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洪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2期6037-6039,共3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 目的分析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接受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体温正常、第1次排便、腹痛腹胀消失、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CT、CRP、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CD4+T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SAP,能增强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减轻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注射用生长抑素 杂合式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洪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7期164-165,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7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复苏成功后、治疗24h后、治疗72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本院47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复苏成功后、治疗24h后、治疗72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情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复苏后CK-MB、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均有心律失常发生,治疗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可有效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促进损伤心肌恢复,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心肺复苏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ICU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崔慧 赵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护理疗效。方法 60例ICU患者,均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60例ICU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有创动脉压监测,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5.1±1.2)d;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检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护理疗效。方法 60例ICU患者,均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 60例ICU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有创动脉压监测,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5.1±1.2)d;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血栓或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能够及时、准确、持续性的反映ICU患者的血压变化及血气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动脉压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2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洪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ASOP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P加HD治疗,分析两组...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加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ASOP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P加HD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ICU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SOP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HP加HD治疗能迅速清除体内毒物,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是抢救ASOPP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丹 王婷婷 申秋月 《内科》 2022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究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行iTBS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皮质兴奋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量表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SSA量表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MMSE量表、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患侧RMT、ME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TBS治疗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和皮质层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认知功能 皮质层 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崔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286-287,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检索、小组讨论、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来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一个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当中,其回收率91...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检索、小组讨论、函询法以及层次分析法等来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一个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当中,其回收率91.6%、95.4%,权威系数0.865、0.868,协调系数0.175、0.265,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一个包含三项1级指标,21项2级指标和97项2级指标的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护理管理人员采取ICU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护理安全 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感染并发MODS伴ARF中的应用观察
7
作者 刘洪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4期119-119,共1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DF)在救治严重感染并发MODS伴ARF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VVHDF治疗的26例严重感染并发MODS伴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8例,存活率69.2%,治疗24 h后Cr、BUN、PH、K+、IL-6、MAP、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VVHDF)在救治严重感染并发MODS伴ARF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VVHDF治疗的26例严重感染并发MODS伴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8例,存活率69.2%,治疗24 h后Cr、BUN、PH、K+、IL-6、MAP、APACHEⅡ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CVVHDF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效清除代谢产物及炎症介质,改善内环境和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稳定循环,改善脏器灌注,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感染MODSA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的早期EN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影响
8
作者 吴威 管胜伟 罗中旭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sTBI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的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早期EN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营养状态、肠道屏障功能、肠道微生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平均上臂肌围(Mean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血乳酸水平、肠道肠杆菌、消化链球菌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EN支持的sTBI患者中加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稳定肠道微生态,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改善营养状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 早期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