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吐哈油田油层伤害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蒋祖国 王义才 +3 位作者 韩润静 黄天雪 危国亮 秦恩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4-306,共3页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 注水是油田提高产量及采收率的一种常规措施和采油方法,但注水也存在着地层伤害,如水敏、乳化等。针对吐哈油田的储集层地质特征和注水情况,在应用离心法将样品分两批离心不同时间的基础上,经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渗透率检测等手段,探讨了室内注水模拟实验中伊/蒙间层矿物对储集层产生的伤害,提出了注水中迁移的伊/蒙间层矿物的乳化液堵将对油田油层产生较大伤害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粘土矿物 伊利石 蒙脱石 地层损害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勇 罗权生 赵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断块油气藏 复式油田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吐玉克深层稠油油田开发方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健 徐君 +1 位作者 崔英怀 杨文战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3-325,共3页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 针对吐玉克油田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储集层物性差,世界上尚无成功开采先例的特点,从应用于稠油开发的各种开采方式机理着手,筛选出了可应用于吐玉克油田的开采方式,并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衰竭式、注水、注化学剂几种开采方式进行了优选、对比,同时对注化学剂开发的敏感性参数进行了分析。另外针对吐玉克油田原油为塑性流体的特点,提出了拟塑性流体的产能方程,为吐玉克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机理 化学处理剂 稠油油田 开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旋 张华 +5 位作者 林霖 刘俊田 苟红光 李新宁 程祎 尤帆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9,共16页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 深层煤岩气是吐哈盆地油气勘探的新领域,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基于煤岩测试与基础资料,系统研究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储层物性、宏微观煤岩、煤储层气源及煤岩等温吸附特征,揭示了煤岩储层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深层煤岩气形成富集条件,建立了深层煤岩气富集成藏模式,预测了台北凹陷煤岩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台北凹陷深层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为中低阶、原生结构、割理发育的低灰、低水、富镜质组煤层;(2)煤储层孔渗较高且受埋深影响不明显,煤层段气测异常普遍且储层吸附性能中等—好,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共存、试采快速见气、气组分齐全等特征;(3)台北凹陷煤岩气的油气供给充注,可以形成正向构造带“调整型”和斜坡及洼陷区“自生自储型”两种成藏模式;(4)台北凹陷煤岩气资源丰富,西山窑组主煤层煤岩气资源量近3×10^(12)m^(3)。根据煤岩气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保存条件等综合评价优选出温吉桑构造带、小草湖南斜坡为深层煤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西山窑组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及跃探1H井勘探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旋 刘俊田 +4 位作者 张华 林潼 苟红光 程祎 郭森 《中国石油勘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跃探1H井首次在小草湖洼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获得勘探发现,从而实现了台北凹陷次级洼陷区勘探的全面突破,揭示了整个台北凹陷区致密砂岩气良好的勘探前景。立足台北凹陷,从深层致密砂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开展综合分析认为:(1)台北凹陷水西沟群发育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3套烃源岩为致密砂岩气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2)发育三角洲前缘规模砂体以及近煤层砂岩溶蚀孔,是深层致密气聚集的有利储集体;(3)位于走滑冲断带下部的地层保存条件好,是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同时,基于跃探1H井勘探发现,明确了小草湖洼陷的优势成藏条件,进而重新认识整个台北凹陷致密气发育的有利地质条件:(1)洼陷中心区发育有效砂体;(2)南物源砂体储层物性更优;(3)更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发育区是天然气有利富集带。重新评价台北凹陷致密砂岩气资源量,预测致密砂岩气资源量为7070×10^(8)m^(3),较前期有了明显提升。综合评价优选出小草湖洼陷东北部和胜北洼陷北部两个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深层 致密砂岩气 资源量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冲洗解堵解卡技术在吐哈油田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成 朱红旺 刘丽君 《钻采工艺》 CAS 1999年第5期75-77,共3页
用连续油管替代常规油管进行冲洗作业,可充分发挥挠性油管能够连续起下和密封可靠的特点;但因管径较细,曲迂度很大,使摩阻增高,如循环介质粘度大,则形成进出口间压差较大。文中提出降低设备输出排量,缓减 C T 中的液流速度,... 用连续油管替代常规油管进行冲洗作业,可充分发挥挠性油管能够连续起下和密封可靠的特点;但因管径较细,曲迂度很大,使摩阻增高,如循环介质粘度大,则形成进出口间压差较大。文中提出降低设备输出排量,缓减 C T 中的液流速度,降低摩阻,在 C T 冲洗方式上采用5 种冲洗方式,计算出施工中最低排量等。在现场进行冲砂解堵解卡应用中取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冲洗 油田 吐哈油田 解堵 钻井 卡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在吐哈盆地红南油田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君 李洪成 +1 位作者 刘全洲 龚卓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6-328,共3页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红南油田白垩系油藏下油组应用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论证了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及油藏数位模拟进行水平井地质设计、产能分析,确定其合理产能。通过与...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红南油田白垩系油藏下油组应用水平井与直井的开采效果,论证了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同时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及油藏数位模拟进行水平井地质设计、产能分析,确定其合理产能。