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君 陈金锋 +1 位作者 曹嘉铄 李伟蝶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目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与分析是指定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情况,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与分析是指定保护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空间分布情况,为大兴安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策略的有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连续三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采用相对多度指数进行鸟兽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记录到兽类3目7科9种,鸟类3目3科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貂熊、紫貂、原麝、驼鹿和黑嘴松鸡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棕熊、猞猁和乌林鸮等3种。有效独立照片数、位点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名前三位的野生动物为狍、驼鹿和猞猁。【结论】未来呼中自然保护区需科学规划野生动物监测布局,逐步完善野生动物监测网络和体系,搭建广泛的科研合作平台,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生物多样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监测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指数 物种保护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君 曹嘉铄 李伟蝶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0,共9页
野生动物资源的定期调查与持续监测是维持、评估及管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为明确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2022年11月至12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开展冬季调查。根据足迹链及其他... 野生动物资源的定期调查与持续监测是维持、评估及管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为明确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底数和种群变化特征,2022年11月至12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林栖鸟类开展冬季调查。根据足迹链及其他痕迹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间接调查统计,并采用样带法估算种群数量,通过生境片断化程度、保护现状、发展趋势等3个方面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布设的56条样带中发现:兽类3目7科12种,且种群在数量和分布上都具有相当规模,以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紫貂(Martes zibellina)、貂熊(Gulo gulo)、驼鹿(Alces alces)较突出;林栖鸟类1目1科2种,为黑嘴松鸡(Tetrao urogalloides)和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原麝、貂熊、驼鹿与紫貂的栖息地质量良好,雪兔(Lepus timidus)、马鹿(Cervrs canadensis)与黑嘴松鸡的栖息地质量较差。根据调查分析评价结果提出建立健全科研监测体系、恢复野生动物生境连通性等针对性管理建议,以推进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水平与保护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调查 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中地区1997—2017年森林火灾发生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君 高博 +5 位作者 韩喜越 张昊 赵子淇 单延龙 王明霞 尹赛男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森林火灾的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根据历史火灾资料是研究林火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长期的林火历史研究表明,气候是林火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与林火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呼中地区1997—2017年... 【目的】森林火灾的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根据历史火灾资料是研究林火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长期的林火历史研究表明,气候是林火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与林火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呼中地区1997—2017年森林火灾资料和气象资料,对该地区森林火灾发生特征进行研究。【方法】使用Excel、Origin、SPSS等软件,绘制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变化趋势图和火源种类饼图,分析呼中地区森林火灾的时间变化以及火源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该地区林火发生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呼中地区1997—2017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造成的火场总面积波动较大;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在月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主要发生在夏季;在日尺度上该地区林火多发生在下午,夜间造成的火场总面积较大;雷击是引发该地区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与该地区森林火灾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呼中地区近年来林火发生有上升趋势;针对于雷击火在6月份要全天候重点防范,尤其是呼中自然保护区在夏季要格外重视雷击火的预防、监测以及扑救工作,此外外省烧入火源也不容忽视;根据3个气象要素建立该地区林火发生预测模型为y=-178.36+0.35x_(1)-0.95x_(2)+1.02x_(3)(R^(2)=0.2,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时间变化 火源特征 气象要素 呼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优势树种倒木分解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宇 潘虹 +2 位作者 杜君 杨立宾 董爱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5,共11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林地不同优势树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变化,探讨养分驱动下主要细菌群落分布格局的差异化响应。【方法】以一年期的白桦、樟子松、落叶松倒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水率(MC)、p H值、全碳(TC)、全氮(TN)、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组成、相对丰度和生态功能群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树种的细菌群落组成与倒木养分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倒木分解过程中细菌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白桦、落叶松、樟子松,其中白桦独有细菌数量显著多于落叶松、樟子松。