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煮漂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娟 高世会 +3 位作者 施楣梧 郑来久 熊小庆 闫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3-169,共7页
针对现有亚麻煮漂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总结了传统亚麻粗纱化学煮漂法、化学生物煮漂法和生物酶煮漂法工艺过程,并提出了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工艺技术。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特性及酶在超临界二氧... 针对现有亚麻煮漂工艺流程长,耗水耗能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总结了传统亚麻粗纱化学煮漂法、化学生物煮漂法和生物酶煮漂法工艺过程,并提出了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工艺技术。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特性及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的应用现状;结合亚麻粗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煮漂装置,阐述了超临界状态下,在各异温度场、压力场和流体场态下,利用复配的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夹带剂,在反应釜体中对亚麻粗纱进行无水煮漂,并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煮漂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亚麻粗纱煮漂研究中亟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粗纱 煮漂 生物酶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作用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赖军 张梦莹 +1 位作者 张华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为探究消防服衣下空气层对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影响,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与位置、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和位置影响衣下... 为探究消防服衣下空气层对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影响,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与位置、影响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3个方面综述了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衣下空气层的厚度和位置影响衣下热传递机制,从而影响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织物的硬挺度和悬垂性、服装的合体度以及人体动作影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分布;目前主要使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获取燃烧假人裸体及着装状态下的三维图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衣下空气层厚度。基于当前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研究需深入分析衣下空气层的作用机制,建立多层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的测量方法,提高衣下空气层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衣下空气层 热防护性能 三维人体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动态热阻测定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赖军 许静娴 +1 位作者 陈立丽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为探究风和人体运动对服装动态热阻的影响,基于对人体和环境间热对流的分析,结合实际研究数据,阐明风和人体运动对服装动态热阻存在显著影响。总结了风和人体运动作用下动态热阻的测试方法。动态热阻变化规律的定性分析表明,动态热阻值... 为探究风和人体运动对服装动态热阻的影响,基于对人体和环境间热对流的分析,结合实际研究数据,阐明风和人体运动对服装动态热阻存在显著影响。总结了风和人体运动作用下动态热阻的测试方法。动态热阻变化规律的定性分析表明,动态热阻值在风和人体运动作用下呈现下降趋势,且二者对动态热阻的影响程度随着风速和步行速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分类对正常工作服、冬季防寒服和轻质服装动态热阻具体数值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研究认为,服装动态热阻预测模型未来的研究重点是动态热阻修正公式的优化和局部动态热阻变化规律2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 动态热阻 人体运动 风泵效应 热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培涛 李晓莉 +3 位作者 钱平 曲敏 杨田苗 邵剑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的抗疲劳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将KM雄性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成2个小组,每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C_1和CC_2)、游泳对照组(SC_1和SC_2)、低剂量组(SL_1和SL_2)、中剂量组(SM_1和SM_2)... 研究中链甘油三酯(MCT)的抗疲劳作用及其相关的机制。将KM雄性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每组再随机分成2个小组,每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CC_1和CC_2)、游泳对照组(SC_1和SC_2)、低剂量组(SL_1和SL_2)、中剂量组(SM_1和SM_2)、高剂量组(SH_1和SH_2)。1小组SC_1、SL_1、SM_1和SH_1在灌胃给药30 d后用于无负重游泳60 min实验,测定各生化指标;2小组SC_2、SL_2、SM_2和SH_2小鼠在灌胃给药30 d后用于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测定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结果表明:与游泳对照组相比,MCT可以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和血清乳酸含量,减少血糖和肝糖原消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肝脏丙二醛含量,提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因此,MCT具有抗疲劳的作用,且以低剂量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抗疲劳 负重游泳力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和B_4C防弹插板抗多发弹打击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凤单 马天 +1 位作者 李伟萍 吴国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7-972,共6页
使用87式5.8 mm钢芯弹分别对SiC和B_4C复合防弹插板进行实弹靶试试验,通过对鉴证靶凹陷深度、防弹插板背凸体积和X射线数字直接成像检测系统(DR)对防弹插板弹击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对防弹插板抗多... 使用87式5.8 mm钢芯弹分别对SiC和B_4C复合防弹插板进行实弹靶试试验,通过对鉴证靶凹陷深度、防弹插板背凸体积和X射线数字直接成像检测系统(DR)对防弹插板弹击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分析对防弹插板抗多发弹打击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和B_4C防弹插板都能有效防御3发5.8 mm钢芯弹的连续打击,具有较好的抗多发弹打击性能;B_4C防弹插板与SiC防弹插板受弹击后鉴证靶凹陷深度相当,其背凸体积较SiC防弹插板降低超过35%,陶瓷锥底面平均直径增加30%以上,吸收了更多的弹丸冲击动能,这与B_4C陶瓷具有较高的硬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插板 多发弹打击 损伤特性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辅助下的纺织品整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维维 肖红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7-184,共8页