通过与油田生产动态资料相对比,表明了水平井对底水油藏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水平井产能的确定结果是可信的,其方法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气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开发效果 直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热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欣华 周邻丹 +4 位作者 万海乔 呼惠娜 唐后军 张娜 张斌成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 为了探索LKQ油田E区超深层超稠油注热水开发的可行性,在岩心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水驱油实验表明油水相渗及驱油效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提高油层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原油流动性是E区超稠油开发的关键。在油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优选Y401井区作为注热水先导试验区。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井口流体温度越高,开发效果越好;注采井距70 m,井口注入100℃热水,可以实现有效驱替;井口流体温度一定时,井距越小,20 a末采出程度越高;直井日注100℃热水20 m3时,井底流体温度略高于油层温度,不会造成冷伤害。采用反五点井网,直井注水可以满足注采平衡需要,同时可以验证不同方向热水的驱替效果。试验区注100℃热水开发,预测10 a末采出程度可以达到9.9%,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超稠油 数值模拟 注采井距 热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水平井新技术应用效果浅析
9
作者 李旭东 彭玮 +2 位作者 魏尚武 杨均奇 康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4-38,6,共6页
吐哈油田自1996年以来,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水平井技术在吐哈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水平井开发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不同油藏特点的水平井应用技术方法,主... 吐哈油田自1996年以来,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水平井技术在吐哈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水平井开发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不同油藏特点的水平井应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水平井地质设计技术、水平井跟踪导向技术,确保了水平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了水平井技术在吐哈油田的进步和发展。红南油田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鲁克沁油田深层稠油油藏开发获得突破等实例证明,所述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开发 新技术 应用效果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岩芯资料数据库简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生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吐哈油田岩芯资料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实用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统计计算三大功能 ;数据库将实物与岩芯资料一一对应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存取岩芯样品和查找资料的速度 ,减少了简单重复工作的劳动强度 ,有... 吐哈油田岩芯资料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实用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统计计算三大功能 ;数据库将实物与岩芯资料一一对应并有机地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了存取岩芯样品和查找资料的速度 ,减少了简单重复工作的劳动强度 ,有力地支持了科研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 地支 资料数据库 数据编辑 数据库 速度 吐哈油田 简介 劳动强度 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储层甜点预测
11
作者 郝巍 孙鑫鑫 +6 位作者 连建文 韩跃涛 张峻霖 李臻 程朝辉 苑益军 孙鲁平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 致密砂岩通常单砂体分布有限,砂体之间连通性差,砂体物性非均质性强,甚至部分区域砂体储层微裂缝发育,油气藏高含水,导致一般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难以适用于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了解决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甜点预测难以及微裂缝较发育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可能带来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高效开发问题,以吐哈盆地丘东洼陷吉7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为例,利用区内钻完井、试采和最新地震资料,在分析致密砂岩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地震一体化的思路深入开展了裂缝和储层甜点的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分析凹陷内致密油气藏富集主控因素,厘清了储层甜点的影响因素,结合试采及钻完井资料,明确了甜点和裂缝对致密油气富集的主控作用;②在已有勘探认识基础上,利用最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基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预测方法,综合相干、曲率和最大似然属性预测了裂缝发育有利区,裂缝主要发育于走滑断裂和凸起区,呈雁列展布;③基于储层评价、裂缝预测,以及地震属性分析,综合识别并刻画了致密油气甜点区,明确了有利区分布范围,指出吉10H井南是下一步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基于地质—地震一体化的高含水致密油气富集及甜点预测方法是实现致密油气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为其他地区高含水、微裂缝发育的致密油气藏高效规模开发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东洼陷 侏罗系三工河组 高含水致密砂岩油气藏 甜点规模 地质—地震一体化 储层预测 负向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石炭系来源原油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12
