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经典传播的媒介衍变--以《吕梁英雄传》为例
1
作者 康艳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73,共3页
《吕梁英雄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这一红色经典已经成为不同媒介时代反复传播的文本和符号。《吕梁英雄传》历经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社交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媒介生态衍变,在现代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 《吕梁英雄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这一红色经典已经成为不同媒介时代反复传播的文本和符号。《吕梁英雄传》历经了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社交媒介和空间媒介的媒介生态衍变,在现代媒介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被重新书写、叙述、建构,成为一个独特的跨媒介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英雄传》 红色经典 媒介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人与海》中“硬汉”桑地亚哥的复杂心理面向
2
作者 杨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3-56,共4页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自1952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海明威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塑造了一个坚韧且勇敢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形象。从中不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自身极限时的顽强斗争,也深刻揭示了个体在失...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自1952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海明威以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塑造了一个坚韧且勇敢的老渔夫桑地亚哥形象。从中不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和自身极限时的顽强斗争,也深刻揭示了个体在失败、孤独、衰老和死亡面前的复杂心理动态。小说最后描写桑地亚哥与鲨鱼殊死搏斗的情节被选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不仅因其文学艺术性高妙,更在于桑地亚哥身上所展现出的个体心理韧性和人类精神力量之可贵。本文将在整部小说的背景之下,借由心理学的棱镜,透过故事的表层情节,揭开桑地亚哥这位“硬汉”典型的复杂心理面向,探究深藏于文本之下的心理和情感“冰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桑地亚哥 心理学视角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被引量:16
3
作者 贾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Z期69-71,共3页
现代汉语本身的意合性特点造成句法结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语义指向分析将组成成分的语义关系作为着眼点,通过对组成成分间客观存在着的语义关系的描写和解释,揭示出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 现代汉语本身的意合性特点造成句法结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语义指向分析将组成成分的语义关系作为着眼点,通过对组成成分间客观存在着的语义关系的描写和解释,揭示出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应规律,能较好地解释由于汉语意合性造成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对应不一致的现象,对多层面立体研究汉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结构 语义关系 语义指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贾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Z期67-68,共2页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以汉语词汇为代表,汉语词汇是汉语丰富与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而这些汉语词汇则是由一个个的语言符号组成的,语言符号将音与义充分结合起来,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人类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与媒介,这些语言还...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以汉语词汇为代表,汉语词汇是汉语丰富与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而这些汉语词汇则是由一个个的语言符号组成的,语言符号将音与义充分结合起来,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人类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与媒介,这些语言还能够传达出人们的思维与感情,深层次地表现出语言符号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就从汉语的词汇语言符号中探寻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首先对语言符号概念与特性进行分析,然后找出汉语中语言符号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出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 语言符号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现代汉语中的对称结构及其句法功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Z期60-61,共2页
对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格式,其句法形式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该结构多由两个并列的语法单位(包括词和短语)组成,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且大部分对称结构中的词或语素彼此之前关系密切,可构成近义、类义或反义,一般都会... 对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格式,其句法形式特征是显而易见的,该结构多由两个并列的语法单位(包括词和短语)组成,它们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且大部分对称结构中的词或语素彼此之前关系密切,可构成近义、类义或反义,一般都会同时出现,此外,有的对称结构是顺承、转折、因果等关系。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由来和定义出发,对现代汉语对称和对举、并列结构加以辨析,继而探讨现代汉语对称结构的句法功能,以期为更好地研究汉语的特点及发展略尽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对称结构 句法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的回应语及其感谢语类别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勇兵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X期26-27,共2页
随着汉语方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在进一步发展,因此有部分的汉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对汉语方言的回应语和感谢语的组成类别进行研究,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方言回应语和感谢语的基本构成,进而使人们在方言中... 随着汉语方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且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在进一步发展,因此有部分的汉语言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就对汉语方言的回应语和感谢语的组成类别进行研究,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汉语方言回应语和感谢语的基本构成,进而使人们在方言中更好的应用回应语和感谢语。所以本文首先对感谢语及其回应语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加以概述;其次,根据目前语言界对于汉语方言回应语和感谢语的研究成果和方言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深入分析和研究汉语方言的回应语和感谢语的构成类别,以及这些类别所表达和产生的语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回应语 感谢语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水平乡土小说的双重叙事空间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亚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35-36,共2页
葛水平的乡土小说,大多数设置了具有对立意味的双重空间,如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城市大多是作为与乡村对立的幕后背景而隐现在小说文本中。在对困扰现代人的重大问题的关注中,写实和想象以隐性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方式出现在小说文本... 葛水平的乡土小说,大多数设置了具有对立意味的双重空间,如城市与乡村、现实与理想。城市大多是作为与乡村对立的幕后背景而隐现在小说文本中。在对困扰现代人的重大问题的关注中,写实和想象以隐性的二元对立的结构方式出现在小说文本中。在双重空间立体的交汇融合中,蕴含着作品深层的精神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乡村 现实 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何重焕新生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丽妍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8-90,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情感经验与美学精神,经过时间的检验与历史的选择,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人的精神根脉.新媒体时代,纸质阅读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却为中国古代文...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情感经验与美学精神,经过时间的检验与历史的选择,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又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人的精神根脉.新媒体时代,纸质阅读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却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要突破纸质阅读形式,既要构建多元的阅读方式,又要注重不同阅读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在当代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阅读 新媒体 移动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书法专业古代书法教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福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45,共2页
