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地区6种禾本科牧草养分对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明英 吴艳玲 +4 位作者 徐丽君 张木兰 乌兰 吕潇潇 吕世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0-1164,共5页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6种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牧草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且养分含量与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最...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6种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牧草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差异,且养分含量与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最高(P<0.05),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最低;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的吸附水含量最高,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最低;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L.)Nevski.)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A.desertorum‘Hycrest Mengnong')最低;老芒麦钙和磷的含量最高,蒙农杂种冰草钙含量最低,偃麦草磷的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 禾本科牧草 养分 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苜蓿属植物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丽君 徐大伟 +4 位作者 逄焕成 辛晓平 金东艳 唐雪娟 郭明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47-2358,共12页
苜蓿(Medicago)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多年生牧草种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苜蓿的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如何选择适宜的苜蓿在适宜的区域种植,对指导大面积作业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吸收借... 苜蓿(Medicago)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多年生牧草种之一,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苜蓿的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如何选择适宜的苜蓿在适宜的区域种植,对指导大面积作业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自然要素的生态适宜性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同时联系牧草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苜蓿属植物在全国生态范围内的分布区域,提出了我国苜蓿生态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其中,适宜区主要分布为:东北区主要集中在吉林、辽宁的中西部及黑龙江东部部分市县;内蒙古区集中在东部的赤峰市、通辽市及兴安盟等,西部的乌兰察布盟、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西北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新疆的伊犁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区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同时在主干河流建立缓冲带作为苜蓿的适宜区;青藏高原区适宜区比较少,青海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地区、黄南藏族自治州及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华北区在河北省北部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坝上以南的地区;黄土高原区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苜蓿;华中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湖北省西北部;西南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北部,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德阳市、遂宁市、绵阳市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属 适宜性 区划 自然要素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高寒山区饲用燕麦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柳茜 唐斌 +2 位作者 胡铃 乔雪峰 徐丽君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为提高凉山高寒山区饲草的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燕麦生产水平,凉山州农科院开展多年多点的饲用燕麦引种观察和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制定了高寒山区饲用燕麦种植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高寒山区饲用燕麦种植中的地块选择与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 为提高凉山高寒山区饲草的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燕麦生产水平,凉山州农科院开展多年多点的饲用燕麦引种观察和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制定了高寒山区饲用燕麦种植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高寒山区饲用燕麦种植中的地块选择与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刈割利用和种植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高寒山区 种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刈割年限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明英 卫智军 +4 位作者 徐丽君 杨桂霞 刘红梅 吴艳玲 辛晓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7,共7页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测定,研究4种不同刈割方式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草甸草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刈割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和...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测定,研究4种不同刈割方式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草甸草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刈割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影响。