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北坡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保国 何鹏举 +5 位作者 王景堂 郭斌 魏武科 胡永乐 司开创 刘宜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5-238,共4页
通过调查发现保护区有74种兽类,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中国特有种6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啮齿类+食虫类动物群、针阔叶混交林——金丝猴+有蹄类动物群、针叶林——羚牛... 通过调查发现保护区有74种兽类,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中国特有种6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啮齿类+食虫类动物群、针阔叶混交林——金丝猴+有蹄类动物群、针叶林——羚牛+藏鼠兔动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区系分析 动物群 自然保护区 秦岭 啮齿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技术应用进展及思考
2
作者 孟永攀 王菲菲 +1 位作者 张卫杰 张波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151-155,共5页
本文综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巡护监测、网格化管理、遥感监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及“北斗+高分”技术。研究表明: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监管人类活动等方面... 本文综述了自然保护区巡护与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巡护监测、网格化管理、遥感监测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如红外相机、无人机及“北斗+高分”技术。研究表明: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环境、监管人类活动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协调性和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建议保护区应结合实际优化巡护策略,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发展物联网监测系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并探索创新技术,提升巡护监测的智能化水平,以构建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巡护与监测技术 应用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海涛 王程亮 +5 位作者 王晓卫 李保国 王开锋 李庭春 李俊峰 高存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632-5637,共6页
2013年8至12月,对陕西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猕猴的种群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并估测该物种栖息环境的偏好性。通过在预先选取的样区域内采用"V"型路线调查法调查,发现该区域生活12群,共有460—500只野生猕猴... 2013年8至12月,对陕西省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野生猕猴的种群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并估测该物种栖息环境的偏好性。通过在预先选取的样区域内采用"V"型路线调查法调查,发现该区域生活12群,共有460—500只野生猕猴。结合对其中5个猴群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观察,统计得出成年个体占45.93%,未成年个体占34.45%,幼仔占19.61%,成年与未成年比例为1.33,成年雄雌的比例为0.36。并证实猕猴倾向于选择海拔700—1600m裸露的悬崖峭壁、平缓山坡农田带上缘、灌丛-森林带和半山中部及以上区域的阔叶林带下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种群 分布 栖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秦岭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的反思——以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2 位作者 时鉴 胡崇德 司开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6-240,共5页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秦岭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钱豹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文怀 胡永乐 纪世玉 《广东蚕业》 2017年第3期89-90,共2页
上世纪70年代末,金钱豹被我国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1981年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3年又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种群数量已被列入濒危动物之列。
关键词 金钱豹 走访调查 样线法调查 红外相机调查 植被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在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北线(点)的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宜平 杨君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76-79,共4页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报道了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邛莱山、相岭、凉山和秦岭南坡 ,仅有部分分布在秦岭北坡的周至自然保护区 ,该地已成为大熊猫在中国动物区系分布的最北界 ,对大熊猫最北线进行的监测是对大熊猫的动物区系分布报道的补充 .在 2 0 0 1至2 0 0 2年的监测中 ,发现有大熊猫迁移到太坪河海拔 164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5′40″ ,东经 10 7°5 5′10″的龙头竹林中 ;二岭子海拔 185 0m ,其地理坐标是北纬3 3°48′2 4″ ,东经 10 7°48′12″的秦岭箭竹林中 ,是我国目前发现大熊猫在周至保护区分布的最北线 (点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最北点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社会效益计量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2 位作者 李强 胡崇德 司开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121,共9页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其社会效益计量的研究。该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社会效益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初步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社...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其社会效益计量的研究。该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社会效益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初步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社会效益计量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文明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改善3种类型11项指标。利用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法等方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计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每年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总货币量约11.68亿元人民币,与周边区域密切相关的社会文明进步效益为1.68亿元;人类健康效益为1.62亿元;社会生产生活改善效益为8.37亿元。该研究的社会效益计量指标及计量方法可为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基层工作人员及类似保护区社会效益计量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群 生物多样性保护 社会效益内涵 计量分析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昌海 温亚利 +2 位作者 李强 司开创 胡崇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0-136,共7页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保护成本计量的研究。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一直缺乏保护成本计量的研究。本研究在界定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的概念及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及文献参考方法,建立了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成本计量指标体系,利用市场价值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投入进行了成本计量及分析。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投入方面,总货币量约29.72亿元人民币,其中直接保护成本为2.59亿元;间接保护成本为2.00亿元;与周边区域密切相关的机会成本为25.13亿元。其中,机会成本的计量模型多样化,在学术界存在较多争议,但是,最终每种模型都能反映出机会成本的内涵的货币量,可以表达出我国政府为建立秦岭自然保护区群而付出的无形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成本内涵 成本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竹林及大熊猫分布研究
9
作者 孟军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74-75,87,共3页
秦岭北麓惟一的大熊猫分布区———周至保护区的大熊猫少为人知 ,论述了保护区内竹子的种类、生境、分布及大熊猫的数量、生境和分布 .
