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干酪乳酪杆菌菌粉联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赵涵一 曹思佳 +8 位作者 齐嘉宁 边艳青 张家琪 郜宇琦 冯召扬 孙文静 薛玉玲 王雁红 彭丽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2-212,共11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联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学习记忆、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方法:使用高脂饮食建立C57BL/6肥胖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肥胖组、运动组、益生菌干预组和联合...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联合有氧运动对肥胖小鼠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学习记忆、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方法:使用高脂饮食建立C57BL/6肥胖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肥胖组、运动组、益生菌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干预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胰岛素耐量、脂肪含量、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体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水平;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测定及认知功能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的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相比于肥胖小鼠,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和运动联合干预显著减轻小鼠体质量(P<0.05),通过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肪酸合成酶通路的表达减少脂肪过度积累;联合干预极显著降低了肥胖小鼠的胰岛素耐量(P<0.01),并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LPS、IL-6水平和海马体中NF-κB的表达量(P<0.01),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P<0.01),减轻小鼠体内炎症反应;同时,通过上调血清中学习记忆因子cAMP含量(P<0.01)和认知功能蛋白PSD95水平(P<0.01),提高肥胖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此外,联合干预也通过减少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增加ACE指数、Chao1指数与Shannon指数,改善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并有效缓解了小肠绒毛的脱落情况。结论: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联合有氧运动可以减轻小鼠体质量和降低体内脂肪含量,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改善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 肥胖 炎症因子 学习记忆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莉娟 张雪宁 +2 位作者 花晓丹 张彦辉 贾晓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文章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选用脂肪粉、麦芽糊精、乳清蛋白粉、复配矿物质、复配维生素、低聚果糖、花生四烯酸粉剂、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粉剂、核苷酸等原料,采用干法混合... 文章对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选用脂肪粉、麦芽糊精、乳清蛋白粉、复配矿物质、复配维生素、低聚果糖、花生四烯酸粉剂、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藻油粉剂、核苷酸等原料,采用干法混合工艺制备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终产品营养素混合均匀度与干混压力、干混时间、干混频率、干混总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为:Y=3.58-0.165A-0.11B-0.2317C-0.0333D+0.0575B+0.0975AC+0.0150AD+0.1375BC-0.05BD+0.05CD+0.3996A^(2)+0.1746B^(2)+0.8746C^(2)+0.0821D^(2)。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混压力0.605 MPa、干混时间6.397 min、干混频率0.354 s、干混总量56.645 kg,维生素C混合均匀度为3.568%,表明产品的混合均匀性好。采用RSM优化得到的干法工艺参数适合制备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建立的模型可以进行准确可靠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 干法工艺 混合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发酵乳品质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萍萍 卢涵 +5 位作者 蒿静静 周帅康 薛玉玲 张栋 冯丽莉 王世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1,共7页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发酵乳中,但其对发酵乳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价了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a)i797、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a)i77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添加在发酵乳中,但其对发酵乳品质影响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价了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a)i797、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a)i771、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 Ba)i772 3种双歧杆菌与2种发酵剂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加入双歧杆菌的发酵乳发酵速度增快,发酵结束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活菌数出现不同水平的增加,黏度、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β-半乳糖苷酶活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升高(P<0.05),粒径显著减小(P<0.05);加入Ba i797的发酵乳测量指标最好;与第0 d相比,21 d活菌数量减少,黏度、EPS、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P<0.05),持水力、粒径、稳定性、β-半乳糖苷酶活力显著减小(P<0.05)。