4种不同刈割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最高值均出现在12:00-14:00之间,对照区最高为4.874 mg.m^-2.h^-1,两年刈割区为4.603 mg.m^-2.h^-1,一年刈割区为4.230 mg.m^-2.h^-1,三年刈割区最低为4.154 mg.m^-2.h^-1;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除脲酶)以及微生物数量在表层(0-10 cm)含量最高(活性最强、数量最多),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活性下降、数量减少)。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结果一致,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则是两年刈割区最高,除脲酶其他3种酶也是两年刈割区酶的活性最强,而脲酶各层酶活性变化不规律。土壤呼吸速率与微生物量碳、氮,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脲酶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土壤呼吸速率 微生物量碳氮 土壤酶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唐华俊 辛晓平 +4 位作者 杨桂霞 张保辉 王旭 张宏斌 闫玉春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数字草业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草业信息系统、草业生产过程监测、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探讨了我国数字草业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数字草业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草地FPAR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丽君 唐华俊 +5 位作者 张宏斌 杨桂霞 王波 张钊 曹恒武 辛晓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6,共5页
使用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对海拉尔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进行观测,研究苜蓿栽培草地入射PAR、冠层反射PAR、透过冠层到达地面的PAR及地面反射的PAR的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的PAR数据,分... 使用AccuPAR植物冠层分析仪对海拉尔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进行观测,研究苜蓿栽培草地入射PAR、冠层反射PAR、透过冠层到达地面的PAR及地面反射的PAR的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的PAR数据,分析苜蓿栽培草地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FPAR)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苜蓿栽培草地入射PAR与透射PAR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正弦曲线";FPAR的日变化规律呈"多峰"型,FPAR在11:30左右达到全天最低值,下午2:30左右数值最大,日平均FPAR值可以用7:30或太阳天顶角80°时的瞬时FPAR值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栽培草地 时间变化规律 F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柳茜 孙启忠 +3 位作者 杨万春 郝虎 乔雪峰 徐丽君 《中国奶牛》 2019年第1期4-8,共5页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 本试验以科纳燕麦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与乳熟期刈割,测定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探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时期。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刈割时间的推移,科纳燕麦的干重呈现逐渐积累的趋势。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与灌浆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刈割期的推迟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乳熟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拔节期和抽穗期(P<0.0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表现为先升后降,不同刈割期的RFV值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乳熟期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抽穗期、灌浆期,RFV值为108.63,高于抽穗期、灌浆期。综合产草量和营养品质得出,攀西地区种植晚熟型燕麦最佳刈割时间应为乳熟期,但考虑到届时恰逢雨季,为获得较高产量同时不影响下茬作物的生长以选择灌浆期刈割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燕麦 刈割期 攀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地区燕麦与光叶紫花苕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柳茜 乔雪峰 +3 位作者 陶雅 徐丽君 李峰 杨万春 《中国奶牛》 2020年第11期64-68,共5页
为探讨混播比例对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燕麦单播、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光叶紫花苕单播5个处理。通过对株高、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进行测定... 为探讨混播比例对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草地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燕麦单播、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光叶紫花苕单播5个处理。通过对株高、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进行测定,以期筛选出适宜凉山地区冬闲田种植的最佳燕麦与光叶紫花苕的混播比例。结果表明在燕麦与光叶紫花苕的3个混播组合中,2种牧草的株高均高于单播,其中燕麦混播株高比单播提高5.75%~11.93%,光叶紫花苕混播株高比单播提高39.03%~48.24%。混播的干草产量为18 464.72~22 522.71kg/hm2,较燕麦单播提高19.02%~45.18%,较光叶紫花苕单播提高86.37%~127.33%。混播干草产量随着混播中燕麦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混播中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干草产量最高,为22 522.71kg/hm2,比燕麦单播提高45.18%,比光叶紫花苕单播提高127.33%。混播的粗蛋白含量为7.70%~10.80%,表现为随着燕麦比例的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下渐。混播中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的粗蛋白产量与光叶紫花苕单播粗蛋白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和燕麦单播(P<0.05)。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粗蛋白产量最高,为2 009.10kg/hm2,相比单播光叶紫花苕粗蛋白产量提高2.94%,是燕麦单播的2.11倍。综合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得出在凉山地区冬闲田建植一年生人工混播草地以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的混播组合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光叶紫花苕 混播 冬闲田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效应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柳茜 乔雪峰 +4 位作者 唐斌 陶雅 徐丽君 蒋昌忠 杨万春 《草原与草业》 2023年第2期13-20,共8页