关键词 周至自然保护区 竹林 大熊猫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开锋 张红星 +3 位作者 杨兴中 魏武科 赵阳 胡万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5-9,共5页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 18种 ,隶属于 5目 7科 .主要经济鱼类有拉氏鱼岁、多鳞铲颌鱼、马口鱼、红尾副鳅和黑鳍鱼泉 .海拔越高 ,鱼类种类越少 ,多样性越低 ;鱼类的多样性还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本区分布的细鳞鲑为国家Ⅱ...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 18种 ,隶属于 5目 7科 .主要经济鱼类有拉氏鱼岁、多鳞铲颌鱼、马口鱼、红尾副鳅和黑鳍鱼泉 .海拔越高 ,鱼类种类越少 ,多样性越低 ;鱼类的多样性还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 .本区分布的细鳞鲑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现已移入酉水河上游 ,进行自然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鱼类 资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成本效益研究(Ⅳ)——保护政策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昌海 曹世雄 +3 位作者 温亚利 李强 胡崇德 司开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8-253,259,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现行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制问题和利益分配平衡问题。根据定量计算成本-效益以及评价与分析综合效益,认为可从两方面优化现行保护政策:一是针对各部分效益要采取措施,特别是生态效益优化的政策要重视生态补偿... 我国自然保护区现行保护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制问题和利益分配平衡问题。根据定量计算成本-效益以及评价与分析综合效益,认为可从两方面优化现行保护政策:一是针对各部分效益要采取措施,特别是生态效益优化的政策要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等。二是针对成本效益评价的结果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重视利益的合理分配,完善社区参与机制,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的改革。研究结果为秦岭地区自然保护区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为促进区域与自然保护区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保护政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至自然保护区108国道贯穿区域鳞翅目昆虫资源调查初报
12
作者 张波 张卫杰 +1 位作者 田文勇 陈琛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65-68,共4页
通过采用网捕和灯诱的方法对周至自然保护区108国道贯穿区域的鳞翅目昆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采集到鳞翅目蝶类6科36种,蛾类11科45种。对蝶类采用Menhinick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蛱蝶科(1.03)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 通过采用网捕和灯诱的方法对周至自然保护区108国道贯穿区域的鳞翅目昆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采集到鳞翅目蝶类6科36种,蛾类11科45种。对蝶类采用Menhinick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蛱蝶科(1.03)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喙蝶科(0.16)最低。结合周至保护区昆虫资源现状,提出了生境保护、昆虫资源保护、害虫监测防治以及野生动植资源保护宣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昆虫资源 物种丰富度 周至自然保护区 108国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广民 泉志和 郭宝成 《野生动物》 1995年第2期12-13,共2页
周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现状杜广民泉志和,郭宝成(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四... 周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现状杜广民泉志和,郭宝成(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秦岭、甘肃以及湖北的神农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猴 种群 生活习性 周至保护区 珍稀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一杆两羽长放修剪法及其栽培管理
14
作者 孟军政 郭凯民 +1 位作者 李乃存 陈春晓 《果树资源学报》 2020年第1期40-42,共3页