作者 龚德瑜 苗一豪 +6 位作者 陈棡 王志勇 金颖 程斌 王瑞菊 吴卫安 韩琰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4-928,共15页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 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最重要的气源岩层系之一,但对其生油潜力的认识程度较低。本文基于地球化学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盆地模拟、构造演化恢复、生烃模拟实验和井震联合追踪等手段,厘清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原油中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恢复了原油的成藏过程,刻画了规模有效源灶的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存在两类原油:第一类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重,Pr/Ph值较高,含有丰富的C_(24)四环萜烷和C_(31)藿烷,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低,几乎不含β-胡萝卜烷和重排甾烷,反映母源为淡水偏氧化环境,可能以高等植物生源输入为主,来自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与第一类相反,反映母源为咸水偏还原环境,以细菌和藻类等生源输入为主,对应中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晚侏罗世,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发育“自生自储”型和“下生上储”型两类油藏。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油强度>4×10^(6)t/km^(2)的面积达2031 km^(2),在阜康凹陷东斜坡和吉木萨尔凹陷发现了两个生油强度>6×10^(6)t/km^(2)的生油中心。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具备较好的生油能力,拓展了盆地东南部石炭系石油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 石炭系 油—源对比 生油潜力 烃源灶 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煤储层特征与有利区预测
13
作者 穆金峰 王兴刚 +6 位作者 张华 李鑫 龚万兴 刘源 龙飞 梁辉 任艳泽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0,共9页
深部煤层气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但其勘探程度偏低,对煤储层组成与物性特征的系统认识明显不足。构建深部储层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化资源认知并推动及有利区优选具有关键意义。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1+... 深部煤层气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接替资源,但其勘探程度偏低,对煤储层组成与物性特征的系统认识明显不足。构建深部储层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深化资源认知并推动及有利区优选具有关键意义。针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柯柯亚地区西山窑组1+2号主力煤层,利用岩心分析、实验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煤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建立了煤储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煤层气勘探潜力(U)的多层次模糊数学预测模型,并预测了研究区目的层煤层气开发有利区。(1)西山窑组煤层厚度大,以镜质组为主的褐煤、长焰煤发育,储层物性条件良好;(2)建立的煤储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煤层含气量、煤厚、埋深、镜质组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固定碳含量、孔隙度、渗透率、脆性指数及煤体结构;(3)煤层气勘探潜力U≥0.4为有利区,0.35≤U≤0.4为较有利区,0.25≤U≤0.35为一般有利区,U<0.25则为不利区;(4)柯柯亚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呈分散状,主要分布在中部K32、K35、K192井区及东北部K282井区。研究成果可为吐哈盆地柯柯亚地区深部煤层气井井位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深部煤层气 评价指标 有利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学在神泉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任一 李喜莲 张鹏翼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4,共2页
应用分形学理论分析吐哈盆地西部神泉油田三间房组沉积体系和侏罗系油藏断裂系统以及油藏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都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资料 ,识别和预测三间房组沉积环境和砂体分布 ,为优选井位、选择开发方式提供依据... 应用分形学理论分析吐哈盆地西部神泉油田三间房组沉积体系和侏罗系油藏断裂系统以及油藏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都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资料 ,识别和预测三间房组沉积环境和砂体分布 ,为优选井位、选择开发方式提供依据。神泉油田的油藏空间分布也同样具有分形特征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油田周边仍有潜力 ,为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分形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 3参 4(王任一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神泉油田 分形学 断裂系统 沉积环境 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致密储层CO_(2)/N_(2)换油机理研究
15
作者 陈汉钊 吴正彬 +3 位作者 李轩 舒坤 蒋恕 陈掌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致密油的微观机理。模拟温度和压力条件(343.13 K、20 MPa)选取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测得石英壁面和方解石壁面中,C7在CO_(2)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8×10^(−5) m/s^(2)和1.83×10^(−5) m/s^(2),在N_(2)中分别为6.4×10^(−6) m/s^(2)和9.01×10^(−6) m/s^(2)。结果将CO_(2)置换致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N_(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烷烃分子从岩石壁面置换的难度增大,方解石壁面对烷烃分子的吸附作用要强于石英壁面。根据本研究模拟结果将CO_(2)置换机理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子扩散阶段、竞争吸附阶段、乳化溶解阶段以及混相阶段(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 N_(2) 赋存状态 驱油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实践及认识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旋 刘俊田 +4 位作者 龙飞 刘长地 李兴亮 关中南 宋学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目前已在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为了明确该类油藏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甜点区纵横向分布及效益动用技术,基于致密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技术,应用钻测井、试油及其分... 凝灰岩作为一种新型的致密油储层类型,目前已在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为了明确该类油藏成藏机理、富集规律、甜点区纵横向分布及效益动用技术,基于致密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工艺等关键技术,应用钻测井、试油及其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烃源岩分布规律、储层微观特征、储层岩石脆性、含油性等方面的研究,对三塘湖盆地凝灰岩致密油勘探开发理论及认识进行总结.研究认为,烃源岩的有效配置、盆地稳定的构造背景和浅水湖盆环境、凝灰岩成分及后期的脱玻化和溶蚀作用、脱玻化时间与石油充注时间的良好配置等控制着致密油藏的平面分布,该油藏具有“自源润湿、混源充注、断缝输导、甜点聚集”的油气成藏特点;攻关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及致密油规模开发试验,实现了凝灰岩致密油效益动用.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评价地质资源量达1.43×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要实现该盆地条湖组致密油的效益开发,需进一步落实“甜点”区,加大技术创新,精心组织和实施,实现致密油开发的降本增效,为油田可持续稳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非常规油气 凝灰岩 地质理论 关键技术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北油田注气混相驱开发技术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滨 张俊 +2 位作者 李艳明 蒲玉娥 何淑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4-426,共3页
