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必特螺旋霉素在大孔树脂HZ820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婕 朱家文 +2 位作者 陈葵 孙华丽 杨生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7-763,共7页
在本文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Z820从水溶液中吸附分离必特螺旋霉素。吸附速率是吸附实验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吸附温度,离子强度为考察参数,利用间歇吸附实验,获得必特螺旋霉素在HZ820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使用准... 在本文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Z820从水溶液中吸附分离必特螺旋霉素。吸附速率是吸附实验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吸附温度,离子强度为考察参数,利用间歇吸附实验,获得必特螺旋霉素在HZ820上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和热力学数据。使用准一级方程(pseudo-first-order)、准二级方程(pseudo-second-order)、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空隙扩散模型(porediffusion model)和Elovich方程5种模型对实验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对比了拟合结果。结果表明,准二级方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具有最高的相关度,并根据对比结果判断该吸附系统为非均相吸附过程,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速率和孔内扩散速率综合控制。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均较好地描述了必特螺旋霉素在HZ820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关系。该吸附过程为优惠吸附过程,提高温度和增大离子强度均有利吸附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大孔树脂 动力学 吸附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竞争吸附数学模型研究
2
作者 徐婕 朱家文 +2 位作者 陈葵 孙华丽 杨生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 采用竞争吸附法分离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分别采用扩展Langmuir、扩展Langmuir-Freundlich和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稀溶液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竞争吸附热力学行为。其中扩展Jovanovic-Langmuir模型取得了最好的结果。并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HZ820吸附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的吸附量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温度利于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吸附量的增大和选择性的提高,而提高pH值利于增大异戊酰螺旋霉素Ⅱ和Ⅲ在HZ820上的吸附量,而选择性则在pH值接近6.5时趋于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竞争吸附模型 扩展Langmuir 扩展Langmuir—Freundlich 扩展Jovanovic-Freundlich 多组分动力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生产工艺优化及代谢分析提高产量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云龙 唐文俊 +3 位作者 白成海 黄明志 储炬 庄英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679-686,共8页
青霉素作为第一个被应用的P-内酰胺类抗生素,至今仍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黄青霉补料分批发酵的传统工艺中,青霉素合成速率在100h左右开始快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后期倒种和后期补盐两种工艺优化策略,对传统工... 青霉素作为第一个被应用的P-内酰胺类抗生素,至今仍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黄青霉补料分批发酵的传统工艺中,青霉素合成速率在100h左右开始快速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后期倒种和后期补盐两种工艺优化策略,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结果表明,后期倒种工艺中,发酵250h后仍具有较高的青霉素合成速率,但后期倒种使大量仍具有较强青霉素合成能力的菌体流失,造成严重浪费。后期补盐工艺中,发酵终末青霉素总产量以及产物对糖得率分别较原始工艺提高了28.46%和34.55%。对细胞代谢途径及菌体形态等的进一步探讨表明,传统工艺发酵后期包括磷源及金属离子在内的痕量营养物质的不足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并且抑制前体氨基酸及NADPH的合成,从而造成了青霉素产率的下降,菌株自身的发酵效率潜力依旧可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青霉 补料分批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溶剂萃取回收硫氰酸红霉素废水中的硫氰酸盐 被引量:2
4
作者 方丹 陈葵 +1 位作者 朱家文 杨生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8,22,共6页
以三辛胺(TOA)与正辛醇、磺化煤油组成萃取剂,萃取回收硫氰酸红霉素废水中的硫氰酸盐。结果表明:TOA与硫氰酸(HSCN)的萃合物在正辛醇、异辛醇、正己醇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煤油、环己烷及其本身中的溶解度大;在p H值为3.50和4.00时,... 以三辛胺(TOA)与正辛醇、磺化煤油组成萃取剂,萃取回收硫氰酸红霉素废水中的硫氰酸盐。结果表明:TOA与硫氰酸(HSCN)的萃合物在正辛醇、异辛醇、正己醇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煤油、环己烷及其本身中的溶解度大;在p H值为3.50和4.00时,TOA-正辛醇-煤油体系中,正辛醇起助溶和协萃双重作用,而在p H值为3.00时,正辛醇的助溶作用较为突出;以TOA-正辛醇-煤油为萃取剂萃取废水中HSCN,研究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剂组成V(TOA)∶V(正辛醇)∶V(煤油)=2∶1∶17,在室温下进行萃取,初始p H值约为3.50,油水相比VO/VA为1/10,萃取级数2级,在最佳萃取条件下,SCN-的萃取率可达到94.52%;且该萃取过程为放热、熵减过程,萃取焓变-39.25 k J/mol,熵变-103.78(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辛胺 硫氰酸盐 萃取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特螺旋霉素的工业结晶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梦旗 朱家文 +3 位作者 陈葵 吴艳阳 杨生武 应喜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以未知杂质为考察的着重点,探索了25℃下必特螺旋霉素最佳结晶时的pH以及同一pH下温度对工业结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晶产品进行检测,并用外标法对必特螺旋霉素中各部分杂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比结晶过程有效组分和总未... 以未知杂质为考察的着重点,探索了25℃下必特螺旋霉素最佳结晶时的pH以及同一pH下温度对工业结晶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晶产品进行检测,并用外标法对必特螺旋霉素中各部分杂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比结晶过程有效组分和总未知杂质对螺旋霉素的选择性系数,在兼顾有效组分含量合格和杂质质量分数最低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结晶终点pH为7.5~8.0,最优结晶温度为25~35℃。该方法首次以未知杂质的含量变化来探索必特螺旋霉素结晶的规律,工业上便于实施,有利于指导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特螺旋霉素 结晶pH 选择性系数 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涤痰丸中7种成分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阳 单柏宇 +1 位作者 徐伟男 鲍慧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涤痰丸(牵牛子、大黄、黄芩)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酸、大黄酸、大黄素、阿魏酸、黄芩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甲醇-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涤痰丸(牵牛子、大黄、黄芩)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咖啡酸、大黄酸、大黄素、阿魏酸、黄芩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流动相甲醇-0. 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278、320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8. 74%~100. 95%,RSD0. 86%~1. 8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涤痰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丸 化学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