猕猴桃一杆两羽长放修剪法的优点为,结果枝在架面均匀排列,可充分利用光合空间,避免了大棚架牵引的麻烦及T型架结果枝下垂,倒吸养分和通风透光差的缺点。生产的果实着色好,品质优,高质稳产,667 m 2产量达3500 kg以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猕猴桃一杆两羽长放修剪法的优点为,结果枝在架面均匀排列,可充分利用光合空间,避免了大棚架牵引的麻烦及T型架结果枝下垂,倒吸养分和通风透光差的缺点。生产的果实着色好,品质优,高质稳产,667 m 2产量达3500 kg以上,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猕猴桃一杆两羽长放修剪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供果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一杆两羽长放 修剪法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路径与影响——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内穿孔为例
15
作者 杨志娇 杨淳 +9 位作者 杨思萌 李长财 李薪雨 文菀玉 王宇航 张希明 朱大鹏 朱代博 刘刚 龚明昊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析穿孔干扰源进入栖息地的特征、周边景观产生的影响以及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方法】基于最优觅食理论,假设人类干扰沿坡度较小的平缓区域即河谷/沟谷进入大熊猫... 【目的】在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分析穿孔干扰源进入栖息地的特征、周边景观产生的影响以及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空间利用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方法】基于最优觅食理论,假设人类干扰沿坡度较小的平缓区域即河谷/沟谷进入大熊猫栖息地,且进入强度由坡度决定;借助空间分析工具及景观指数,对比分析同一干扰源影响下,具有景观差异的邻近沟谷内大熊猫活动对人为干扰的回避距离和对海拔及坡度的利用特征。【结果】栖息地穿孔内的人类干扰沿平缓河谷/沟谷进入栖息地,对大熊猫空间利用和种群格局造成影响。坡度是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限制因子:坡度越小干扰越易进入,迫使大熊猫选择距离沟谷更远、海拔更高的空间,但对大熊猫的坡度利用选择影响较小。【结论】人类干扰以坡度为导向进入大熊猫栖息地,迫使大熊猫对人类干扰产生距离和海拔上的回避;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人类干扰进入大熊猫栖息地的特征以及大熊猫空间利用和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供栖息地内人类活动管理和修复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破碎化 人类干扰 秦岭 大熊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凋落叶分解物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洪 胡庭兴 +4 位作者 王茜 蒋雪 周光良 胡红玲 景建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25-2534,共10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香樟(Cinnamomum cam phora)凋落叶(0、25、50、75、100 g凋落叶分别与10 kg土壤混合)分解过程中对辣椒(Capsicum annuum)及其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GC MS)技术对凋落叶分解前后的萜类物质进...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香樟(Cinnamomum cam phora)凋落叶(0、25、50、75、100 g凋落叶分别与10 kg土壤混合)分解过程中对辣椒(Capsicum annuum)及其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GC MS)技术对凋落叶分解前后的萜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结果显示:(1)香樟凋落叶分解物显著地抑制了辣椒的叶片数量、整株叶面积以及株高和基径生长,抑制效应随凋落叶剂量的增大而增强,而分解过的凋落叶和塑料片替代凋落叶原样的试验并不抑制辣椒的生长.(2)观察期内(处理45~76 d),辣椒的现蕾数、开花数和结实数在各凋落叶处理下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采用指数方程拟合的现蕾、开花和结实动态显示,25 g凋落叶处理使辣椒的始蕾期、始花期和始果期分别推迟了0.81、0.17和1.35d,50 g处理使这3项参数分别推迟了4.69、5.78和6.27d,而75 g和100 g处理均使这3项参数推迟10d以上.(3)辣椒的单株果实产量在凋落叶处理下降低29.44%~61.29%,而单果重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4)辣椒产出的种子千粒重和子代的生长状况并未受到凋落叶分解物的影响.(5)凋落叶的正己烷提取物中萜类占78.05%,而分解后其相对总量下降至40.76%,峰面积下降至原样的约1%.研究认为:香樟凋落叶添加处理对辣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产生的明显抑制作用,不是由凋落叶添加对土壤通气透水性或对受体生长造成机械阻隔引起的,其在分解过程中释放樟脑(Camphor)、1,8-桉叶油醇(1,8-cineole)等萜类物质引起化感作用可能才是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凋落叶 化感效应 发育节律 子代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桉凋落叶分解对菠菜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洪 周光良 +4 位作者 胡庭兴 黎万军 罗杰 陈刚 景建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46-2154,共9页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受体植物菠菜(Spinacia oleracea)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L30(30 g/盆)、L60(60 g/盆)、L90(90 g/盆)和L120(120 g/盆)4个凋落叶施用水平,对照(CK)不加凋落叶。