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等熵效率建模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哲铭 陶乐仁 +1 位作者 黄理浩 章轻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通过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实验台,分析频率、压比、吸气过热度、吸气干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等熵效率的影响机理以及变化规律,并建立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等熵效率模型。结果表明:等熵效率随压缩机吸气过热(10 K)... 通过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实验台,分析频率、压比、吸气过热度、吸气干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等熵效率的影响机理以及变化规律,并建立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等熵效率模型。结果表明:等熵效率随压缩机吸气过热(10 K)至湿压缩段(吸气干度约0.9)不断减小,其减小幅度在8%—10%之间,且湿压缩段减小斜率大于吸气过热段;相同压缩机吸气状态,压缩机等熵效率分别随频率和压比的升高而减小,两者减小幅度均为非等比减小;相同压缩机吸气状态,冷凝温度变化对等熵效率的影响程度远高于蒸发温度。经实验验证,所建变频滚动转子压缩机变吸气状态等熵效率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最大相对误差和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85%、0.0162%,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滚动转子 等熵效率 两相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俊林 王志宽 马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631-634,共4页
通过静压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静载荷试验研究,依据Q-S曲线等试验成果给出单桩极限承载力,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单桩极限承载力和终压力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两者之间的相关估算方法,为静压管桩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静压管桩 静载试验 单桩极限承载力 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艳 王俊林 潘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4,共2页
以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4组静载荷试验数据为实例,对桩的荷载—沉降关系分别建立GM(1,1)模型及GM(1,1)新陈代谢模型进行对比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新陈代谢模型能及时补充桩顶位移新信息,同时去掉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以某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4组静载荷试验数据为实例,对桩的荷载—沉降关系分别建立GM(1,1)模型及GM(1,1)新陈代谢模型进行对比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新陈代谢模型能及时补充桩顶位移新信息,同时去掉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利用GM(1,1)新陈代谢模型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及单桩承载力进行预测,得出试验不彻底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及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分别为540、450 kN,其相应桩顶位移量分别为37.3、14.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复合地基 GM(1 1)模型 静载荷试验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工况下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健 任连伟 +1 位作者 马艳 任军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5-672,690,共9页
结合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冬季工况下流速、布桩形式等因素对微型钢管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效率增幅随流速的增加成非线性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就本项目微型钢管桩而言,... 结合微型钢管桩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冬季工况下流速、布桩形式等因素对微型钢管能量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热效率增幅随流速的增加成非线性增长且最终趋于稳定,就本项目微型钢管桩而言,最佳流速为0.51~0.77m/s;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约为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的53.8%,不会导致桩体破坏;桩身轴向最大附加拉应力与温度改变之间的关系约为σ_T=110Δ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微型钢管桩 数值模拟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砂土液化指标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翔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58-161,168,共5页
将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到砂土液化预测中,以国内外173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震级M、有效应力σ′0、平均粒径D50、修正的CPT锥尖阻力qc1和地震剪应力比SSR5个指标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对砂土液化指标的敏感性... 将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到砂土液化预测中,以国内外173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选择震级M、有效应力σ′0、平均粒径D50、修正的CPT锥尖阻力qc1和地震剪应力比SSR5个指标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对砂土液化指标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8%,其概率表达式可用于砂土液化预测;各指标的敏感性排序为M>qc1>σ′0>D50≈SRR;σ′0和qc1指标与砂土液化的相对危险性呈负相关趋势,以qc1指标敏感性较大,M、D50、SRR指标与砂土液化的相对危险性呈正相关趋势,以M敏感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指标敏感性 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 优势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