为解决优质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冬闲田建立豆科—禾本科饲草混播草地,拓宽饲草料来源。选择美达燕麦(Avena sativa‘Monida’)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 cv.liangshan)开展混播试验。试验设燕麦单播(Y)、75%燕麦+25%... 为解决优质饲草料不足,充分利用冬闲田建立豆科—禾本科饲草混播草地,拓宽饲草料来源。选择美达燕麦(Avena sativa‘Monida’)和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glabrescens cv.liangshan)开展混播试验。试验设燕麦单播(Y)、75%燕麦+25%光叶紫花苕(YS1)、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YS2)、25%燕麦+75%光叶紫花苕(YS3)与光叶紫花苕单播(S)5个处理,通过测定株高、鲜干草产量、豆禾各组分比例和粗蛋白含量来研究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动态及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各处理饲草产量在燕麦乳熟期最高。乳熟期YS2、YS1的干草产量分别为24512.55 kg/hm^(2)和23029.80 kg/hm^(2),比Y单播提高3.91%和10.61%,比S单播提高69.15%和80.04%。各处理到燕麦乳熟光叶紫花苕结荚期时粗蛋白含量最低,燕麦乳熟期刈割的各混播处理的粗蛋白产量为1858.45~2109.04 kg/hm^(2),比Y单播提高65.63%~87.96%。在环境资源利用上YS2的资源互补利用性较好,燕麦草竞争优势明显而且稳定。综合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以及资源稳定性得出50%燕麦+50%光叶紫花苕是适宜凉山地区冬闲田推广种植的最佳豆禾混播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凉山光叶紫花苕 冬闲田 混播 生物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性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丽君 王波 辛晓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6-411,共6页
以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分别测定了生长1~5年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氮、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特... 以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分别测定了生长1~5年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氮、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以生长4年的各项指标为最高;土壤表层微生物碳、氮含量高于土层10~20 cm中的含量,土壤养分存在"表聚"现象;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10~20 cm土层,固氮菌占优势,真菌的数量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微生物碳与土壤速效钾(P〈0.05,r=0.916)、微生物氮与速效磷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r=0.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人工草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养分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时期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2 位作者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193,共11页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马嗜苜蓿,苜蓿作为马的最佳牧草,为唐马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采用植物考据原理与方法,以记载隋唐五代苜蓿的典籍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考查了隋唐五代时期苜蓿的种植分布与栽培利用等。结果表明,陇右8坊48监和1296个陆驿的设置,带动了唐苜蓿的发展。《陇右监牧颂德碑》记载:时在陇右牧区,"莳茼麦、苜蓿一千九百顷,以茭蓄禦冬"。考查发现,唐时期陇右、关内、河东三道、安西都、毗沙都和渭河与黄河下游流域乃至郢州等皆有苜蓿分布。《新唐书》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根据《唐六典》记载的驿站马匹数量,最大的都亭驿站有驿马75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00hm2,最小的驿站有驿马8匹,应有种植苜蓿等饲料的驿田21.33hm2。驿田之性质与牧田同,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在苜蓿种植管理技术方面,在隋朝设有掌管种植苜蓿的部门,唐有苜蓿丁掌管苜蓿种植,并以律令制度对苜蓿种植进行了规定,建立了以苜蓿为主的饲草基地,解决了冬季饲草这个大规模发展畜牧业的关键问题;唐代仍沿用着汉代苜蓿分期播种技术,加强了苜蓿秋冬季的管理,苜蓿在饲用、食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都有大的发展。隋唐五代苜蓿的管理经验和种植利用技术,对今天我国苜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鉴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隋唐 栽培利用 苜蓿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苜蓿品种人工草地土壤呼吸及对土气温度反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丽君 唐华俊 +1 位作者 杨桂霞 辛晓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82-1886,共5页
用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Li-6400)测定不同苜蓿品种人工草地的土壤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层的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5个苜蓿品种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总体呈"双峰"曲线,黄花苜蓿、龙牧801和肇东苜蓿草地土壤呼吸... 