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胁迫下植物的逆境蛋白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明功 朱自学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共3页
在冷胁迫时,植物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已有蛋白或新合成的一些蛋白,来维持常温下才能进行的一些新陈代谢。由于这些蛋白在冷环境下表现活跃,对植物度过逆境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通称为植物逆境蛋白。本文就植物冷胁迫下的逆境蛋白的产生... 在冷胁迫时,植物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已有蛋白或新合成的一些蛋白,来维持常温下才能进行的一些新陈代谢。由于这些蛋白在冷环境下表现活跃,对植物度过逆境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通称为植物逆境蛋白。本文就植物冷胁迫下的逆境蛋白的产生、分布、特点及生物学功能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逆境蛋白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怀攀 纪秀娥 +2 位作者 刘天学 史留功 李潮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30-1436,共7页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onjugated)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bound)多胺(polyamine,PA)与渗透胁迫的关系。结果发现,渗透胁迫7 d...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onjugated)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bound)多胺(polyamine,PA)与渗透胁迫的关系。结果发现,渗透胁迫7 d,农大108的fSpd和fSpm的含量显著(P<0.05)上升,而掖单13的fPut的升幅显著(P<0.05)。用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农大108,显著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伤害,用外源Spd处理掖单13,则显著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渗透胁迫下,农大108幼苗叶片中AS-conjugated-PA和AIS-bound-PA的上升幅度都显著大于掖单13。用转谷氨酰胺酶(TGase)抑制剂菲咯啉(o-Phen)处理,则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AIS-bound-PA含量的上升,并加重了渗透胁迫的伤害。上述结果说明,玉米幼苗叶片中的fSpdf、Spm、AS-conjugated-PA和AIS-bound-PA的升高有利于增强幼苗的抗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多胺形态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与大豆幼苗叶片多胺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炳义 牛明功 +2 位作者 王启明 李潮海 刘怀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1-886,共6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渗透胁迫下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和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幼苗叶片的三种不同形态多胺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 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AS-CC)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渗透胁迫下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和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幼苗叶片的三种不同形态多胺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 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AS-CC)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AISCC))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种游离态多胺:腐胺(fPut)、亚精胺(fSpd)和精胺(fSpm)均在渗透胁迫条件下上升,但是豫豆24号的fSpd和fSpm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而豫豆6号的fPut的升幅明显大于豫豆24号。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豆24,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加重了渗透胁迫的伤害;外源Spd处理豫豆6号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诱导的fSpd和fSpm的增加,并且减缓了渗透胁迫的伤害。统计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fPut的比值与相对干重增长率(RDWIR)呈显著正相关。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叶片的AISCC-P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菲咯啉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所诱导AISCC-PAs的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渗透胁迫对幼苗的伤害。渗透胁迫也引起了幼苗叶片中ASCC-PAs含量的上升,但是在两个大豆品种之间的上升幅度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条件下,大豆幼苗叶片的fSpd、fSpm及AISCC-PAs含量的上升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的抗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多胺形态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天学 常加忠 +1 位作者 李敏 刘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255,共4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较秸秆焚烧前土壤提取液培养的种子明显提高,但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焚烧前处理无差异;幼苗芽长、胚根长和须根数与秸秆焚烧前处...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较秸秆焚烧前土壤提取液培养的种子明显提高,但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焚烧前处理无差异;幼苗芽长、胚根长和须根数与秸秆焚烧前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苗鲜重和苗干重均明显减少;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活性较秸秆焚烧前处理明显下降,胚乳储藏物质转化率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秸秆焚烧前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揭示秸秆焚烧土壤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不大,但不利于小麦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秸秆 土壤提取液 小麦 萌发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胜 刘怀攀 +1 位作者 陈龙 刘友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对亚精胺(spermidine,Spd)在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幼苗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品种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处理时,其叶片中的Spd含量明显大于不抗旱的豫豆6号。用Spd合成的抑制剂MGBG处理豫豆24号,则导致Spd含量下降和抗性的降低... 对亚精胺(spermidine,Spd)在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幼苗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旱品种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处理时,其叶片中的Spd含量明显大于不抗旱的豫豆6号。用Spd合成的抑制剂MGBG处理豫豆24号,则导致Spd含量下降和抗性的降低,外源Spd又可逆转MGBG对豫豆24号在渗透胁迫下的伤害。外源Spd可以明显提高豫豆6号的叶片内Spd含量,并相应提高其抗性。以上结果表明,Spd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渗透胁迫 亚精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根尖线粒体ATPase活性与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胡炳义 周琳 +2 位作者 杜红阳 刘友良 刘怀攀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2,共3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豫豆24(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如下: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 以抗旱性不同的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豫豆24(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为材料,研究在聚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线粒体ATPase水解活性与膜上非共价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关系。结果如下:渗透胁迫条件下,抗性强的豫豆24的ATPase活性下降的幅度明显小于抗性弱的品种豫豆6号,而豫豆24的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亚精胺(Spd)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豫豆6号。外源Spd处理,明显促进了豫豆6号在胁迫条件下非共价结合Spd含量的增加,同时抑制了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显著抑制了豫豆24在胁迫条件下膜上非共价结合Spd的增加,同时促进其在胁迫条件下ATPase活性的降低,从而明显降低了豫豆24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线粒体膜上非共价结合的Spd可能通过维持ATPase活性的稳定来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多胺 大豆 渗透胁迫 线粒体膜 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宋维贤 杜红阳 +1 位作者 刘怀攀 李潮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70,共5页