结果...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凋落叶在土壤中分解对受体植物菠菜(Spinacia oleracea)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L30(30 g/盆)、L60(60 g/盆)、L90(90 g/盆)和L120(120 g/盆)4个凋落叶施用水平,对照(CK)不加凋落叶。结果表明:(1)在分解30 d时,低量的凋落叶(L30)未抑制菠菜生物量的积累,而中量和高量处理(L60、L90和L120)下其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在凋落叶分解50 d后,蓝桉凋落叶的化感抑制效应已经减弱,仅L120仍然抑制菠菜生物量的积累;(2)一定量的凋落叶(L30和L60)对菠菜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凋落叶超过一定量时(L120)转为抑制作用,在凋落叶分解28 d时相对不明显,40 d后逐渐显现;(3)经凋落叶处理的菠菜叶片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显著高于对照(CK)(P<0.05),而净光合速率(Pn)在L30处理下最高,L60和L90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仅L120处理显著低于CK(P<0.05);(4)光响应与CO2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Ru BP表观羧化效率(CE)和光呼吸速率(Rp)在L30处理下高于CK,其余凋落叶处理均低于CK,而CO2饱和点(Csp)、CO2补偿点(Ccp)随凋落叶量的增加而升高。综合各指标可见,少量的蓝桉凋落叶分解(L30)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对光和CO2的利用能力促进菠菜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其生长,而凋落叶超过一定量时(L90—L120)则起到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桉 凋落叶 化感作用 菠菜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生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晓卫 于晓平 +2 位作者 齐晓光 余小玉 胡永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13-116,共4页
生境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综合论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成因和以景观生态学、异质种群学说、岛屿生物地理学组成的理论基础,并着重论述了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的影响现状.
关键词 非人灵长类 生境破碎化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羚牛冬季野外及人工生存情景浅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璞 高更更 +3 位作者 张育田 林清 贾康胜 胡永乐 《中国牛业科学》 2021年第2期74-76,共3页
秦岭羚牛生活在秦岭高海拔地区,属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野生牛科大型动物,是我国4种羚牛亚种之一,由于距离人们生活的环境较远,人们对其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秦岭羚牛野外特性的剖析,介绍人工饲养秦岭羚牛的设施和日粮组成,人工饲养注意事... 秦岭羚牛生活在秦岭高海拔地区,属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野生牛科大型动物,是我国4种羚牛亚种之一,由于距离人们生活的环境较远,人们对其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秦岭羚牛野外特性的剖析,介绍人工饲养秦岭羚牛的设施和日粮组成,人工饲养注意事项,以期对羚牛这一野生动物的冬季野外天气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羚牛 冬季 野外生存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羚牛雷雨天气野外生存情景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璞 张育田 +2 位作者 胡永乐 林清 高更更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第4期37-39,共3页
秦岭羚牛属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野生牛科大型动物,是我国4种羚牛亚种之一,生活在秦岭高海拔地区,由于距离人们生活的环境较远,人们对其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秦岭羚牛特性的介绍,剖析特殊气象因素雷雨天气对秦岭羚牛的影响,以期对羚牛这一... 秦岭羚牛属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野生牛科大型动物,是我国4种羚牛亚种之一,生活在秦岭高海拔地区,由于距离人们生活的环境较远,人们对其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秦岭羚牛特性的介绍,剖析特殊气象因素雷雨天气对秦岭羚牛的影响,以期对羚牛这一野生动物的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羚牛 雷雨 天气 野外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