我国高校书法专业的古代书法主要从古代书法史、书法技法、古代书法理论三个方面教学。古代书法史教学紧扣教材,偏重于书法发展脉络的梳理;书法技法教学以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为主,偏重实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古代书法理论教学是薄弱环... 我国高校书法专业的古代书法主要从古代书法史、书法技法、古代书法理论三个方面教学。古代书法史教学紧扣教材,偏重于书法发展脉络的梳理;书法技法教学以书法临摹和书法创作为主,偏重实践,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古代书法理论教学是薄弱环节,侧重古代书法家观点和理论的研读。高校书法专业古代书法教学应开展书法专题教学,扩展书法史教学内容;书法技法与理论解读并进,促进书法创作训练;提升古文阅读能力,弥补自身短板;以书法作品为本,实现书法史、书法理论和书法技法三者融通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专业 古代书法教学 书法作品 书法史 书法技法 书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评《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慧英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I0030-I0030,共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正式颁布,该纲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的课程改革方向和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的教学体系逐渐显现出各种漏洞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正式颁布,该纲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续的课程改革方向和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旧的教学体系逐渐显现出各种漏洞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落后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内容上。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号召“以人为本”,这与生本理念相契合,有助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新课程改革还更为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农村地区推行了十多年,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应试教育 生本理念 教育工作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 主观能动性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模块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苗苗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9-101,共3页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开展语文模块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对语文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优化语文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系统的语文教学体系,着力...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开展语文模块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对语文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优化语文教学资源,构建完整、系统的语文教学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表达等能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理论 语文教学模块化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玉秀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4-56,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到懂、由懂到爱,进而成为古代文学的自觉欣赏者、传播者。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推进教...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文学作品中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到懂、由懂到爱,进而成为古代文学的自觉欣赏者、传播者。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精选篇目,教学方法上突出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主体,教学评价上锚定实绩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绥日报》与晋绥边区文学的“鲁迅传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东红 张雪莹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44,共6页
《晋绥日报》是晋绥边区党的机关报和边区文学最为重要的传播载体。本文通过考察该报对鲁迅的纪念和宣传,特别对其沿着鲁迅的道路进行国民性批判和新国民重塑等方面的实践,探究边区文化和文学中“鲁迅传统”的建构及其导向作用。
关键词 《晋绥日报》 鲁迅传统 国民性批判 新国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文学创作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转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学发展到当代,其呈现形态趋于多样化,同时也衍生出众多的文化产业。范钦林的《文学与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以当代文学创作形态转型为视角》(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一书,主要聚... 文学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学发展到当代,其呈现形态趋于多样化,同时也衍生出众多的文化产业。范钦林的《文学与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以当代文学创作形态转型为视角》(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一书,主要聚焦文学与文化产业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文学创作在文化产业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学创作 人民出版社 创作形态 当代文学 产业关系 精神寄托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寻根”到“先锋”——中国当代文学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亚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从“寻根”到“先锋”——中国当代文学观察》一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熊修雨博士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4月1日正式出版。
关键词 中国当代 文学观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研究所 现当代 文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葛水平小说的乡土特色
16
作者 吴亚琼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61-62,共2页
葛水平的小说对太行山的自然景观、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富有地方风味语言的描绘,给她的小说刻上了鲜明的太行山印记。恶劣的生存环境,简朴的生活方式,磨砺出人性深处金子般的光泽。地域风情的描写背后,蕴含着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 葛水平的小说对太行山的自然景观、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富有地方风味语言的描绘,给她的小说刻上了鲜明的太行山印记。恶劣的生存环境,简朴的生活方式,磨砺出人性深处金子般的光泽。地域风情的描写背后,蕴含着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方言俗语的广泛使用和富有地方特色素材的挖掘,既给予了作家以丰厚的创作养料和激情,也折射出当地人们率直、淳朴、本真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水平 乡土特色 文化心理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情意发展困境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慧英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36期50-53,共4页
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不竭动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情意发展存在专业理想不够坚定、专业情操不够高尚、专业性向不够成熟、专业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解困之路径:一是明确乡村教育目标,坚定专业理想;二是树立乡村教育价... 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不竭动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情意发展存在专业理想不够坚定、专业情操不够高尚、专业性向不够成熟、专业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解困之路径:一是明确乡村教育目标,坚定专业理想;二是树立乡村教育价值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三是参与乡村学校文化建构,重拾专业自信;四是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形成语文教学风格;五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 乡村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美学的文学表达——评葛水平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文丹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了家园意识、场所意识、自然的返魅、诗意的栖居等基本范畴。葛水平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以一种类似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方式,记述了...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提出了家园意识、场所意识、自然的返魅、诗意的栖居等基本范畴。葛水平散文集《河水带走两岸》以一种类似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方式,记述了她的母亲河沁河两岸的人事与物态风俗的变迁,其中诸多内容契合了生态美学的相关命题,比如寻找精神家园,善待生存的环境,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享受慢生活,诗意地栖居、审美地生存等,是生态美学领域一次成功的文本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水平 《河水带走两岸》 生态美学 家园意识 场所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文化在薄弱学校中的价值及其凸显
19
作者 李慧英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27期56-58,共3页
教师文化包含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薄弱学校中的教师文化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功能性缺失,价值作用难以发挥。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革新教育观念开始,整顿学校组织结构、重制学校管理和考核标准,... 教师文化包含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薄弱学校中的教师文化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功能性缺失,价值作用难以发挥。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革新教育观念开始,整顿学校组织结构、重制学校管理和考核标准,从教师自身素养能力上挖潜,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发挥教师文化在薄弱学校中应有的价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文化 薄弱学校 教育观念 整改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