研究了亚精胺(Spd)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浚单20(抗旱性较弱)幼苗生长和有机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浚单20受伤害程度较强,但外施Spd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干... 研究了亚精胺(Spd)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浚单20(抗旱性较弱)幼苗生长和有机渗透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浚单20受伤害程度较强,但外施Spd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其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同时也促进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上升,缓解胁迫效果明显优于农大108。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外源Spd可能是通过提高有机渗透物质含量而提高抗渗透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渗透胁迫 玉米 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结合态多胺对渗透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怀攀 朱自学 刘友良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 NCC)多胺(polyamines 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 PIS...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 NCC)多胺(polyamines 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 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的NCC-亚精胺(spermi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扬麦9号的NCC-精胺(spermine Spm)含量明显下降,而豫麦18的NCC-Spm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扬麦9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扬麦9号小麦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麦1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麦18小麦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小麦幼苗的抗性。结果表明小麦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NCC-Spm、PISCC-Spd和PISCC-Put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小麦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多胺 小麦 渗透胁迫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天学 刘怀攀 刘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4,57,共3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麦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绿豆种子活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利于幼苗生长,侧根数、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关键词 幼苗生长 种子萌发 提取液 绿豆 土壤 秸秆焚烧 叶片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净光合速率 种子活力 水培法 麦秆 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抗氧化非酶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怀攀 牛明功 +1 位作者 刘天学 李潮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d)和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2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d)和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2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而农大108幼苗叶片Spd、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掖单13。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处理掖单13,不仅明显提高其幼苗叶片的Spd含量,而且ASA和GSH含量也明显提高,而其H2O2和MDA则明显下降;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农大108,则明显抑制其在渗透胁迫下叶片中的Spd,ASA和GSH含量的上升,而明显促进其H2O2和MDA含量的上升。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的Spd减轻活性氧对幼苗伤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ASA和GSH等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而降低活性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玉米 亚精胺 抗氧化非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与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自学 古红梅 +1 位作者 杜红阳 刘怀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8111-8113,共3页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大豆 亚精胺 抗氧化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亚精胺与抗氧化酶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怀攀 纪秀娥 +2 位作者 杜红阳 刘友良 白宝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机理,在渗透胁迫下,研究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中亚精胺(Spd)含量与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机理,在渗透胁迫下,研究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中亚精胺(Spd)含量与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2 d,扬麦9号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豫麦18,豫麦18幼苗叶片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扬麦9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了扬麦9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也明显抑制其MDA含量的上升。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预处理豫麦18,再进行渗透胁迫,则明显抑制其渗透胁迫下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以及Spd含量的上升,也明显促进了MDA含量的上升。从而表明,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Spd可能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渗透胁迫 亚精胺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结合态亚精胺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怀攀 纪秀娥 杜红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37-2539,共3页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品种豫豆24号(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NCC-Spd)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PISCC-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的NCC-Spd和PISCC-Sp...