添加双歧杆菌会打破原有发酵菌种的平衡,促使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相互作用,从而提升发酵乳品质和益生特性,但其相互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双歧杆菌 品质 改善作用 理化特性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菌株特异性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4
作者 赵磊 张栋 刘洋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i797(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i797)是一株具有改善小儿腹泻和消化不良功能的潜在益生菌。通过与其它22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Whole Genome Sequencing-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WGS-SNP)分析,确定了i797菌株位于K1717_01615基因上的一个特异性位点。根据该位点设计引物及探针,基于荧光定量PCR建立了i797菌株的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所选位点可以有效区分i797与其它18株双歧杆菌,且在传代40次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该检测方法对于i797菌株DNA浓度和菌液浓度的灵敏度分别为1.5 pg和10^(4)CFU/mL,重复性和重现性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和6%,并且对于高浓度同亚种菌株ATCC 27673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复合益生菌产品中i797菌株的准确量化分析,为益生菌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合规性评估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 株水平检测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哺乳期犊牛消化的因素及科学饲喂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左雅楠 毛泽楠 +5 位作者 吕昕哲 张清阳 齐格 纪玉凤 陈涛 朱凯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0-64,共5页
犊牛的生理特点复杂,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特别是瘤胃、网胃和瓣胃在初生阶段功能较弱,主要依赖皱胃进行消化,免疫系统也尚未建立完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影响犊牛消化的因素中,液体饲料作为犊牛早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质量... 犊牛的生理特点复杂,其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特别是瘤胃、网胃和瓣胃在初生阶段功能较弱,主要依赖皱胃进行消化,免疫系统也尚未建立完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影响犊牛消化的因素中,液体饲料作为犊牛早期的主要营养来源,其质量和数量对犊牛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固体饲料的组成和物理形态也显著影响犊牛的消化过程,合理的固体饲料摄入有助于促进犊牛瘤胃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本文探讨了犊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液体饲料和固体饲料两方面提出了科学的饲喂策略,以期为犊牛阶段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犊牛 消化 饲喂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之路
6
作者 刘森淼 《中国乳业》 2019年第7期9-10,共2页
近年来,在国家各部委、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乳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产品质量达到史上最好水平,国产奶粉从源头、加工、检测到标准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标准已经高于欧盟等国际标准。除... 近年来,在国家各部委、各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乳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产品质量达到史上最好水平,国产奶粉从源头、加工、检测到标准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标准已经高于欧盟等国际标准。除此之外,被称“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制2018年正式全面实施,市场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数量减少,品牌结构更加清晰,产品责任更加明确,市场环境进一步好转,对确保食品安全、提升行业集中度、净化和规范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婴幼儿配方乳粉 国际标准 市场环境 跨越式发展 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 中国乳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生元的物质基础及其免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悦 纪锡伟 +4 位作者 康志远 薛玉玲 彭丽萍 王世杰 卢涵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6-385,共10页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他成分的制剂,包括代谢产物和菌体成分。与益生菌相比,后生元在稳定性、安全性、标准化和应用范围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因此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后生元的主要物质基础,按照...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他成分的制剂,包括代谢产物和菌体成分。与益生菌相比,后生元在稳定性、安全性、标准化和应用范围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因此迅速吸引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后生元的主要物质基础,按照胞内代谢物、胞外代谢物及菌体成分分类,简述了肽类和蛋白质、胞外多糖、有机酸、短链脂肪酸、磷壁酸等成分的功能特性,同时从菌株类型、培养条件及灭活方式3个方面讨论了对后生元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后生元物质基础,重点阐述了后生元的5种免疫调节机制。该文将为后生元后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元 物质基础 生物活性 影响因素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获时间对饲料桑营养价值及其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8
