荡呼气正压(oscillating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和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s,ACBT)两种方法治疗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患者偏好性。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2月对20例慢性气道疾病腺体高分泌的住院患者给予连续2天的随机交叉OPEP或ACBT排痰作业,比较患者两种方法所排的痰量及其特征、排痰作业期间的生命体征和患者掌握两种排痰方法所需要的培训时间。结果:两种方法所清除的痰液及其构成成分纯痰液和痰液水成分的容积及其重量、痰液性状、黏稠度和咳嗽难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OPEP组和ACBT组在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呼吸困难分级指数(Borg评分)分别为(2.30±1.81)分、(3.43±1.94)分、(1.47±1.35)分和(2.08±1.87)分、(2.83±1.82)分、(1.43±1.43)分,均有显著性差异(OPEP组和ACBT组分别为:P=0.003和P=0.043);OPEP组和ACBT组作业前、作业期间和作业后的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OPEP组和ACBT组的培训时间分别为(6.63±3.46)min和(10.17±3.04)min,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例患者对OPEP和ACBT偏好分别有13例和5例,两者均接受的有2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OPEP与ACBT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腺体高分泌的排痰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OPEP易学易用,患者偏好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荡呼气正压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慢性气道疾病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康复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关力理 刘妮 +1 位作者 陈荣昌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促进长期依从的健康行为^([1])。过去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是肺康复的重点关注对象及获益人群,缺乏对肺康复应用于非COPD疾病(如限制性肺疾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胸科学会 呼吸康复 呼吸病学 慢性呼吸道疾病 肺康复 健康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徐爱茹 彭杨 +2 位作者 陈诗颖 关伟杰 王德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C10的生物学特性,可为将来治疗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该文综述了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型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呼吸道过敏疾病患者过敏原谱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志锋 罗文婷 +3 位作者 廖陈喜 陈浩 胡海圣 孙宝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82-2887,共6页
目的:病因诊断的局限性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过敏原在疾病的诊治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并经ImmunoCAP... 目的:病因诊断的局限性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过敏原在疾病的诊治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并经ImmunoCAP系统检测血清sIgE为多重过敏原阳性的患者血清245例,进一步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本地区19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谱及共同致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螨(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无爪螨)是呼吸道过敏症患者的主要过敏原,粉尘螨(86.94%)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屋尘螨(84.49%);食物过敏原中蟹(21.63%)阳性率最高。吸入性过敏原(91.02%)比食物过敏原(35.92%)阳性率高(χ2=160.417,P<0.01)。鼻炎组、哮喘组、鼻炎合并哮喘组的主要过敏原均为3种螨虫(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无爪螨)和蟑螂,其中鼻炎合并哮喘组患者的猫毛、狗毛、蟑螂、虾蟹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疾病患者,其中以狗毛和蟑螂过敏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P<0.01;χ2=8.66,P<0.05)。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将19项过敏分为5类不同致敏模式:第一类: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蟹/虾/蟑螂;第二类:狗牙根草/梯牧草/小麦/大豆/花生/矮豚草/杏仁;第三类:猫毛/狗毛/牛奶;第四类: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第五类:鸡蛋白。结论:微阵列芯片技术的引入有效克服当前过敏原检测市场医疗成本高,血清需求量大的缺点,可以大通量筛查患者过敏原谱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过敏原谱,同时更好的解释共同致敏和交叉过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诊断 BioIC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苛养菌对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监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锦屏 杨灵 +1 位作者 邱桂霞 麦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89-291,281,共4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离及其对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2007年、2008年及2010年1—6月从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的苛养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苛养菌的分离及其对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2007年、2008年及2010年1—6月从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的苛养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检测头孢妥仑匹酯等10种抗菌药物对其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438例患者共分离苛养菌462株,其产β-内酰胺酶率:流感嗜血杆菌23.62%(30/127),副流感嗜血杆菌2.51%(5/199),卡他莫拉菌41.58%(42/101),未发现对青霉素中介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妥仑匹酯的敏感率分别为96.30%、94.36%、100.00%、100.00%;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唑林的敏感率为83.59%~93.3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分别为91.67%、88.21%;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100.00%;对克拉霉素的敏感率,流感嗜血杆菌为87.96%,其他3种菌为34.29%~59.00%;4种苛养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较低,为22.86%~63.00%;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其拉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高,达54.63%~73.33%。