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陈小龙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 目的 探究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与闭合复位固定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SF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72例SFH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将34例行闭合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闭合组,另38例行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术的患儿设为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肘关节功能、术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闭合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闭合组(P<005);术后3个月,小切口组肘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闭合组,肘关节旋前角、旋后角、屈曲角、伸展角大于闭合组(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肘前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小儿SFH,能减少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形态与功能,且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固定 小切口 切开复位固定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海建 刘丁硕 赵云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15-1419,共5页
目的对比前、后侧手术入路治疗陈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翻修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47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前外侧截骨入路(24例... 目的对比前、后侧手术入路治疗陈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并整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翻修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共47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经前外侧截骨入路(24例);B组,经后方入路(23例)。初次手术至翻修手术间隔6~12个月(平均9.6个月)。两组患者分别经前外、后方入路行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Rasmussen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7个月。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Rasmussen评分、HS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侧入路相比,经前外侧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患者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均良好,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截骨术 关节畸形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明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7期3242-3243,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骨盆骨折患者采用个体化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 目的总结分析骨盆骨折患者采用个体化干预对其营养状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周口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5±2.8)、(21.8±3.0)d;短于对照组的(16.3±3.1)、(25.4±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和ALB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营养干预 骨盆骨折 营养状况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向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Pilon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公社 喻景奕 张向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1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对软组织的评定指导复杂性Pilon骨折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Ⅲ型Pilon骨折48例,将单纯肿胀者及肿胀伴清亮水泡者24例归为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肿胀伴有皮肤擦伤或伴有血性水泡者及开放性皮... 目的探讨通过对软组织的评定指导复杂性Pilon骨折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7月—2013年9月Ⅲ型Pilon骨折48例,将单纯肿胀者及肿胀伴清亮水泡者24例归为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肿胀伴有皮肤擦伤或伴有血性水泡者及开放性皮肤撕脱伤24例归为B组给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随访术后的复位及临床疗效,将A组和B组给予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A组的放射学评定:解剖复位15例,复位可7例,复位差2例,B组的放射学评定:解剖复位14例,复位可8例,复位差2例,P>0.05。A组的治疗效果评价:优16例,良4例,可3例,差1例,B组的治疗效果评价:优15例,良5例,可3例,差1例,P>0.05。结论将复杂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还是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可依据软组织的单纯肿胀者及肿胀伴清亮水泡者、肿胀伴有皮肤擦伤或者伴有血性水泡者及开放性皮肤撕脱伤作为组织评判的依据,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做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手术方案 内固定 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云昌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3期56-56,共1页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研究组和螺钉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疗法,统计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钢板研究组和螺钉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疗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是(225±13)mL,引流量是(115±12)mL,手术时间需要(95±15)min,住院时间(15±5)d;对照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是(316±105)mL,引流量(134±8)mL,手术时间花费(127±22)min,住院时间持续(17±4)d。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引流量、所需时间各方面和对照组相比都要明显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愈合时间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更明显,使用价值更高,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喻景奕 张向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1个椎体,其中20例31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另有20例30个椎体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观察比较PVP组和PKP组术前术后VAS评分情况及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椎体高度变化、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KP,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增加与术后1年随访伤椎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48.4%,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25%、20%,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PKP复位效果良好,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与PKP无明显差异,但其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明显,临床上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P PKP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喻景奕 张向东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87-189,202,共4页
目的讨论跟骨骨折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且在同一时间段选取30例没有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后骨折恢... 目的讨论跟骨骨折后,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且在同一时间段选取30例没有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后骨折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Bohler角和Gissan角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Maryland评分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时间为(189.3±81.5)d、Bohler角和Gissan角恢复情况分别为(40.2±4.02)°与(122.6±8.91)°,对照组结果分别为(165.4±66.2)天、(28.4±5.21)°、(149.4±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有2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Maryland评分中实验组总优率比对照组总优率高出22.5个百分点。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在选定最佳治疗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程度、类型等进行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患者愈后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跟骨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