作者 刘沛含 石瑞荣 +10 位作者 徐宏建 沈宜钊 李妍 马峰涛 张志宏 赵玉萍 李云飞 马宇飞 栗莹敏 李建国 高艳霞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76-3486,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饲料桑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为不同收获时间饲料桑在奶牛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取样间隔5 m以上、留茬高度为10 cm、植株高度为1 m的全株饲料桑,测定其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饲料桑收...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饲料桑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为不同收获时间饲料桑在奶牛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试验选用取样间隔5 m以上、留茬高度为10 cm、植株高度为1 m的全株饲料桑,测定其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饲料桑收获时间分别为5月中旬(MHM)和6月中旬(MHJ)。体外发酵试验选用装有永久性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试验按照收获时间分为2组,分别测定体外发酵6、48 h后营养物质降解率和体外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虽然MHM饲料桑干物质(DM)、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低于MHJ(P≤0.01),但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P)含量极显著高于MHJ(P≤0.01);同时,虽然MHM饲料桑天冬氨酸(Asp)含量显著低于MHJ(P≤0.05),但亮氨酸(Leu)含量显著高于MHJ(P≤0.05)。2)体外试验中,发酵6 h时,MHM饲料桑粗蛋白质降解率(CPD)极显著低于MHJ(P≤0.01)。发酵48 h时,MHM饲料桑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极显著高于MHJ(P≤0.01);MHM饲料桑体外发酵产气量、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低于MHJ(P≤0.05)。发酵6 h时,MHM饲料桑丙酸摩尔比例极显著高于MHJ(P≤0.01);发酵48 h时,MHM饲料桑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MHJ(P≤0.05)。综上所述,MHM相较于MHJ,饲料桑在化学成分上表现为更高的CP和NDIP含量,而NDF和ADF含量较低。在体外发酵试验中,相较于MHJ,MHM饲料桑的纤维降解率更高,CPD较低,表明MHM饲料桑过瘤胃蛋白含量较高,更有利于后肠道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料桑 营养成分降解率 体外产气法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和喷射式超高温瞬时灭菌对牛乳中活性蛋白和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孟繁宇 韩兆盛 +7 位作者 张哲婷 丁浩 卢晓莉 陆淳 马利刚 康志远 王蓓 李妍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80,共11页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UHT)是常用的牛乳杀菌技术,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处理,其中直接式UHT技术由于成本高在乳品行业使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牛乳营养物质和风味需求的升级,直接式UHT技术由于升温... 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UHT)是常用的牛乳杀菌技术,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处理,其中直接式UHT技术由于成本高在乳品行业使用较少。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牛乳营养物质和风味需求的升级,直接式UHT技术由于升温速度快、风味及营养成分损失少的优点,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对比了浸入式和喷射式2种直接式处理技术对牛乳理化性质、活性乳清蛋白含量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较喷射式UHT乳的平均粒径、失稳系数和黏度值均更小,但乳清蛋白变性率高。通过2种萃取方法——箭型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辅助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分析结果,共在UHT乳中检测出5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浸入式UHT乳中检测出50种,喷射式UHT乳中检测出52种。浸入式UHT乳中的酮、醛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比喷射式UHT乳中占比低,而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占比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UHT乳和喷射式UHT乳可根据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区分,说明不同的直接式UHT工艺可能对UHT乳风味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生产奶味更重的UHT乳,可选择喷射式UHT;若生产蒸煮味轻、异味少,且贮藏更为稳定的UHT乳,可选择浸入式UHT。研究结果旨在对乳品企业选择恰当的热杀菌工艺,生产货架期长、营养成分高、风味良好的UHT乳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瞬时灭菌 牛乳 挥发性化合物 理化性质 乳清蛋白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期间不同杀菌乳风味和理化性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繁宇 韩兆盛 +3 位作者 姚欢 赵爽 乔琳雅 王蓓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47,共10页