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品种豫豆24号(抗旱性较强)和豫豆6号(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亚精胺(NCC-Spd)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PISCC-Sp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豫豆6号的NCC-Spd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豆24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豫豆6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豫豆6号大豆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豫豆24号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豫豆24号大豆幼苗的抗性;PISCC-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Spd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大豆幼苗的抗性。表明大豆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和PISCC-Spd水平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大豆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亚精胺 大豆 渗透胁迫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结合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怀攀 胡炳义 +1 位作者 刘天学 李潮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幼苗类囊体膜上非共价结合态(Noncovalently conjugated,NCC)多胺(Polyamines,PAs)和高氯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Perchloric 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PISCC)多胺(PA)含量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下,抗旱性弱的掖单13的NCC-亚精胺(Spermidine,Spd)、PISCC-腐胺(Putrescine,Put)和PISCC-Spd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掖单13的NCC-Put含量明显上升,NCC-精胺(Spermine,Spm)含量明显下降,而农大108的NCC-Put和NCC-Spm含量变化不明显。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了渗透胁迫下掖单13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提高了掖单13玉米幼苗的抗性;Spd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MGBG处理,则明显促进了渗透胁迫下农大108类囊体膜上NCC-Spd含量的下降,也降低了农大108玉米幼苗的抗性。PISCC-PAs生物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o-phen处理,促进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PISCC-PAs含量的下降,而且明显降低了玉米幼苗的抗性。表明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上NCC-Spd、PISCC-Spd和PISCC-Put在胁迫条件下的稳定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适应渗透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结合态多胺 渗透胁迫 类囊体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胺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维贤 杜红阳 +2 位作者 常云霞 刘怀攀 李潮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92-2293,共2页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渗透胁迫7 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农大108;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在胁迫条件下掖单13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其在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论]外源Spd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胁迫 玉米 多胺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离子芥CBF/DREB1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表达(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同文 王红星 +1 位作者 刘天学 李潮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7-1513,共7页
以冷胁迫和脱水处理的高山离子芥幼叶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获得1条新的C重复/脱水应答元件结合因子(CBF/DREB1)基因(CbCBF,登录号AY994127)。该基因含6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该蛋白具有一个AP2 DAN结合... 以冷胁迫和脱水处理的高山离子芥幼叶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获得1条新的C重复/脱水应答元件结合因子(CBF/DREB1)基因(CbCBF,登录号AY994127)。该基因含65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1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该蛋白具有一个AP2 DAN结合域,一个核定位信号和碳端酸性激活域。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CbCBF蛋白与拟南芥及其他植物CBF具有较高的相似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CbCBF基因不能被冷处理诱导表达,但可被脱水和ABA处理快速诱导;同时发现CbCBF基因也能被紫外辐射和机械刺激诱导表达。表明高山离子芥CbCBF基因可能参与应答多种非生物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离子芥 CBF/DREB1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脱水过程中不同形态多胺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炳义 刘怀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68-3468,3480,共2页
为了探讨多胺的功能,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大豆(Glycine maxL.)种子在成熟脱水过程中3种不同形态(游离态,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C;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CC)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 为了探讨多胺的功能,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大豆(Glycine maxL.)种子在成熟脱水过程中3种不同形态(游离态,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SCC;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ISCC)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fPut的变化不明显,而fSpd和fSpm的水平明显上升。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s)、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AISCC-Spd)的含量明显升高。结果表明,fSpdf、Spm、ASCC-PAs、AISCC-Put和AISCC-Spd在大豆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子 脱水 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棉种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刘天学 常加忠 刘萍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麦秆焚烧 土壤提取液 棉花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土壤有机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焚烧土壤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9
作者 刘天学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5年第2期49-49,共1页
种子活力是种子萌发的生理基础,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生理生化条件,而且与各种因子组成的微观环境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系统是土壤和农作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土壤中的水、气、热、肥以及来自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他感... 种子活力是种子萌发的生理基础,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的生理生化条件,而且与各种因子组成的微观环境密切相关。农田生态系统是土壤和农作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土壤中的水、气、热、肥以及来自植物和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他感化学物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而土壤经秸秆焚烧后,土壤pH、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等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小麦种子萌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生长 秸秆焚烧 小麦 提取液 农田生态系统 微生物代谢 微生物数量 种子萌发期 生理基础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 微观环境 复杂系统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化学物质 土壤pH 农作物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