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的飞秒激光加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俊云 赵灼铮 +1 位作者 赵智胜 SOLDATOV Alexander V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5,共7页
在工业压力下合成的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与普通含粘结剂聚晶立方氮化硼相比硬度更高、韧性和热稳定性更好,是铁基元器件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的良好刀具材料。本文应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探索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的加工特... 在工业压力下合成的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与普通含粘结剂聚晶立方氮化硼相比硬度更高、韧性和热稳定性更好,是铁基元器件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的良好刀具材料。本文应用飞秒激光加工技术探索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的加工特性及材料去除机理,首先通过单脉冲实验计算该材料的烧蚀阈值,对不同功率下烧蚀孔的表面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微槽实验研究了飞秒激光参数对微槽尺寸的影响规律,基于微槽的表面形貌分析了材料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新型无粘结剂聚晶氮化硼材料的高精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剂 聚晶立方氮化硼 飞秒激光 去除机理 烧蚀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_(3)H_(6)/N_(2)分离的PDA@PEBA2533膜的制备
2
作者 杜翠花 张茜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伟 周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7-446,共10页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征。考察了PDA沉积时间对膜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索了PDA@PEBA2533膜对不同C3H6浓度的C_(3)H_(6)/N_(2)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及膜的长时间分离稳定性。结果表明,沉积PDA于PEBA2533膜表面有效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当沉积时间不小于24h时,可得到连续的PDA膜层,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膜层逐渐增厚,气体渗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择性持续上升,沉积24h所制备的膜分离性能最佳。增大操作温度和压力,膜对C3H6和N2的渗透速率均增大,C_(3)H_(6)/N_(2)选择性则降低。增大混合气中C3H6浓度,膜对C3H6的渗透速率和选择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所制备的分离性能最好的PDA@PEBA2533膜上,0.2MPa时,对C3H6体积分数为20%的混合气,温度从0℃提高到50℃,C3H6渗透速率从8.25GPU增加到71.42GPU,C_(3)H_(6)/N_(2)选择性从22.92降低至10.14。在130h的气体分离实验中,该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膜与其他分离C_(3)H_(6)/N_(2)混合气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N_(2)混合气 分离 浸渍-旋转法 聚多巴胺@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的断层滑移型岩爆岩体震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光辉 李夕兵 +2 位作者 ZHANG Ping 鲁金涛 董陇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为研究不同震源机制下巷道岩体在断层滑移型岩爆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基于Haskell断层模型开展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处于S波辐射象限的岩体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明显大于处于P波辐射象限的岩体的相应值。分析巷道在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 为研究不同震源机制下巷道岩体在断层滑移型岩爆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基于Haskell断层模型开展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处于S波辐射象限的岩体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明显大于处于P波辐射象限的岩体的相应值。分析巷道在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作用下的岩体震动响应机制,发现岩体处于正断层和逆断层作用时其PPV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远大于受走滑断层作用时的值。处于S波辐射象限的巷道岩体PPV计算值大于KAISER设计尺度率计算结果,同时发现,巷道顶板在受到逆断层作用时易发生失稳垮落,而拱肩和底板则在正断层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断层滑移 改进的Haskell模型 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 巷道支护 设计尺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重和图像的核桃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与分选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大国 赵明 +3 位作者 SHI Yijun 陈俐华 曹成茂 王俊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3-378,357,共7页