为使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流体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功能性整理,以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从基本原理、影响因素、整理后纺织品性能变化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对SCCO2流体辅助下的纺织品功能性整理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剂在SC... 为使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流体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功能性整理,以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从基本原理、影响因素、整理后纺织品性能变化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对SCCO2流体辅助下的纺织品功能性整理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整理剂在SCCO2流体中的溶解性能以及被整理纤维的聚集态结构是影响SCCO2流体辅助整理纺织品的关键因素,其次夹带剂的使用和整理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也有较大的影响;整理后,纤维聚集态结构将发生系列变化,并导致性能变化,而整理剂在纤维或纺织品中的分布情况及含量,将极大影响整理效果。SCCO2流体辅助下的纺织品整理技术应用除目前研究较多的合成纤维整理外,可进一步加强对天然纤维整理及特种功能整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纺织品 功能整理 溶解性能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整理及其防熔滴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士凤 曲丽君 +1 位作者 田明伟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为制备高附加值的涤纶织物,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功能整理剂,通过传统的轧-烘-焙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和防熔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分别探讨了涤纶织物表观形貌... 为制备高附加值的涤纶织物,采用氧化石墨烯(GO)和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功能整理剂,通过传统的轧-烘-焙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涤纶织物的结构变化和防熔滴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热失重分析分别探讨了涤纶织物表观形貌和热性能。采用垂直燃烧法测试涤纶织物的防熔滴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燃烧后残留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经氧化石墨烯整理后的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熔滴性能,燃烧过程中可很好成碳,没有熔滴滴落。氧化石墨烯在织物表面形成了均匀的膜状物,燃烧后织物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组织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织物并未发生熔融变形,直接分解形成了炭层。整理前后涤纶织物的热性能变化幅度较小。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并未提高燃烧残留物中C元素和C—C键含量,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主要是起到了促进成碳的物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氧化石墨烯 涤纶织物 熔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对小麦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8
作者 郑志强 李宝林 +1 位作者 郝利民 郭顺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1-166,共6页
小麦蛋白是小麦淀粉加工的副产物,酶解是提高小麦蛋白溶解性和功能性的有效方式,而酶解用酶种类可能对酶解产物的功能性如抗氧化活性有一定影响。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6种常用的蛋... 小麦蛋白是小麦淀粉加工的副产物,酶解是提高小麦蛋白溶解性和功能性的有效方式,而酶解用酶种类可能对酶解产物的功能性如抗氧化活性有一定影响。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6种常用的蛋白酶分别对小麦蛋白进行酶解,并对酶解4 h后酶解物的多肽得率、分子质量分布、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等反映水解程度和抗氧化能力的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酶解物中多肽得率最高,达91.44%,且分子质量小于3 000 D的多肽含量达76.9%;酶解物质量浓度为3 mg/m L时,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好,清除率为65.12%(P<0.01),其次是风味蛋白酶(58.43%)和碱性蛋白酶(55.29%);碱性蛋白酶酶解物对O_2^-·清除率效果最好,清除率为58.68%(P<0.01),其次是风味蛋白酶(49.25%);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对·OH清除效果最佳,清除率分别为59.23%和58.16%。结果说明,蛋白酶种类对小麦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风味蛋白酶对提高蛋白水解程度和生成小分子质量多肽的作用明显,而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提高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小麦蛋白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及多层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然然 肖红 王妮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58,共8页
为研究多层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通过改变叠放角度、叠放间距、叠放方式、织物层数,构建正交导电网格结构和单方向金属纱线平行结构的双层及多层电磁屏蔽织物,采用法兰同轴法测试其0.3~1.5 GHz内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经纬向具有相... 为研究多层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通过改变叠放角度、叠放间距、叠放方式、织物层数,构建正交导电网格结构和单方向金属纱线平行结构的双层及多层电磁屏蔽织物,采用法兰同轴法测试其0.3~1.5 GHz内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经纬向具有相同金属纱线间距时,织物屏蔽层厚度小于趋肤深度则双层织物的屏蔽效能明显高于单层织物,超过趋肤深度后增加不显著;3层及以上织物的屏蔽效能增加不明显;随层间距离增加,屏蔽效能呈增加趋势。仅纬向含金属纱线的双层织物,随纬纱交叉角度的增加,逐渐形成金属纱线正交网格结构,屏蔽效能增大;双层织物中纬纱对齐叠放时,层间距离增加则屏蔽效能增大,而纬纱垂直叠放时,层间距离增加则屏蔽效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织物 双层织物 多层织物 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变平面热源法的纤维热导率测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丽 肖红 +1 位作者 程博闻 槐向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3,共6页