结论头孢妥仑匹酯对呼吸道感染的苛养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妥仑匹酯 呼吸道感染 苛养菌 抗菌药物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闯 徐军 钟南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5-597,共3页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1 急性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群 陈小波 +2 位作者 吴璐璐 韩茜 谢佳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因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住院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资料。结果 419例患者的痰培养及血清学病原学检出179例,阳性率... 目的了解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内科因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住院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资料。结果 419例患者的痰培养及血清学病原学检出179例,阳性率为42.7%;235例曾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58例,阳性率24.7%;150例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DNA,检测阳性率22.0%(33/150);419例痰培养,阳性率为26.0%(109例),其中26.6%(29例)为1种以上阳性。419例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0%(92例),其中革兰阳性菌22.0%(24例),革兰阴性菌65.1%(71例);419例中真菌培养阳性率为5.3%(22例)。痰培养病原体阳性和阴性、痰真菌培养阳性和阴性以及痰细菌培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患者入院前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痰培养阳性和阴性患者以及痰培养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患者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为间质性肺疾病病情加重最主要病原体,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亦比较常见,患者肺功能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对病原学分布差异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病原学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过敏疾病患者常见变应原sIgE和tIgE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佩燕 黄惠敏 +2 位作者 韦妮莉 罗文婷 孙宝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变应原反应强度及sIgE和tIgE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2014年间就诊的714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常见15种变应原sIgE和tIgE的结果分析。结果:sIgE检测出阳性率62.4%,...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变应原反应强度及sIgE和tIgE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009-2014年间就诊的714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常见15种变应原sIgE和tIgE的结果分析。结果:sIgE检测出阳性率62.4%,tIgE检测出阳性率54.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最高为屋尘螨,食物组阳性率最高为牛奶。除了屋尘螨和粉尘螨,其他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IgE均是轻度过敏。年龄组分析显示变应原的致敏高峰:屋尘螨和粉尘螨致敏高峰分布于10~12岁;牛奶致敏高峰分布于3岁以下;鸡蛋致敏高峰分布于4~6岁。随着致敏的变应原数目增加,受试者血清tIgE水平及其阳性率均呈增长趋势。结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鸡蛋为广东地区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敏原。研究不同年龄段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特征,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总IGE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茚达特罗治疗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展鸿 高怡 关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茚达特罗在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处于稳定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后仍然感觉呼吸困难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以茚达特罗替代沙美特罗氟... 目的:观察并分析茚达特罗在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处于稳定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后仍然感觉呼吸困难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以茚达特罗替代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患者用药前和用药90 d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患者用药90 d后用力肺活量(FVC)平均增加0.15 L,深吸气量(IC)平均增加0.51 L,均有较大的改善;FEV1与FEV1/FVC%变化不大;全部患者CAT评分比用药前平均下降8.7分,客观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缓解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降低,而且无合并症加重。结论:茚达特罗可以改善极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茚达特罗 通气功能障碍 深吸气量 CA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呼吸道细菌与真菌微生态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业伦 刘志辉 +4 位作者 张院良 康晓明 林媛 吴碧彤 蔡杏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0,共6页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呼吸道细菌与真菌微生态的异同。方法 以7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3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和真菌,应用MALDI-TOF方法鉴定菌种,比较分析两组间检出细菌(除外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呼吸道细菌与真菌微生态的异同。方法 以7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3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和真菌,应用MALDI-TOF方法鉴定菌种,比较分析两组间检出细菌(除外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分类与密度的差异。结果 (1)在“门”水平上,观察组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真菌子囊菌门的检出率分别为64.29%(45/70)、100%(70/70)、100%(70/70)、70.00%(49/70)、55.71%(39/70)和54.29%(38/70),菌落密度(CFU/mL)分别为(5.48±5.62)、(6.81±6.56)、(6.41±5.74)、(5.50±5.65)、(4.79±4.68)和(6.01±5.85);对照组各门的检出率分别为76.32%(29/38)、100%(38/38)、100%(38/38)、92.11%(35/38)、60.53%(23/38)和15.79%(6/38),菌落密度(CFU/mL)分别为(5.78±5.12)、(6.29±6.45)、(6.56±6.63)、(5.09±5.16)、(5.33±5.50)和(3.40±3.53);统计分析显示放线菌门、子囊菌门检出率以及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子囊菌门、梭杆菌门的菌落密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在“种”水平上,两组共检测到67个菌种,其中26个菌种为观察组单独检出,9个菌种为对照组单独检出,32个菌种为两组共同检出;对于在任何一组人群中检出率高于50%的菌种,其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检出率的对比分别为口腔链球菌/缓症链球菌95.71%vs.100%、奈瑟菌91.43%vs.100%、小韦荣球菌/不典型韦荣球菌61.43%vs.71.05%、粘滑罗斯菌60.00%vs.86.84%、副流杆嗜血杆菌58.57%vs.94.74%、产黑色素普雷沃菌45.71 vs.68.42%、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38.57%vs.60.53%和口腔纤毛菌44.29%vs.57.89%。