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弧离子镀制备TiSiN纳米复合涂层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灿鑫 周小东 +2 位作者 周思华 杨兵 付德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9,37,共6页
目的在SiH4气氛下制备Si掺杂的TiSiN纳米复合涂层,为SiH4用于工业化TiSiN涂层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SiH4气氛下,于单晶硅和硬质合金衬底上制备Si掺杂的TiSiN纳米复合涂层,研究SiH4流量对TiSiN涂层化学组分、微观结构... 目的在SiH4气氛下制备Si掺杂的TiSiN纳米复合涂层,为SiH4用于工业化TiSiN涂层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SiH4气氛下,于单晶硅和硬质合金衬底上制备Si掺杂的TiSiN纳米复合涂层,研究SiH4流量对TiSiN涂层化学组分、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 SiH4流量对TiSiN纳米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及摩擦系数的影响明显。随着SiH4流量的增加,TiSiN涂层由柱状晶生长的晶体结构逐渐转变为纳米晶镶嵌于非晶基体的复合结构。Si在涂层中以Si3N4非晶相存在,随着涂层中Si含量逐渐增加,TiN晶粒尺寸逐渐减小,Si3N4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在42 m L/min的SiH4流量下,涂层硬度高达4100HV0.025。在对磨材料为硬质合金的条件下,TiSiN涂层摩擦系数小于0.6。结论 SiH4气氛下可以制备出Ti N纳米晶镶嵌于Si3N4非晶相结构的TiSiN纳米复合涂层,涂层的显微硬度较高。SiH4可以作为Si源用于TiSiN纳米复合涂层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SiN纳米复合涂层 SiH4流量 力学性能 硬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路径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耿文波 张鸿辉 程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为了提高路径智能识别的准确性,针对当前路径识别方法性能差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路径智能识别算法。首先采用激光传感器对路径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然后从状态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并对特征进行归... 为了提高路径智能识别的准确性,针对当前路径识别方法性能差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路径智能识别算法。首先采用激光传感器对路径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然后从状态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并对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路径进行智能、自动识别,并通过仿真测试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传感器的路径智能识别算法可以获得理想的路径识别结果,解决了当前路径智能识别方法存在的难题,为路径智能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智能识别 激光传感器 识别精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C上LRTH模型中Ztt和ZTt产生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金钟 张献图 +1 位作者 李韶峰 袁焕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首先计算了左右双Higgs(LRTH)模型中大型强子对撞机上Ztt的产生截面及其相对修正,结果发现在LRTH模型所允许的参数空间内,Ztt的产生截面有较大的相对修正.然后,又计算了LRTH模型中新的产生道ZTt,发现当破缺标度不是很高时该过程有较大... 首先计算了左右双Higgs(LRTH)模型中大型强子对撞机上Ztt的产生截面及其相对修正,结果发现在LRTH模型所允许的参数空间内,Ztt的产生截面有较大的相对修正.然后,又计算了LRTH模型中新的产生道ZTt,发现当破缺标度不是很高时该过程有较大的产生截面.通过对以上两个过程的研究,可为检验LRTH模型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右双Higgs模型 大型强子对撞机 产生截面 顶夸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掺杂NiO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焕丽 周思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4-767,共4页
以PVP和Ni(CH3COO)2·4H2O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i掺杂的NiO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i掺杂对NiO纳米纤维的HCHO气体敏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Li的掺杂量为0.02mol时,NiO纳米纤维对HCHO气体具有最佳的气敏特性;... 以PVP和Ni(CH3COO)2·4H2O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Li掺杂的NiO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Li掺杂对NiO纳米纤维的HCHO气体敏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Li的掺杂量为0.02mol时,NiO纳米纤维对HCHO气体具有最佳的气敏特性;在HCHO气体的体积分数为2000ppm,温度为300℃时,此NiO纳米纤维对HCHO气体的灵敏度为1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纳米纤维 气敏特性 静电纺丝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相位梯度对负折射和负反射的影响
5
作者 周思华 郭艳花 周小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8-892,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异常折射和反射定律,用Matlab仿真模拟了广义斯涅尔定律。模拟结果显示,入射角θ_i大于θ_(rc)(临界角)时反射光消失,θ_(rc)随着相位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变为负值,出现负反射;入射角θ_i大于θ_(tc)(临界角)时折射光消失而出... 为进一步研究异常折射和反射定律,用Matlab仿真模拟了广义斯涅尔定律。模拟结果显示,入射角θ_i大于θ_(rc)(临界角)时反射光消失,θ_(rc)随着相位梯度的增大而减小变为负值,出现负反射;入射角θ_i大于θ_(tc)(临界角)时折射光消失而出现全反射,随着相位梯度的增大θ_(tc)减小变为负值,出现负折射。适当选择相位梯度,可以使入射光发生异常反射和折射,这些现象将会在隐身、相位调制和光束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表面 斯涅耳定律 MATLAB仿真 相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Fe_(2-x)Ce_xO_4纳米晶粒的丙酮传感器研究
6
作者 宣亚文 胡明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6,23,共4页
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Co Fe2-xCexO4纳米晶粒,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均匀涂于带有2个金电极的氧化铝基板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薄膜型丙酮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Co Fe2-x CexO4纳米晶粒的相组成和... 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了Co Fe2-xCexO4纳米晶粒,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均匀涂于带有2个金电极的氧化铝基板表面形成敏感薄膜,设计了一种薄膜型丙酮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Co Fe2-x CexO4纳米晶粒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分析了Ce掺杂含量对丙酮传感器敏感性的影响机理。在气体传感器敏感特性测试系统上,测试了丙酮传感器灵敏度、抗干扰、长期稳定和动态响应等特性。结果表明,以Ce3为敏感薄膜的丙酮传感器灵敏度为179%,动态响应时间为9 s,恢复时间为12 s,持续工作时间为9.2月。这表明以Ce3为敏感薄膜的传感元件可实现汽车尾气中丙酮污染物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分解法 纳米晶粒 敏感薄膜 丙酮传感器 柴油机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掺杂SiC基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研究
7
作者 孙现科 周小东 +3 位作者 周思华 王少辉 蒋卫华 孙春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49,共5页
目的从原子水平探究Mn掺杂SiC薄膜的磁性起源。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Mn掺杂SiC薄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技术、物理性质测试系统对薄膜的结构、组分和磁性能进行研... 目的从原子水平探究Mn掺杂SiC薄膜的磁性起源。方法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不同掺杂浓度的Mn掺杂SiC薄膜,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光电子能谱、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吸收精细结构技术、物理性质测试系统对薄膜的结构、组分和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晶体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1200℃退火后的薄膜形成了3C-SiC晶体结构,且随着Mn掺杂浓度的增加,3C-SiC晶体的特征峰向低角度移动。在Mn掺杂浓度(以原子数分数计)为3%,5%,7%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以Mn2+的形式存在;而在9%Mn掺杂的SiC薄膜中,则有第二相化合物Mn4Si7形成。局域结构分析表明,薄膜中均不存在Mn金属团簇和氧化物,在3%,5%和7%Mn掺杂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主要以代替C位的形式进入3C-SiC晶格中,而在9%Mn掺杂的薄膜中,掺杂的Mn原子以C替位形式和Mn4Si7共存。磁性测试表明,制备的Mn掺杂SiC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Mn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加。结论薄膜的室温铁磁性是本征的,磁性来源与掺杂的Mn原子以Mn2+取代SiC晶格中C位后导致的缺陷有关,符合缺陷导致的束缚磁极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SIC MN掺杂 铁磁性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