用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Li-6400)测定不同苜蓿品种人工草地的土壤呼吸,并同步测定土壤层的温度、大气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5个苜蓿品种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总体呈"双峰"曲线,黄花苜蓿、龙牧801和肇东苜蓿草地土壤呼吸的日最高值出现在6:00,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00,8:00和12:00,俄罗斯苜蓿和杂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8:00,最低值出现在14:00和12:00;5个苜蓿品种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值,总体变化趋势是杂花苜蓿>肇东苜蓿>黄花苜蓿、俄罗斯苜蓿>龙牧801;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大气温度呈一元二次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地 土壤呼吸 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明代苜蓿栽培利用刍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2 位作者 李峰 徐丽君 陶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4-214,共11页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 苜蓿被《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和《农政全书》以及明皇帝实录与方志等经典要籍所记载,充分体现了苜蓿在明代的重要性、研究的普遍性和种植的广泛性。本研究以记载明代苜蓿的相关典籍为基础,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明代苜蓿种植分布与状况、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等进行尝试性研究考查。结果表明,明代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京、甘肃和宁夏等省均有苜蓿种植,其中以"三晋为盛,秦、鲁次之,燕、赵又次之"。在苜蓿植物学、生态生物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对苜蓿植株形态、花色及其着生部位、荚果种子形状的精准描述已达到现代植物学的水准。同时,对苜蓿的轴根性也有一定的认识,记载其根的形态与黄芪的根相类似。在明代出现了紫花和黄花2种苜蓿的记载;主张苜蓿与荞麦混作,并利用苜蓿的肥田能力,将苜蓿纳入了轮作制度中;提倡7、8月种苜蓿,一年三刈,种子田一刈;苜蓿3年后生长进入旺盛期,7、8年后衰退垦去。在苜蓿饲用方面明代王象晋提出了最佳利用时期,即"苜蓿花时,刈取喂马牛,易肥健食"。同时,在苜蓿的食用、药用等方面人们利用得更加具体有效。此外,苜蓿还可做贡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明代 栽培利用 苜蓿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碎和揉丝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柳茜 孙启忠 +3 位作者 徐丽君 杨万春 乔雪峰 刘晓波 《中国奶牛》 2018年第5期7-10,共4页
本试验以青玉米秸秆为原料,开展切碎和揉丝两种处理对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p H均低于4.2,揉丝处理组(p H3.51)低于切碎处理组(p H3.89);两个处理组乳酸含量占总酸的比例均在80%以上,揉丝处理组乳酸含... 本试验以青玉米秸秆为原料,开展切碎和揉丝两种处理对其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p H均低于4.2,揉丝处理组(p H3.51)低于切碎处理组(p H3.89);两个处理组乳酸含量占总酸的比例均在80%以上,揉丝处理组乳酸含量达9.42%,比切碎处理组高出31.56%;干物质含量比切碎组高13.51%;粗蛋白含量比切碎组高4.98%;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比切碎组低20.50%和17.13%。综合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考虑,在西昌地区开展青玉米秸秆青贮采用切碎和揉丝处理都可以,经揉丝处理的玉米秸秆青贮品质更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碎 揉丝 玉米秸秆 青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乔雪峰 孙启忠 +4 位作者 柳茜 徐丽君 李峰 陶雅 郝虎 《草学》 2018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先玉696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低(7.2万株/公顷)、中(10.4万株/公顷)、高(14.1万株/公顷)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的株高、株重、株叶片数、株绿叶数、株叶重、株茎... 以先玉696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低(7.2万株/公顷)、中(10.4万株/公顷)、高(14.1万株/公顷)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的株高、株重、株叶片数、株绿叶数、株叶重、株茎重、株穗重、茎粗最高,但鲜、干草产量最低,粗蛋白产量低于中、高密度。3个种植密度的青贮玉米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3个种植密度的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都好。综合青贮玉米产量、营养成分以及发酵品质得出中密度(10.4万株/公顷)是攀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青贮玉米 产量 粗蛋白 青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燕麦品种在攀西地区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柳茜 孙启忠 +4 位作者 乔雪峰 郝虎 徐丽君 陶雅 李峰 《草学》 2019年第4期38-43,共6页
对6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品质、种子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能完成整个生育过程,其中天鹅、胜利者的生育期最短,为15... 对6个燕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品质、种子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能完成整个生育过程,其中天鹅、胜利者的生育期最短,为159d,所有品种中只有巴燕1号倒伏。供试燕麦的株高为118.06~158.54cm,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青海444的株高最高,为158.54cm,天鹅最低,为118.06cm。参试燕麦的茎粗为4.11~8.29mm,青燕1号的茎粗最大,为8.29mm,天鹅的茎粗最小,为4.11mm。不同品种的株分蘖数为1.55~4.55个,胜利者和巴燕1号的分蘖数最多,为4.55和4.33,天鹅的分蘖数最少,为1.55。不同燕麦品种的茎叶比为1.87~3.01。6个燕麦品种的干草产量为15395.81~23227.90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天鹅,为23227.90kg/hm2,其次是胜利者,为21844.74kg/hm2,再次是青燕1号,为19333.74kg/hm2。不同燕麦品种的粗蛋白含量为6.89~8.74%,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胜利者,为8.74%,其次是青海444,为8.26%。各燕麦品种的RFV为83.91~122.92,RFV最高的是胜利者,为122.92,其次是天鹅,为101.35。参试燕麦的种子产量为3280.66~7229.91kg/hm2,产种量最高的是天鹅、胜利者和青燕1号。综合评价得出天鹅、胜利者、青燕1号、青海444是适宜在攀西地区作为饲草生产,实现高产优质的燕麦品种。天鹅、胜利者既可用于饲草生产又可以进行种子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生育期 株高 产草量 茎叶穗构成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丽君 杨桂霞 +1 位作者 王波 徐大伟 《草业与畜牧》 2015年第4期24-30,共7页