牛奶杀菌是牛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杀菌方式会改变牛奶的风味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牛奶产品的货架期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作者对原料乳、高温短时巴氏杀菌乳(HTST乳)以及浸入式杀菌乳(INF乳)在4℃贮藏期间理化性质、挥发性... 牛奶杀菌是牛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杀菌方式会改变牛奶的风味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牛奶产品的货架期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作者对原料乳、高温短时巴氏杀菌乳(HTST乳)以及浸入式杀菌乳(INF乳)在4℃贮藏期间理化性质、挥发性化合物以及感官变化进行了研究。在理化性质方面,INF乳在贮藏30 d后pH显著下降,粒径及黏度显著上升(P<0.05)。此外,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以及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对3组牛奶样品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通过GC-O法测出24种化合物。另外,一些酮、醇、内酯类化合物仅在INF乳中测出,如2-壬酮、2-丁醇、δ-十二内酯等。此外,感官评价中INF乳的甜度和奶香味较HTST乳评分更好,但回味也更重。HTST乳和INF乳蒸煮味均较轻。牛奶中醛类化合物总量与感官评价结果相关性较强。该研究结果为原料乳、HTST乳和INF乳的合理贮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巴氏杀菌 浸入式杀菌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芯片评价乳品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维生素D3和雌二醇联合对乳腺癌标志因子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金娟 张耀广 +4 位作者 李兴佳 卢曼会 刘哲 赵海晴 李耘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多项研究表明雌二醇(E2)、维生素D_(3)(VD_(3))和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均对乳腺病发生及身体发育机能调控等具有潜在影响,但目前缺乏三者联合效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品中E2、VD_(3)、IGF-Ⅰ联合效应... 多项研究表明雌二醇(E2)、维生素D_(3)(VD_(3))和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均对乳腺病发生及身体发育机能调控等具有潜在影响,但目前缺乏三者联合效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品中E2、VD_(3)、IGF-Ⅰ联合效应及其对乳腺癌标志因子的调控机制,为科学摄取乳品提供参考依据。依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3套GEO芯片(GSE160497、GSE27220、GSE145787),使用cytoscape3.7.2筛选关键基因,应用R软件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挖掘E2、VD_(3)、IGF-Ⅰ联合效应,探究三者对乳腺癌标志因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E2、VD_(3)、IGF-Ⅰ共同作用DNA复制、染色体合成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信号通路,可使乳腺癌标志因子MUC1表达沉默。E2单独作用可使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核糖体RNA加工蛋白等基因显著下调,可促进MUC1过表达。认为E2可与VD_(3)、IGF-Ⅰ互作维持平衡机体代谢,但过量E2可能激活MUC1乳腺癌标志因子通路,因此特殊人群正常摄入乳品可满足营养及生理需要,但额外补充雌激素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GEO芯片 乳腺癌标志因子 联合信号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制品中选择性分离与计数植物乳杆菌的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耀广 李兴佳 +4 位作者 屈雅莉 柴艳兵 李飞 赵媛媛 杨春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5-129,共5页
根据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产酸能力和碳源利用不同,研制出植物乳杆菌分离计数培养基(LPMRS培养基),通过对9种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单独试验及混合试验,对该培养基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LP-MRS培养基和MRS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计数比... 根据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产酸能力和碳源利用不同,研制出植物乳杆菌分离计数培养基(LPMRS培养基),通过对9种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单独试验及混合试验,对该培养基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LP-MRS培养基和MRS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计数比较,对该培养基是否抑制植物乳杆菌生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培养基可抑制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嗜热链球菌、瑞氏乳杆菌、嗜酸链球菌、婴儿双歧杆菌的生长,并能将植物乳杆菌从干酪乳杆菌群分离开来,且对植物乳杆菌无抑制作用。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LP-MRS培养基 分离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低聚糖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及在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封肖颖 荀一萍 +3 位作者 薛玉玲 杨婉秋 袁庆彬 王世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46,共7页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仅次于乳糖的第二大类碳水化合物成分和第三大营养成分,其组成和含量与母亲的遗传基因特性、泌乳期、地域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免疫、肠道、认知等方面发挥功能。本文对HMOs的组成、结构进...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仅次于乳糖的第二大类碳水化合物成分和第三大营养成分,其组成和含量与母亲的遗传基因特性、泌乳期、地域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免疫、肠道、认知等方面发挥功能。