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与810 nm激光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罗顺利 张淼鑫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对比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810 nm激光光凝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4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UCP组(20例)和810激光组(20例)。UCP组患者行UCP治疗,810... 目的对比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和810 nm激光光凝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0例(4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UCP组(20例)和810激光组(20例)。UCP组患者行UCP治疗,810激光组患者行经巩膜睫状体810 nm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于术前及术后1 d、2周和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变化;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的阻力指数(RI)和最大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和视力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2周和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且UCP组低于810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UCP组患者RI、PSV和NRS评分均低于810激光组,视力优于810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至随访期末,UC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与810激光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P较经巩膜睫状体810 nm激光光凝术更能够帮助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有效降低眼压和恢复视力、减轻疼痛,且安全性与810 nm激光光凝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810 nm激光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近视回退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牛玉坤 李援东 +5 位作者 王卫群 许泽广 田英 于瑞 王猛 童凤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防治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第1天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屈光度在0~-0.75D患者78例(78眼)...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在防治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第1天主觉验光等效球镜屈光度在0~-0.75D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39眼)和对照组39例(39眼)。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10d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滴眼1个月。研究组术后除常规用药外,术后第1天增加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滴眼1个月。术前、术后10d、1个月、3个月进行眼压和主觉验光检查,OrbscanⅡ测量角膜后表面前移量(Diff差值)。结果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9.61±2.90)mmHg(1kPa=7.5mmHg)、(9.97±2.50)mmHg、(10.61±2.90)mmHg,与对照组比较[(11.69±2.60)mmHg、(11.99±3.07)mmHg、(10.92±2.65)mmHg],术后10d、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后表面Diff差值分别是(9.56±6.66)μm、(10.72±6.70)μm和(14.11±4.66)μm,对照组分别为(19.57±7.76)μm、(20.24±7.37)μm和(20.10±6.98)μ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34.236,P=0.000);两组术后同时间点Diff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术后10d、1个月和3个月时等效球镜屈光度分别为(-0.46±0.28)D、(-0.61±0.34)D和(-0.75±0.21)D,对照组分别为(-0.67±0.23)D、(-0.93±0.23)D和(-1.05±0.29)D,两组术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能阻滞角膜后表面前移,降低近视屈光度,是预防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屈光回退 噻吗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补片植入物在眶内成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援东 陈永森 +3 位作者 许泽广 刘德成 刘懿 王慧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0-551,共2页
目的观察Ⅱ期HA义眼胎眶内植入的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对36例需行Ⅱ期义眼胎眶内植入和原义眼胎眶内植入后并发眼胎暴露者,用涤纶补片包裹HA义眼胎行眶内植入治疗.随访1~3年.结果31例Ⅰ期愈合,5例前部球结膜和筋膜局部愈合不良... 目的观察Ⅱ期HA义眼胎眶内植入的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对36例需行Ⅱ期义眼胎眶内植入和原义眼胎眶内植入后并发眼胎暴露者,用涤纶补片包裹HA义眼胎行眶内植入治疗.随访1~3年.结果31例Ⅰ期愈合,5例前部球结膜和筋膜局部愈合不良,其中4例经单纯修复后愈合,另1例未经特殊治疗自行愈合.结论涤纶补片是包裹HA义眼胎的巩膜最佳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涤纶片 眶内植入物 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21
4
作者 罗顺利 许泽广 梁春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56例(5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A组视力提高者10眼(35.7%),不变者16眼(57.1%),下降者2眼(7.2%);B组视力提高者3眼(10.7%),不变者17眼(60.7%),下降者8眼(28.6%);两组视力提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率较B组高。A组手术成功率为92.9%,显著高于B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2周、3个月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均显著低于B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显著低于B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康柏西普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睫状体冷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启珍 徐传赏 罗顺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联合改良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泪道阻塞患者64例(64眼),在激光疏通的基础上,同时行改良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置管3个月以上,定期冲洗。结果随访6~12个月,64眼中治愈50眼,好转10眼,无效4眼,无1例发...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联合改良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泪道阻塞患者64例(64眼),在激光疏通的基础上,同时行改良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置管3个月以上,定期冲洗。结果随访6~12个月,64眼中治愈50眼,好转10眼,无效4眼,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对泪道阻塞采用Nd:YAG激光疏通,联合改良泪道置管术,能较好的防止泪道再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ND:YAG激光 改良泪道置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王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8-690,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38.9±3.2)mmHg(1kPa=7.5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显著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冷凝 睫状体冷凝 改良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复舒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传赏 陈永森 王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观察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应用贝复舒的效果。方法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成治疗组70眼和对照组30眼,治疗组应用贝复舒,对照组应用角膜宁,疗程10d。对比观察2组角膜创面愈合与角膜缘血管翳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局部创面... 目的观察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应用贝复舒的效果。方法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00例100眼随机分成治疗组70眼和对照组30眼,治疗组应用贝复舒,对照组应用角膜宁,疗程10d。对比观察2组角膜创面愈合与角膜缘血管翳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局部创面1周内全部愈合,术后6月3眼形成角膜缘血管翳;对照组1周内22眼愈合,术后6月20眼形成角膜缘血管翳。2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贝复舒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复舒 真菌 角膜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白内障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永杰 罗顺利 雷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76眼)80~103岁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0.3者...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76眼)80~103岁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0.3者分别为64眼、67眼,≥0.5者分别为54眼、65眼.角膜内皮水肿11眼,后囊破裂2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宜高龄老人白内障患者.而且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较低.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白内障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126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爱琴 罗顺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9期695-696,共2页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记录的12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87.3%(110/126),远期正位率为80.8%(76/94...