为了解我国北方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变化,研究退化草地(对照)与栽培草地改变利用方式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MBC、MBN、MBP、MBC/MBN和微生物数量在不... 为了解我国北方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变化,研究退化草地(对照)与栽培草地改变利用方式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MBC、MBN、MBP、MBC/MBN和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植被类型和生长阶段存在差异性(P<0.05)。MBC、MBN和MBP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总体显示为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MBC/MBN与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生长中期>生长末期>生长初期;对MBC、MBN、MBP与微生物数量间进行相关分析,显示MBC与真菌、固氮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MBN与细菌、固氮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MBP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微生物生物量方面,栽培草地总体上高于对照,微生物菌群数量方面,对照高于栽培草地。长期监测退化天然草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后的栽培草地与天然草地的微生物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草地 微生物特征 不同利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名称小考
18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徐丽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6-1189,共4页
"苜蓿"一词随着苜蓿在汉代传入我国而出现,属于西域外来词。本文采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对"苜蓿"词源、苜蓿名称的演变和苜蓿异名的产生等进行了考释。到目前为止,对我国"苜蓿"词源的认识还不统一,主... "苜蓿"一词随着苜蓿在汉代传入我国而出现,属于西域外来词。本文采用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对"苜蓿"词源、苜蓿名称的演变和苜蓿异名的产生等进行了考释。到目前为止,对我国"苜蓿"词源的认识还不统一,主要有3种观点:一是"苜蓿"源自伊朗语buksuk、buxsux或buxsuk;二是"苜蓿"是梵语māksika一词的音译;三是"苜蓿"为希腊语Medikai之音译。我国多数学者认可第一种观点。由于"苜蓿"为音译词,在苜蓿进入我国初期,出现了许多同音异字,诸如目宿、牧宿、蓿等苜蓿的不同写法,一直到唐代才出现了今天使用的苜蓿专用名词。此外,由于各地方言乃至文化的差异,在古代苜蓿还有许多别名,如怀风、风光、连枝草,塞鼻力迦、光风草和灰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外来词 词源 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柳茜 乔雪峰 +3 位作者 陶雅 郝虎 李峰 徐丽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10期62-66,共5页
以早熟型燕麦品种美达和饲用豌豆为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用豌豆混播株高显著(P<0.05)高于单播。50%燕麦+50%饲用豌豆和75%燕麦+25%饲用豌豆的总密... 以早熟型燕麦品种美达和饲用豌豆为材料,研究不同混播比例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混播与单播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用豌豆混播株高显著(P<0.05)高于单播。50%燕麦+50%饲用豌豆和75%燕麦+25%饲用豌豆的总密度与燕麦单播、25%燕麦+75%饲用豌豆的总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饲用豌豆单播的总密度(P<0.05),混播总密度表现为随着饲用豌豆混播量的增加,总密度呈下降的趋势。燕麦单播的干草产量为12 237.15kg/hm^(2),混播为12 577.65~14 405.85kg/hm^(2),饲用豌豆的干草产量为11 217.15kg/hm^(2),各混播的干草与燕麦单播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中除50%燕麦+50%饲用豌豆饲草产量显著(P<0.05)高于饲用豌豆单播外,其余各混播处理与饲用豌豆单播差异不显著(P>0.05)。混播中干草产量最高的是50%燕麦+50%饲用豌豆,其干草产量为14 405.85 kg/hm^(2),比燕麦单播高17.72%,比饲用豌豆单播高28.42%。混播的粗蛋白含量为8.88%~11.94%,介于燕麦单播和饲用豌豆单播之间,混播的粗蛋白含量比燕麦单播高45.34%~95.41%,随着混播中饲用豌豆播种量增加,粗蛋白质含量亦增加。50%燕麦+50%饲用豌豆的粗蛋白产量与饲用豌豆单播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P<0.05)高于燕麦单播、75%燕麦+25%饲用豌豆的粗蛋白产量。混播处理的粗蛋白产量比燕麦单播高57.60%~117.60%。其中50%燕麦+50%饲用豌豆粗蛋白产量为1 624.50kg/hm^(2),比燕麦单播高117.60%。通过对株高、密度以及产草量及粗蛋白产量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得出50%燕麦+50%饲用豌豆混播为适宜凉山安宁河流域冬闲田推广种植的一年生混播草地的适宜混播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饲用豌豆 混播 产草量 冬闲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冷凉山区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柳茜 乔雪峰 +7 位作者 方俊 郝虎 徐丽君 陶雅 蒋昌忠 卢寰宗 杨万春 徐存燕 《中国奶牛》 2021年第12期29-34,共6页
为筛选出适宜昭觉高寒冷凉山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选用4个燕麦品种为试验品种,以昭觉燕麦为对照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试验方法,对参试燕麦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胜利者、... 为筛选出适宜昭觉高寒冷凉山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选用4个燕麦品种为试验品种,以昭觉燕麦为对照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试验方法,对参试燕麦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特性、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胜利者、天鹅和昭觉燕麦从出苗到乳熟生长期为97d,美达和领袖从出苗到乳熟生长期为107d。胜利者、天鹅、美达和领袖燕麦的株高为125.18~144.64cm,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未出现倒伏,昭觉燕麦的株高最高,为165.94cm,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所有品种茎、叶、穗分别占全株比例的范围为55.00%~66.71%、7.50%~13.34%、26.16%~37.48%,茎叶比为4.09~9.17,胜利者的茎叶比最小,昭觉燕麦的茎叶比最大。参试燕麦的干草产量为5800.51~9157.35kg/hm2,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领袖>天鹅>美达>胜利者>昭觉燕麦。参试燕麦的粗蛋白含量为5.89%~9.30%,粗蛋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胜利者>天鹅>领袖>美达>昭觉燕麦,昭觉燕麦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为5.89%。运用隶属函数对5个燕麦的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天鹅>胜利者>领袖>昭觉燕麦>美达,得出天鹅、胜利者和领袖是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冷凉山区 燕麦 产草量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