本文对HMOs的组成、结构进行了介绍,汇总了目前添加HMOs的奶粉的临床研究结果,总结了HMOs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并对HMOs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新一代婴幼儿配方粉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 结构 临床研究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洁 沈宜钊 +10 位作者 徐宏建 张志宏 王美美 李妍 赵晓静 赵玉萍 梁紫恒 王猛 孙凤莉 李建国 高艳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7-251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料基础上添加由白坚木单宁提取物(缩合单宁)和栗木单宁提取物(水解单宁)按照2∶1比例混合制成的白坚木单宁与栗木单宁混合物(QTE,单宁总含量≥73%),添加量分别为0.30%(QTE1组)、0.45%(QTE2组)、0.60%(QTE3组)。试验期63 d,试验期间所有犊牛统一断奶,试验最后1天采集瘤胃液。结果显示:1)各QTE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开食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QTE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例、戊酸摩尔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呈二次降低趋势(P=0.05),丙酸摩尔比例有线性升高趋势(P=0.10),丁酸摩尔比例呈二次升高(P=0.03),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例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和P=0.05)。氨态氮浓度以QTE2组最低,丙酸摩尔比例以QTE2组最高;QTE2组丁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ON组和QTE3组(P<0.05);QTE2组异戊酸摩尔比例显著低于CON组和QTE3组(P<0.05)。3)QTE1组、QTE2组和QTE3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以QTE2组最高。4)在门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和QTE1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线性降低(P=0.01),且QTE1组、QTE2组和QTE3组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降低(P=0.01);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单宁可通过提高瘤胃菌群多样性和有益菌相对丰度,优化瘤胃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促进断奶前犊牛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犊牛开食料中QTE的适宜添加量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单宁 瘤胃发酵 菌群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照射下PET阻隔瓶对杀菌乳风味的保护研究
15
作者 付翠霞 陈彩锐 +3 位作者 程晓双 张月恩 董振玲 张丽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30,共9页
目的 研究分析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阻光色油的PET瓶(简称阻光8%PET瓶)包装对杀菌乳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杀菌乳保质期的延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模拟超市货架光照情况,以纯PET瓶和阻光8%PET瓶包装做对比,分析不同贮存期杀菌乳感... 目的 研究分析添加质量分数为8%的阻光色油的PET瓶(简称阻光8%PET瓶)包装对杀菌乳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为杀菌乳保质期的延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模拟超市货架光照情况,以纯PET瓶和阻光8%PET瓶包装做对比,分析不同贮存期杀菌乳感官风味指标变化及特征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 相对纯PET瓶杀菌乳,阻光8%PET瓶杀菌乳,光照3、7 d后两样品关键感官特性指标(奶香气、奶腥味、异味强度)及整体喜好度平均值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阻光8%PET瓶杀菌乳的奶香气、整体喜好度评价均优于纯PET瓶杀菌乳的,奶腥味、异味强度均低于纯PET瓶杀菌乳的。经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醛类化合物对杀菌乳异常风味贡献最大,酸类、酮类、醇类物质贡献较小。结论 阻光8%PET瓶包装能有效延缓光照31 d贮存期杀菌乳产品醛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迅速增加,能一定程度减少部分酸类、酮类、醇类物质的增加,从而减少异常风味,提高产品的喜好度,可一定程度延长杀菌乳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风味化合物 感官评价 阻光色油 PET瓶 光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菌乳风味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丽 陆淳 +4 位作者 卢晓莉 耿云惠 李兴 朱旭萌 张文燕 《中国乳业》 2022年第5期74-78,共5页
如何改善灭菌乳的口感是我国乳品企业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灭菌乳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探索了脱气工艺和均质工艺对灭菌乳口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脱气参数在50℃,0.7 bar;60℃,0.3~0.5 bar;70℃,0.3 bar时,既能保证灭菌... 如何改善灭菌乳的口感是我国乳品企业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灭菌乳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探索了脱气工艺和均质工艺对灭菌乳口感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脱气参数在50℃,0.7 bar;60℃,0.3~0.5 bar;70℃,0.3 bar时,既能保证灭菌乳中的氧残存量≤3 ppm,又能保证香气成分的存留及异味的去除,为最佳脱气参数;研究了不同均质压力对灭菌乳口感及乳脂肪球大小的影响,结合口感测试及产品稳定性观察结果,确定最佳均质压力为150 bar。