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记录的12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87.3%(110/126),远期正位率为80.8%(76/94)。术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视功能。结论及时手术治疗外斜视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手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勤 罗顺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抗青光眼手术的160例(220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前眼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75眼)、B组(78眼)、C组(67眼),各组患者分别行小梁切除术... 目的比较不同抗青光眼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抗青光眼手术的160例(220眼)患者资料,根据术前眼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75眼)、B组(78眼)、C组(67眼),各组患者分别行小梁切除术(42眼、26眼、22眼)、巩膜咬切术(25眼、28眼、25眼)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8眼、24眼、20眼)。术后随访时间1~12个月,记录患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220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者共86眼(39.1%),其中行小梁切除术者42眼(46.7%),行巩膜咬切术者31眼(39.7%),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者13眼(25.0%);3种术式之间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显著低于其他2种术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2种术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之间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原因不明,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术前眼压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低,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及原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巩膜咬切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晶状体囊的处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春正 李援东 雷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42-443,共2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的作用。方法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30例30眼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不同分2组。保留后囊组:13眼术前检查为非外伤性...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的作用。方法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30例30眼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白内障手术方式不同分2组。保留后囊组:13眼术前检查为非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保留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并保留前囊。8眼行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保留后囊组:13眼均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后囊;保留前囊组:17眼中除3眼原有晶状体前囊小破口外,14眼保留了完整的晶状体前囊。术后随访6~24月,平均9月,无1眼发生角膜变性,近期一过性高眼压3眼,8眼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良好。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中保留前囊或后囊可减少角膜变性、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并有利于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切除术 玻璃体切割术 前囊 后囊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上睑肌超常量缩短治疗复发性上睑下垂30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慧 王峰 +2 位作者 张五岳 郭素梅 刘爱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26-326,共1页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缩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眼睑缺损一家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朝晖 陈永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眼睑缺损 先天性 家系 家族性发病 罕见 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王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 目的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改良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智 王志勇 高永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眼和对照组28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6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眼和对照组28眼。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术后2组早期视力差异无显著性。6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3眼,对照组8眼,2组差异显著(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55mmHg,1kPa=7.5mmHg)观察组32眼,对照组20眼。对照组有5眼眼压在30mmHg以上,需手术治疗。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组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粘连≥3/4象限、眼压不易控制者,应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效果更加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王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2个月眼压分别为(13.4±2.8)mmHg(1kPa=7.5mmHg)、(15.8±3.7)mmHg,与术前(35.6±6.3)mmHg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分别占90.5%、95.2%。术后3个月、6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仅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滤过泡瘢痕化,经局部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仍大于21mmHg;所有患眼均无明显并发症和羊膜移植排斥反应。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小梁切除术 羊膜移植 难治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永森 罗顺利 +1 位作者 王峰 雷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0期783-784,共2页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结果40眼全部植...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6例40眼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结果40眼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个月,视力≥0.6者5眼,0.5~0.6者23眼,0.3~0.5者10眼,≤0.3者2眼。20眼出现不同程度炎性反应,经5d-3周治疗均消失。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人工晶状体 葡萄膜炎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春正 李援东 +2 位作者 刘全喜 王朝晖 丁莉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42例(14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巩膜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 目的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42例(14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巩膜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42眼全部一次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下液1d吸收者98眼,2~3d吸收者4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访3~6月,复发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显微手术 视网膜下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矫正手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78例,根据外斜视类型及斜视度大小选择手术方式,分别行双眼外直肌后退缩短术、单眼外直肌后退缩短加内直肌缩短术与双...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矫正手术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78例,根据外斜视类型及斜视度大小选择手术方式,分别行双眼外直肌后退缩短术、单眼外直肌后退缩短加内直肌缩短术与双眼外直肌后退缩短加内直肌缩短术,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三级视功能测定,检查双眼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Ⅲ级视功能,观察术后1周及12个月时眼位。结果术前无双眼视功能者40例、具有Ⅰ级视功能者38例、具有Ⅱ级视功能者22例。术后1周无双眼视功能者、具有Ⅰ级视功能者、具有Ⅱ级视功能者分别31例、47例、32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14例、64例、40例;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具有远立体视者19例,近立体视者19例,术后1周分别为25例、22例,术后12个月分别为38例、34例;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正位64例,轻度欠矫8例,轻度过矫6例;术后12个月正位65例,轻度欠矫7例,轻度过矫5例,明显欠矫1例。结论及时行矫正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尤其是立体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囊虫病的眼部损害症状及其诊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恩东 丁宁 +1 位作者 苏建 崔国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眼部损害 症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