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41
1
作者
黄雨
八嶋厚
张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1,共6页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循环活动性以及液化强度等特性。对于桩的动力本构行为,则采用了可以考虑体积效应和轴向力影响的梁—柱单元来模拟。以某城市高架桥的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地基液化时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本构模型
动力耦合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应变空间硅藻质软岩的软化本构模型
被引量:
8
2
作者
廖红建
蒲武川
卿伟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1-1866,共6页
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正常固结软岩表现为峰值后较缓的软化特征,而超固结软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陡降软化特征。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在解决大应变和软化问题时比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更具...
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正常固结软岩表现为峰值后较缓的软化特征,而超固结软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陡降软化特征。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在解决大应变和软化问题时比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更具有优越性。基于应变空间的基本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式,采用Mises剪切屈服准则及相关联流动法则,导出固结不排水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式,并采用不同的硬化函数表达式对软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变空间的弹塑性理论能较好地模拟软岩应变软化特征б其中硬化函数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研究,提出了用于固结不排水状态下正常固结软岩的硬化函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应变软化
本构模犁
应变空间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
41
1
作者
黄雨
八嶋厚
张锋
机构
同济
大学
地下建筑与
工
程系
日本国立岐阜
大学
工
学部
日本国立
名古屋
工业
大学
都市
社会
工
学科
出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1,共6页
文摘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循环活动性以及液化强度等特性。对于桩的动力本构行为,则采用了可以考虑体积效应和轴向力影响的梁—柱单元来模拟。以某城市高架桥的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地基液化时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关键词
地震液化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本构模型
动力耦合分析
有限元
Keywords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pile—soil—structure dynamic interaction
constitutive model
dynamic coupled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TU3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应变空间硅藻质软岩的软化本构模型
被引量:
8
2
作者
廖红建
蒲武川
卿伟宸
机构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
名古屋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
西安交通
大学
土木
工
程系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61-1866,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No.Z110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379043)
文摘
三轴试验结果表明,软岩具有显著的应变软化特征。正常固结软岩表现为峰值后较缓的软化特征,而超固结软岩峰值强度后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陡降软化特征。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在解决大应变和软化问题时比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理论更具有优越性。基于应变空间的基本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式,采用Mises剪切屈服准则及相关联流动法则,导出固结不排水三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式,并采用不同的硬化函数表达式对软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应变空间的弹塑性理论能较好地模拟软岩应变软化特征б其中硬化函数的确定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研究,提出了用于固结不排水状态下正常固结软岩的硬化函数形式。
关键词
软岩
应变软化
本构模犁
应变空间
弹塑性
Keywords
soft rock
strain softening
constitutive model
strain space
elastoplasticity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黄雨
八嶋厚
张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应变空间硅藻质软岩的软化本构模型
廖红建
蒲武川
卿伟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