通过以上工艺条件制得的灭菌乳产品口感新鲜、无异味、奶香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菌乳 风味 脱气 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A和GC-MS-O的不同牧场牛奶感官特性及香气活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颢颖 王亚东 +5 位作者 韩兆盛 王蓓 付翠霞 赵爽 乔琳雅 姚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勾选所有适合项(check-all-that-apply,CATA)法、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对影响4个牧场牛奶感官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CATA问卷结果显示,奶香味、奶油味、香甜味、奶腥味、塑... 采用勾选所有适合项(check-all-that-apply,CATA)法、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对影响4个牧场牛奶感官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CATA问卷结果显示,奶香味、奶油味、香甜味、奶腥味、塑料味、蒸煮味、金属味在4个牛奶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一牧最受参与者喜欢,三牧和四牧的喜好度评分较低。4个牧场牛奶样品通过嗅闻得到14种气味强度不低于1的香气活性物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感官数据、香气活性物质以及牛奶样品进行关联,结果显示:一牧奶香味和奶油味较为突出,与2-庚酮、丁酸、癸酸、己酸等化合物相关性强;二牧具有香甜味,这可能与柠檬烯的浓度有关;三牧的金属味、塑料味、奶腥味突出,与1-辛烯-3-醇有关。四牧与蒸煮味有关,该气味特征主要来自己醛和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场 勾选所有适合项 香气活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的不同饮食模式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卢涵 赵可新 +2 位作者 薛玉玲 马新颖 王世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0-338,共9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由于尿酸生成与排泄失衡所导致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痛风及肾功能损伤。目前我国HUA/痛风的患病率逐年提升,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UA/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由于尿酸生成与排泄失衡所导致的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痛风及肾功能损伤。目前我国HUA/痛风的患病率逐年提升,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UA/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相比存在失调现象,而不同饮食模式可介导肠道菌群影响尿酸水平。本文详细阐述了HUA/痛风病人的肠道菌群特征以及肠道菌群对尿酸的代谢机制,为HUA/痛风的预防、提早诊断和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总结了不同饮食模式对尿酸水平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指导患者通过调整饮食模式有效预防并延缓HUA/痛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肠道菌群 饮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渣肽抗疲劳作用及抗疲劳肽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晶 温志英 韩清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米渣中蛋白质量分数在60%以上,但目前米渣仅用于附加值低的饲料行业。为了提高米渣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米渣进行酶解,酶解的产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具有高蛋白含量的米渣肽。超滤分离得到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 米渣中蛋白质量分数在60%以上,但目前米渣仅用于附加值低的饲料行业。为了提高米渣的功能特性,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碱性蛋白酶对米渣进行酶解,酶解的产物经大孔树脂纯化得到具有高蛋白含量的米渣肽。超滤分离得到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的米渣肽。与灌胃生理盐水、米渣肽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米渣肽组相比,灌胃低相对分子质量(<1 000)米渣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游泳的疲劳时间和小鼠血糖含量,并显著降低血乳酸含量,说明小分子肽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个抗疲劳肽,其序列为Gln-Ser-Pro-Glu-I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渣肽 抗疲劳 色谱分离 抗疲劳肽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蛋白质-多糖基益生菌递送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帅朋 崔玥 +2 位作者 王琳 李达 蒲晓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70-482,共13页
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贮存和胃肠消化等不良环境中易大量失活,导致缺乏足够的活菌量能够顺利到达人体结肠并发挥其益生作用。作为食品中常用的天然生物聚合物材料,蛋白质和多糖可以通过非共价或共价作用组装形成宏观级-微米级-纳米级... 益生菌在食品加工过程、贮存和胃肠消化等不良环境中易大量失活,导致缺乏足够的活菌量能够顺利到达人体结肠并发挥其益生作用。作为食品中常用的天然生物聚合物材料,蛋白质和多糖可以通过非共价或共价作用组装形成宏观级-微米级-纳米级三种尺度结构的益生菌递送体系。其中,水凝胶、微粒、纳米颗粒等体系均已展现出优异的结肠靶向传输功效,但更多关于益生菌活性保持的方法和材料仍待进一步探索。蛋白质-多糖基递送体系已在酸奶、奶酪、饮料等食品中成功运用,其尺度结构决定了益生菌的靶向递送效果和发酵程度对产品品质的改善情况。未来,蛋白质-多糖基递送体系可在设计高效传输的纳米级结构、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共包埋的多功能食品、含活性益生菌的包装材料及新型健康食品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本文以蛋白质-多糖基体系的形成机制为出发点,对常用于递送益生菌的蛋白质-多糖基体系的多尺度结构及在食品中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进行论述,以期为开发含活性益生菌的蛋白质-多糖基食品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糖基 多尺度结构 递送体系 结肠靶向传输 益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