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丹丹
曹凑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明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0~20 cm)活性有机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湖北省大法寺镇稻麦复种系统试验基地,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 2种耕作方式以及5 250(SR3)、3 500(SR2)、1750(SR1)、0 kg/hm^2(S...
[目的]探明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0~20 cm)活性有机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湖北省大法寺镇稻麦复种系统试验基地,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 2种耕作方式以及5 250(SR3)、3 500(SR2)、1750(SR1)、0 kg/hm^2(SR0) 4种秸秆还田量。[结果]与翻耕相比,免耕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 5%~21%、易氧化态碳(EOC) 7%~43%、微生物生物量碳(MBC) 10%~46%、碳库管理指数(CPMI) 6%~44%,显著降低5~1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 23%~36%。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处理SR3和SR2增加5~10 cm土层土壤DOC 29%~38%。处理SR3能显著降低水稻产量9%~2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E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EOC、DOC对于短期内稻田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量的改变响应最为敏感,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结论]相较于传统耕作方式,短期免耕与秸秆还田不是适合砂壤土质增碳增产的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葡甘聚糖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的超剂量诱变育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吨
张建新
+3 位作者
常绪路
冯军厂
郭祥瑞
贵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超剂量诱变育种就是加大诱变剂处理剂量,提高菌株突变幅度,从而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以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MY-1为初始菌株,先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单因子诱变,再用超剂量复合诱变,经过透明圈法和摇瓶筛选,得到了一...
超剂量诱变育种就是加大诱变剂处理剂量,提高菌株突变幅度,从而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以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MY-1为初始菌株,先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单因子诱变,再用超剂量复合诱变,经过透明圈法和摇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葡甘聚糖酶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UDMY-25,连续传代培养5次,发酵酶活稳定在5 387.2U/mL以上,较原初始菌株提高了44.8%,该菌株产酶能力处于同领域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甘聚糖酶
紫外线
硫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王丹丹
曹凑贵
机构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医学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
科技
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2期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7YFD03014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662017JC007)
文摘
[目的]探明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方式对耕层土壤(0~20 cm)活性有机碳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湖北省大法寺镇稻麦复种系统试验基地,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 2种耕作方式以及5 250(SR3)、3 500(SR2)、1750(SR1)、0 kg/hm^2(SR0) 4种秸秆还田量。[结果]与翻耕相比,免耕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 5%~21%、易氧化态碳(EOC) 7%~43%、微生物生物量碳(MBC) 10%~46%、碳库管理指数(CPMI) 6%~44%,显著降低5~1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 23%~36%。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处理SR3和SR2增加5~10 cm土层土壤DOC 29%~38%。处理SR3能显著降低水稻产量9%~2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E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OC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EOC、DOC对于短期内稻田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量的改变响应最为敏感,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结论]相较于传统耕作方式,短期免耕与秸秆还田不是适合砂壤土质增碳增产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产量
Keywords
Wheat straw returned to the field
No-tillage
Active organic carbon
Carbon management index
Yield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葡甘聚糖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的超剂量诱变育种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吨
张建新
常绪路
冯军厂
郭祥瑞
贵茜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水产
学院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医学系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172102310667
132102310293
+3 种基金
142102210453)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240001
14B180023)
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项目培育基金(2013PL10)
文摘
超剂量诱变育种就是加大诱变剂处理剂量,提高菌株突变幅度,从而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以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MY-1为初始菌株,先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单因子诱变,再用超剂量复合诱变,经过透明圈法和摇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葡甘聚糖酶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UDMY-25,连续传代培养5次,发酵酶活稳定在5 387.2U/mL以上,较原初始菌株提高了44.8%,该菌株产酶能力处于同领域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应用价值.
关键词
葡甘聚糖酶
紫外线
硫酸二乙酯
Keywords
glucomannanase
ultraviolet
diethyl sulfate
分类号
Q814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丹丹
曹凑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葡甘聚糖酶高产菌株Bacillus subtilis的超剂量诱变育种
张吨
张建新
常绪路
冯军厂
郭祥瑞
贵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