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特征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石默杰 杨光 +3 位作者 薛艳春 吴际 思彩花 刘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9,118,共10页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特征及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方法】2019-2021年,以内蒙古达拉特旗合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设置5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裸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乔木林地)径流小区,监测研究...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特征及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方法】2019-2021年,以内蒙古达拉特旗合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设置5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裸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乔木林地)径流小区,监测研究区的降雨特征指标(降雨量、降雨历时、30 min最大降雨强度(I 30)、平均降雨强度、降雨侵蚀力),利用K-均值聚类法,以研究区的降雨特征指标为变量,对合同沟小流域的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降雨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合同沟小流域降雨特征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结果】(1)2019-2021年,合同沟小流域降雨分布不均匀,共发生降雨128次,其中侵蚀性降雨51次,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0.2%,且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2)将侵蚀性降雨分为3类:Ⅰ类降雨(大雨量、长历时、高强度);Ⅱ类降雨(中雨量、中历时、中强度)和Ⅲ类降雨(小雨量、短历时、低强度)。与Ⅱ类降雨和Ⅲ类降雨相比,Ⅰ类降雨发生的频次较低,但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较强;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Ⅰ类降雨造成的坡面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均明显较大。(3)2019-202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差异明显,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农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4)各降雨特征指标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坡面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_(30)的影响较大。【结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_(30)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最主要指标,天然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减沙效益较好,可知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减少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利用 坡面产流产沙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带间距对沙区河岸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黄伟 杨光 +1 位作者 马勇 刘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带间距8,16,22,28m的固沙林样地进行土壤取样和植被调查,统计不同带间距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群落特征,并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行带式固沙林中的土壤水分与植被指数整体上均随带间距增大而提升。②各样地带间0—100cm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也随水平间距增加而升高,至11m后变化趋于稳定。③各样地带间土壤水分均与植被指数大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有所差异。带间距越大,植被恢复效果越好,带间距22m时约达峰值。[结论]以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进行沙地治理时,植被恢复效果随带间距增大而增长,但带间距并非越宽越好。22m带间距的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效应最佳,对沙地的近自然修复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河岸 带间距 土壤水分 植被群落 固沙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一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3期51-54,共4页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植被稀疏、降水集中等原因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在雨水冲刷下形成若干沟道。为恢复受损生态,提出了适用于小流域沟道的水土保持措施,并重点分析了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和工程措施对位配置的技术要点。植... 本文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由于植被稀疏、降水集中等原因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在雨水冲刷下形成若干沟道。为恢复受损生态,提出了适用于小流域沟道的水土保持措施,并重点分析了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和工程措施对位配置的技术要点。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根据立地类型选择生态适宜度较高的树种,通过提高树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工程措施对位配置通过在沟道上修筑淤地坝、蓄水池等工程,避免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沟道 水土保持 对位配置 生态适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