针对核桃内部品质不易检测、市场上带壳核桃中劣质核桃比例较高的问题,阐述了根据比重判断核桃内部品质的原理,提出核桃无损检测与分选方案。将摄像工具所采集的核桃图像进行处理、拟合,并估算核桃体积;由称量平台获取核桃质量并换算成... 针对核桃内部品质不易检测、市场上带壳核桃中劣质核桃比例较高的问题,阐述了根据比重判断核桃内部品质的原理,提出核桃无损检测与分选方案。将摄像工具所采集的核桃图像进行处理、拟合,并估算核桃体积;由称量平台获取核桃质量并换算成重量;根据核桃的比重使不同核桃落入不同容器中,或根据核桃冲击力与核桃体积的比值,即比重等效参数对核桃进行检测与分选。在核桃下落到平面时,核桃中分面与平面的夹角相对稳定在60°左右,利用这一特点设置正面、侧面图像采集工具,可较准确地获取核桃的轮廓,从而提高分选精度。该方法可间接检测核桃内部品质,对核桃壳仁、工作环境、操作人员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检测 分选 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OP模型的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俊 向华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点状分布特征的地质灾害不同于呈面域发展的其它类型自然灾害,灾害暴露水平不完全由地质灾害发育水平所决定,人口分布特征对灾害暴露有显著影响,其区域脆弱性的高低主要受灾害暴露水平控制,同时受到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宜昌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技术减灾角度分析,应综合比较分析工程防治、资产转移与人口迁移这三者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经济性;从政策减灾角度分析,应更加关注区域脆弱性更高的地区,防灾减灾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向与人力资源配备等需根据区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做出规划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脆弱模型 地质灾害 暴露水平 社会脆弱性 因子分析 GIS 湖北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添加对无烟煤煤焦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余俊钦 卫俊涛 +2 位作者 丁路 郭庆华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7,共7页
以遵义无烟煤煤焦为气化原料,以稻草灰和棉秆灰为生物质灰添加剂,基于热重分析仪开展焦样-CO_2等温气化实验,以探究生物质灰添加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气化过程焦样固体结构演变对其进行关联解释。研究表明,稻草灰和棉杆灰的... 以遵义无烟煤煤焦为气化原料,以稻草灰和棉秆灰为生物质灰添加剂,基于热重分析仪开展焦样-CO_2等温气化实验,以探究生物质灰添加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气化过程焦样固体结构演变对其进行关联解释。研究表明,稻草灰和棉杆灰的添加有利于提高煤焦气化反应活性,这主要归因于生物质灰添加有利于气化过程煤焦活性矿物质含量增加和碳结构有序度降低。且稻草灰和棉秆灰的添加对焦样气化反应活性的增加幅度随气化温度升高而减小,这可解释为生物质灰添加对气化过程煤焦活性矿物质含量增加和碳结构有序度降低的幅度随气化温度升高而减小。此外,棉秆灰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促进作用较稻草灰更为显著,这主要由于棉杆灰的添加对气化半焦中活性AAEM含量的增加作用以及碳结构石墨化进程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 煤焦 气化特性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多巴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通 陈晶晶 +3 位作者 涂春朝 吉晓燕 陆小华 王昌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14-3822,共9页
超疏水涂层在表面自清洁、流体减阻、防雾防冰冻和微流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工程应用中圆管内表面超疏水涂层微结构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同的剪切应力下将聚多巴胺(PDA)涂层制备到不锈钢圆筒内壁,并... 超疏水涂层在表面自清洁、流体减阻、防雾防冰冻和微流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工程应用中圆管内表面超疏水涂层微结构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同的剪切应力下将聚多巴胺(PDA)涂层制备到不锈钢圆筒内壁,并将正十二硫醇(NDM)修饰到PDA表面,进而制备出PDA/NDM超疏水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仪(C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测试仪(XRD)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PDA沉积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溶液中的PDA颗粒在不锈钢基底上面团聚;第二阶段以PDA颗粒团聚体为基础,PDA进行原位生长,并且生长过程受到剪切应力的控制。不同剪切应力最终生长的形貌有所不同,当剪切应力为1.85 mPa时,涂层表面呈“珊瑚状”小球,粒径大小约15~24μm;而当剪切应力为7.41 mPa时,涂层表面呈“片状”结构,粒径大小约1~4μm。所制备出PDA/NDM涂层润湿角均大于150°,属于超疏水,且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磨性以及耐腐蚀性。本工作对圆管内表面涂层的制备和表面纳微结构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超疏水涂层 剪切应力 接触角 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强化酶电催化CO_(2)转化制甲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博 李放放 +3 位作者 白银鸽 聂毅 吉晓燕 张香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57-3665,共9页
二氧化碳作为典型温室气体和重要的碳源,其利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围绕生物酶催化CO_(2)生成甲醇所面临的问题,如辅酶的再生、CO_(2)低转化率等,对国内外酶电催化和离子液体作为助剂在CO_(2)酶催化,以及离子液体用于CO_(2)电化学... 二氧化碳作为典型温室气体和重要的碳源,其利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围绕生物酶催化CO_(2)生成甲醇所面临的问题,如辅酶的再生、CO_(2)低转化率等,对国内外酶电催化和离子液体作为助剂在CO_(2)酶催化,以及离子液体用于CO_(2)电化学催化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出离子液体生物酶催化CO_(2)生成甲醇新方案,为未来生物酶催化CO_(2)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辅酶再生 电催化 离子液体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