群落组成及分布研究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3种倒木中细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门,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树种分解倒木中呈显著差异;Lysinimonas、Sphingomonas、Luteibacter为优势菌属,组内相对丰度在不同倒木中无显著差异。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表明,树种差异显著改变了樟子松与落叶松、樟子松与白桦细菌群落组内的Alpha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显著改变了组间的Beta多样性。倒木养分及与群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C、pH值、TN、C/N、半纤维素、木质素在3种倒木间均呈显著差异,其中TC、pH值、TN、C/N、纤维素、木质素为门水平上,pH值、TN、C/N、纤维素为属水平上影响倒木细菌组成及分布的关键因子。细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式是倒木细菌参与的主要功能通路,但均未表现出树种特异性。【结论】倒木分解过程中不同优势树种内细菌群落组成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菌群的主要功能通路未表现树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倒木分解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甜 杜君 +2 位作者 刘永志 江云兵 杨立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3-164,共12页
【目的】探究寒温带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落叶松林群落构建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监测样地内进行植被调查,计算落叶松的重要值并以此为实验处理,采用Illumina... 【目的】探究寒温带落叶松林建群种差异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落叶松林群落构建和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监测样地内进行植被调查,计算落叶松的重要值并以此为实验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进行测序,解析建群种差异下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土壤环境因素。【结果】落叶松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AP含量随落叶松重要值升高而显著升高,SOC、MBC、pH值和C/N为显著下降。测序获得土壤真菌14门47纲96目176科298属463种,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优势真菌门,除毛霉门外,其余菌门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落叶松林的优势属存在不同,并且各菌属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结果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的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NMDS分析表明落叶松林土壤真菌Beta多样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土壤pH值、AN、MBC、C/N、SOC、TN、AP和WC是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影响因子。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真菌以共生型、腐生型和腐生-共生型为主要营养方式,外生菌根真菌为最主要的功能群,其相对丰度随叶松重要值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建群种重要值差异的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潜在功能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真菌 落叶松 重要值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栎近熟林不同部位抗火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君 王明霞 +4 位作者 尹赛男 王雅钧 季鑫 曲航 单延龙 《森林防火》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蒙古栎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在东北林区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蒙古栎近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含水率、灰分、热值、氧指数4个指标,使用熵权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 蒙古栎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在东北林区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蒙古栎近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含水率、灰分、热值、氧指数4个指标,使用熵权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蒙古栎不同部位抗火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火性最强的是胸径为38.2 cm的蒙古栎树皮,直径为0.16 cm的小枝抗火性最差。蒙古栎不同部位的抗火性依次为:树皮>树叶>小枝。树皮的抗火性与胸径呈正向线性相关关系,即蒙古栎的胸径越大,抗火性越好;小枝的直径与抗火性呈现极其显著正向线性相关关系,越细的小枝抗火能力越弱。由于蒙古栎林地表可燃物抗火性较差,地表可燃物一定要及时清理,尤其是细小的枯枝落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可燃性测定 统计分析 抗火性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雪兔冬季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浩 于洪伟 刘永志 《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34-37,共4页
在冬季,雪兔在非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山体的坡下位和谷底,坡向为阳坡,坡度较小及小于10 cm雪深的生境;在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乔木株数较少、灌木低于2 m、灌丛隐蔽度为30%-60%、杂草高度小于50 cm和含有... 在冬季,雪兔在非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山体的坡下位和谷底,坡向为阳坡,坡度较小及小于10 cm雪深的生境;在生物环境因子的选择中,偏好针阔混交林和灌丛、乔木株数较少、灌木低于2 m、灌丛隐蔽度为30%-60%、杂草高度小于50 cm和含有倒木的生境;冬季雪兔对生境选择是基于保存自身能量、获取食物和躲避天敌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兔 生境选择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紫貂在次生林中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海 周绍春 +1 位作者 陈宝山 于洪伟 《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5-17,共3页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对冬季紫貂生境选择和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紫貂生境选择的重要因子排序为:猎物、坡向、破位、坡度、植被类型、乔木株数、雪深及倒木,并拟合出紫貂在次生林中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研究得出:冬季紫貂...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对冬季紫貂生境选择和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紫貂生境选择的重要因子排序为:猎物、坡向、破位、坡度、植被类型、乔木株数、雪深及倒木,并拟合出紫貂在次生林中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研究得出:冬季紫貂对生境的选择是基于搜寻和追捕猎物以及保存自身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貂 大兴安岭 次生林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