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军伟 赵传印 胡卫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8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果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首次排便时间、肠腔积气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结果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首次排便时间、肠腔积气消失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液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大承气汤 灌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牛四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3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2例行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2例行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通气时间等手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淋巴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及痛苦少,可促进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更快改善,较开放性胃癌根治术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放性胃癌根治术 临床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韩玉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0期253-254,共2页
关键词 新型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 人员沟通 “以人为本” 护理工作 有效沟通 治疗作用 心情舒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S理念导向的护理干预策略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6期4979-4981,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导向的护理干预策略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均接受手术治... 目的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导向的护理干预策略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FTS理念导向的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流调用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STAI、CES-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TAI、CES-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导向的护理干预策略有助于加速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胆囊炎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与双吻合器前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伟 刘众军 卢保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6例(A组),行...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与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58例,其中行腹腔镜拉下式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76例(A组),行腹腔镜双吻合器前切除术患者82例(B组)。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的主要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按徐忠法五项十分的标准评价其肛门排便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排便感觉良可率均高于B组(χ^(2)=4.572,P=0.032;χ^(2)=5.961,P=0.015),A组术后12个月的排便感觉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肛门控制力良可率均高于B组(χ^(2)=7.618,P=0.006;χ^(2)=9.967,P=0.002),A组术后12个月的肛门控制力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713);A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排便次数良可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拉下式直肠超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半年排便功能优于腹腔镜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 腹腔镜双吻合器直肠前切除术 腹腔镜拉下式前切除术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手术在肠瘘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郅树升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9期129-129,13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肠瘘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2月间,我门诊处肠瘘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组16例,男9例,女7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早期通畅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无效行手...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肠瘘患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2月间,我门诊处肠瘘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组16例,男9例,女7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早期通畅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皆治愈,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术后1例肠瘘再发,行二次手术及积极治疗后痊愈,术后切口并发症2例,腹腔感染出血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无效时,转为手术治疗,经一段时间治疗护理后皆治愈,术后切口并发症4例,腹腔感染出血2例,消化系统并发症3例,呼吸系统并发症1例。术后完全经口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肠瘘手术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同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瘘 早期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