以葡北油田为例,系统阐述注气混相驱油田开发所涉及到的油藏条件、油藏精细描述、注气混相驱关键指标确定、整体开发方案设计。强调低渗透油田开展注气混相驱之前必须开展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混相驱室内试验评价、混相驱数值模拟、经济... 以葡北油田为例,系统阐述注气混相驱油田开发所涉及到的油藏条件、油藏精细描述、注气混相驱关键指标确定、整体开发方案设计。强调低渗透油田开展注气混相驱之前必须开展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混相驱室内试验评价、混相驱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还针对葡北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和油田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从而丰富了低渗透油田混相驱开发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 注气混相驱 葡北油田 开发技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深层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成明 刘俊田 +1 位作者 倪联斌 樊尚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7,共14页
吐哈盆地深层石炭系—三叠系勘探程度低,在台北凹陷等勘探重点部位的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地层格架落实程度低,制约了原型盆地类型及其演化的认识,对深层油气成藏的特点及其潜在领域难以把握。在盆地现有资料和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盆... 吐哈盆地深层石炭系—三叠系勘探程度低,在台北凹陷等勘探重点部位的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地层格架落实程度低,制约了原型盆地类型及其演化的认识,对深层油气成藏的特点及其潜在领域难以把握。在盆地现有资料和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及邻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研究,重新分析了吐哈盆地石炭纪—二叠纪原型盆地演化、期次及其改造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深层油气勘探前景。研究认为,石炭纪—三叠纪,盆地演化具有4个发展阶段:石炭纪—早二叠世处于弧后拉张环境,吐哈地块总体处于古陆部位,其南、北边缘靠近裂谷部位沉积厚度较大,发育海相烃源岩;中二叠世在弧后拉张持续的背景下,断陷沉降波及吐哈地块内部,分隔性的多个陆相断陷发育烃源岩;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弧后拉张机制结束,吐哈地块与周围裂谷准平原化;中三叠世,地块周围裂谷挤压回返造山,并使地块区进入广盆与前陆盆地阶段。裂谷、断陷、前陆坳陷沉降类型明显不同,导致3期沉积格架、烃源岩发育的明显差异性。4个演化阶段发育4个正旋回沉积,造就4套区域性储盖组合。深层多期原型盆地受应力反转和后期前陆盆地较强改造,台北凹陷叠置沉降区及其周围的深层具有多种原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系 盆地演化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的未来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书勇 张烈辉 +3 位作者 寥清碧 敬兴胜 杜波 余华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钻井技术从上世纪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阶段。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向钻井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文章综述了钻井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它...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钻井技术从上世纪至今已经历了经验钻井、科学化钻井、自动化智能钻井3个阶段。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向钻井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系统方向发展。文章综述了钻井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它对于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钻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益,改善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效果。同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由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的要求,对钻井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钻井技术有新的较大的发展,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并展望了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油气勘探开发的未来,指出钻井技术必将进一步在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开发边际油气田、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油气工业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油气勘探开发 油气田勘探 剩余油 油气田开发 挖潜 提高采收率 发展极 油气工业 石油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系稠油成因、成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勇 杜宏宇 +1 位作者 靳振家 贺永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7-794,共8页
针对吐哈盆地火焰山中央带二叠系稠油勘探最新进展,依据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开展区带稠油成因、成藏研究,提出盆地胜北洼陷为中央带稠油主力供源区、生物降解改造是原油稠化的主导因素、火8井三叠系稠油油藏于中侏罗世西山窑沉积期... 针对吐哈盆地火焰山中央带二叠系稠油勘探最新进展,依据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开展区带稠油成因、成藏研究,提出盆地胜北洼陷为中央带稠油主力供源区、生物降解改造是原油稠化的主导因素、火8井三叠系稠油油藏于中侏罗世西山窑沉积期末形成,通过对英2、4井上二叠统、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油藏非均质性的揭示,阐述该类油藏"二次充注"的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稠油 成因 成藏 生物标志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