结论 初治肺结核患者呼吸道细菌与真菌微生态与健康人群比较,优势菌种变化不大,但菌种及菌落密度发生紊乱,主要表现在菌种类型增多,特别是条件致病菌的增加,此将可能增大合并感染的机会,值得临床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呼吸道微生态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链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柳威 刘志光 +3 位作者 江刚 张卫东 赵飞 陈荣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诱导痰锁链素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5例初诊COPD患者及26例对照组血清、诱导痰锁链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评分(MRC)、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C...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诱导痰锁链素与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5例初诊COPD患者及26例对照组血清、诱导痰锁链素的表达,分析其与肺功能、功能性呼吸困难评分(MRC)、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COPD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诱导痰锁链素[(1 061.2±933.9)ng/mL]高于对照组[(443.5±501.7)ng/mL;t=2.277,P=0.027],与FEV_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0.479,P值分别为0.02,0.001)。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治疗3个月后,血清及诱导痰锁链素浓度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诱导痰锁链素低表达者FVC、MRC及SGRQ总分、活动评分改善较高表达者明显(均P<0.05)。结论稳定期COPD诱导痰锁链素与肺功能呈负相关,低表达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锁链素 治疗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专科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武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住院痰液细菌培养阳性,证实存在下呼吸道感染,且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225例,对其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提高临床治疗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住院痰液细菌培养阳性,证实存在下呼吸道感染,且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225例,对其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G-菌则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亦以G-菌为主,占88.8%,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均为G-菌。CAP组G+菌感染高于HAP组。(3)头孢曲松两组耐药率相似,其余各药耐药率CAP组明显低于HAP组(P<0.05)。结论:肺结核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感染情况,可针对性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蔡勇 陈德晖 +5 位作者 刘文宽 梁文雅 刘升 周荣 王丹瑜 蒋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取1 168例ARI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儿童人博卡病毒(HBoV)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取1 168例ARI患儿的鼻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HBo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1、2、3、4(PIV1、2、3、4)、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CoV)、鼻病毒(RHV)。结果HBoV检出率2.5%(29/1168)。HBoV与其他病毒混合检出率44.8%(13/29),以混合RSV最常见(46.2%,6/13)。不同年龄段患儿HBoV检出率分别为≤0.5岁1.9%,> 0.5岁且≤1岁4.2%,> 1岁且≤3岁3.1%,>3岁且≤6岁0.6%,>6岁0%,不同年龄段患儿HBo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3,P=0.039)。不同季节HBoV检出率分别为春季0.9%,夏季1.9%,秋季4.3%,冬季2.8%,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1,P=0.075)。结论广州地区ARI住院患儿HBoV的检出率较低。HBoV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其中以RSV最多见。0.5~3岁儿童是感染HBoV的重点人群。HBoV检查率无明显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广州 住院 儿童 博卡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综合防治 被引量:64
19
作者 冉丕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共2页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为8.2%。在被诊断出的慢阻肺患者中仅有67.7%有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35.1%的慢阻肺患者曾经被诊断。慢阻肺患者中42%现仍吸烟,6%仍然接触职业粉尘.无临床症状的慢阻肺...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为8.2%。在被诊断出的慢阻肺患者中仅有67.7%有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35.1%的慢阻肺患者曾经被诊断。慢阻肺患者中42%现仍吸烟,6%仍然接触职业粉尘.无临床症状的慢阻肺患者基本未曾就诊接受宣教和诊治.仅6.5%的慢阻肺患者进行过肺功能检查。社区人群对慢阻肺和吸烟危害知晓率分别约为20%和40%,基层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慢阻肺危害性的认识不够.缺乏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综合防治模式和防治网络。基于此,加强针对慢阻肺患病因素的综合防治对提高该病的防治水平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区综合防治 危险因素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吸烟危害 综合防治模式 基层医务人员 慢阻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邱志辉 陆冬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冠心病(CA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AD合并重度OSA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常规...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冠心病(CA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CAD合并重度OSA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加CPAP治疗组。测定基线及24周时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常规加CPAP治疗组患者24周时血清hs-CRP水平从基线时4.79 mg/L下降到2.1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基线及治疗24周时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3.33和4.58 mg/L,出现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其24周血清hs-CRP水平为1.48 mg/L,明显低于基线时4.12 mg/L(P<0.05),而依从性差的患者其血清hs-CRP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合并OSA患者持续应用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冠心病 持续正压通气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