为解决单纤维热导率不易直接测试的难题,基于两相复合介质串并联等效热导率物理模型,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对环氧树脂-纤维复合体系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单纤维轴向和径向的热导率。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纤维热导率,且纤维轴向的热导率... 为解决单纤维热导率不易直接测试的难题,基于两相复合介质串并联等效热导率物理模型,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对环氧树脂-纤维复合体系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单纤维轴向和径向的热导率。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纤维热导率,且纤维轴向的热导率要明显大于纤维径向的热导率,验证了纤维热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复合体系中两相材料的热导率差异、纤维所占体积比及物理模型、仪器的加热功率、测试时间的设定等对纤维热导率结果影响显著。当纤维和树脂的热导率差异较大时,采用并联模型计算较为准确,且随着体积含量的增加,纤维热导率增加,直到平衡。随加热功率和测试时间的增大,复合体系的热导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平面热源法 纤维 热导率 并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条件及模拟胃肠消化对小麦肽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志强 刘晋 +2 位作者 魏晓娟 郝利民 郭顺堂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0-336,共7页
为研究小麦肽在生产加工及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以小麦肽为对象,研究温度、pH值、食品原辅料、金属离子和模拟胃肠消化对小麦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为研究小麦肽在生产加工及胃肠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以小麦肽为对象,研究温度、pH值、食品原辅料、金属离子和模拟胃肠消化对小麦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羟自由基(·O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在碱性条件下抗氧化活性下降明显;NaCl、葡萄糖、柠檬酸有利于提高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浓度越高增效越明显,而蔗糖、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则影响不大;K^+、Ca^(2+)、Mg^(2+)对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Zn^(2+)、Cu^(2+)则对其抗氧化活性有一定提高作用;人工胃液单独消化有助于提高小麦肽的抗氧化活性,而人工肠液单独消化则导致其抗氧化活性明显下降,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分步消化同样致使小麦肽抗氧化活性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小麦肽的抗氧化性能受到生产加工及胃肠消化的影响,因此,合理优化的加工条件有利于维持小麦肽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肽 加工条件 胃肠消化 抗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纤维集合体燃烧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宪胜 王然 +2 位作者 王锐 晏雄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从物性角度更全面地研究纤维燃烧特性,快速科学地评估纤维燃烧性能和确定纤维复配方案,建立了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纤维集合体燃烧性能的一般性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纤维样品测试结果可重复性的因素,利用系列实验确定锥形量热仪测试纤维... 为从物性角度更全面地研究纤维燃烧特性,快速科学地评估纤维燃烧性能和确定纤维复配方案,建立了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纤维集合体燃烧性能的一般性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纤维样品测试结果可重复性的因素,利用系列实验确定锥形量热仪测试纤维燃烧性能的测试条件参数如辐射强度、格栅遮盖率、纤维样品面密度等,并进一步通过实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锥形量热仪测试纤维样品的最优参数分别为辐射强度75 k W/m2、格栅遮盖率25%、纤维样品面密度600 g/m2,该条件下测试得到的纤维样品的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的CV值最小,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最好;并且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性能 锥形量热仪 可重复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立绒织物频率选择表面频响特征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亚静 肖红 +3 位作者 程焕焕 施楣梧 王群 唐章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8,105,共10页
为探究具有柔性特点的频率选择表面的频响特性,以导电纱线为结构单元材料,采用立绒纺织加工手段,制备U型立绒织物频率选择表面,并对样品进行透射系数测试与分析,研究频响特征的影响因素。单元结构尺寸、行距、绒毛高度、绒毛倾斜角度增... 为探究具有柔性特点的频率选择表面的频响特性,以导电纱线为结构单元材料,采用立绒纺织加工手段,制备U型立绒织物频率选择表面,并对样品进行透射系数测试与分析,研究频响特征的影响因素。单元结构尺寸、行距、绒毛高度、绒毛倾斜角度增加,样品的谐振频率均向低频移动;U型单元导电纱线绒毛密度增加,谐振频率向高频移动;单元底部总长度相同时,U型的个数几乎不影响织物的谐振频率,但随着相同U型单元的个数增加,谐振频率持续向低频移动;当镀银纤维作为结构单元材料时,其谐振处的峰值及带宽均较大,而结构更为规整的裸铜丝样品,其谐振峰则更加尖锐而陡峭。U型立绒织物对入射角具有稳定性,但受极化方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立绒织物 频率选择表面 影响因素 频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nO_2复合溶胶在羊毛阻燃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日杰 王树根 施楣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5-100,共6页
针对羊毛阻燃整理的生态性要求,选择TiO_2-SnO_2复合溶胶对羊毛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溶胶配方,采用极限氧指数、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整理前后羊毛的阻燃性能、元素组成变化、热裂解行为及表... 针对羊毛阻燃整理的生态性要求,选择TiO_2-SnO_2复合溶胶对羊毛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溶胶配方,采用极限氧指数、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整理前后羊毛的阻燃性能、元素组成变化、热裂解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C_2H_5OH、H_2O、SnO_2、TiO_2、HNO-3、CH_3COOH各组分的量比为3∶1∶0.2∶0.1∶0.1∶0.1时,阻燃效果较好;复合溶胶在羊毛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这层难燃的薄膜能阻止热量传递和氧气的扩散,改变了羊毛的燃烧性能;有机硅柔软剂在改善织物手感的同时可提高复合溶胶阻燃整理的耐洗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阻燃整理 复合溶胶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