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家梁矿主立井箕斗装载硐室加固支护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志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0-42,共3页
针对麻家梁矿箕斗装载硐室的破坏特点,应用注浆锚索及混凝土结构补强相结合的加固方法来控制硐室围岩变形,减小应力集中区。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护前后围岩应力及变形的变化情况,论证了该支护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 箕斗装载硐室 注浆锚索 混凝土结构 围岩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平矿下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岩体卸压变形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宏伟 金宝圣 +3 位作者 霍丙杰 朱峰 付兴 路洋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为研究长平矿下保护层开采问题,依据长平矿的地质条件制作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在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分析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并用面积膨胀变形率考察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效果.保护层开采完毕后,得出垮落带和裂隙带高... 为研究长平矿下保护层开采问题,依据长平矿的地质条件制作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在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分析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和被保护层的应力分布,并用面积膨胀变形率考察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效果.保护层开采完毕后,得出垮落带和裂隙带高度分别为保护层采高的6倍和20倍,且被保护层位于裂隙带的中上部.随工作面的推进,被保护层的应力依次呈"V"、"U"和"W"型分布,最大卸压系数为47%;根据上覆岩层的应力变化得出保护层开采完毕沿走向的卸压角为60°.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率为7.7‰,模型开采完毕后,在工作面后方25~125 m被保护层的膨胀变形率均大于3‰.试验为长平矿下保护层开采被保护层卸压效果分析、巷道布置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保护层 卸压角 覆岩运动 应力变化 膨胀变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煤田古叙矿区龙潭组煤层受热-生烃史及气体成因 被引量:6
4
作者 唐胜利 唐佳阳 +1 位作者 史勇 吕定坤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6,共9页
为了明确川南煤田古叙矿区龙潭组煤层成熟演化过程及气体成因类型,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结合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岩性地层分布、煤层埋深、泥岩声波时差、包裹体均一温度、气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等数据,对川南煤田古叙矿区C 17号煤... 为了明确川南煤田古叙矿区龙潭组煤层成熟演化过程及气体成因类型,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结合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岩性地层分布、煤层埋深、泥岩声波时差、包裹体均一温度、气体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等数据,对川南煤田古叙矿区C 17号煤层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有机质成熟生烃史进行重建。结果表明川南煤田古叙矿区地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即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剥蚀厚度约为39 m、上侏罗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314 m,下白垩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2600 m、下古新统与上覆地层的剥蚀厚度约为1681 m;龙潭组C 17号煤层自晚二叠世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3次“沉降-抬升”过程,最大埋深为晚白垩世末期的5101 m,遭受最高受热温度为早白垩世末的234℃,现今温度为47℃,煤有机质成熟生烃过程分为未成熟、成熟生油、高成熟生湿气、过成熟生干气和生烃枯竭5个阶段。煤层气为一期成藏且发生散失时间为中侏罗世,富集时间为早白垩世。现今龙潭组C 17号煤层中赋存气体成因类型为热成因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煤层气 受热史 生烃史 气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童荣 李化敏 +1 位作者 孙浩 李东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了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以麻家梁矿14203-1胶带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麻家梁矿14204采空区稳定后侧向支承应力降低区范围,为0~12 m,并分析3,5,7,9,11 m等不同煤柱宽度下煤... 为了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以麻家梁矿14203-1胶带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麻家梁矿14204采空区稳定后侧向支承应力降低区范围,为0~12 m,并分析3,5,7,9,11 m等不同煤柱宽度下煤柱塑性区分布和垂直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煤柱宽度小于7 m时,煤柱全部塑性破坏,处于应力降低区;煤柱宽度大于7 m时,煤柱中部出现弹性区,弹性区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大,煤柱中部垂直应力开始超过原岩应力。因此,留设7 m煤柱宽度即可完全满足麻家梁矿安全生产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留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家梁矿 特厚煤层 沿空掘巷 煤柱宽度 塑性区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阶段法在矿井通风系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基隆 刘炳锋 +2 位作者 林吉飞 董娟 夏建波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47,共3页
分析了两阶段法的原理,并以某矿通风系统优化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法计算其指标权重。将两阶段法与层次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2种方法确定的指标权重重要性序列相同,两阶段法的计算结果可靠性高,且计算过程简捷。
关键词 矿井通风系统 两阶段法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面采煤机喷雾降尘控制系统改进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建平 王海舰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针对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采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煤尘的问题,对采煤机原有喷雾降尘设备的喷雾原理、降尘效果进行了研究,对综采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与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采煤机喷雾降尘控制系统,利用电参数... 针对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采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煤尘的问题,对采煤机原有喷雾降尘设备的喷雾原理、降尘效果进行了研究,对综采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与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采煤机喷雾降尘控制系统,利用电参数采集模块、粉尘浓度传感器、红外定位传感器和可移动摄像头对采煤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工作位置、状态以及综采面的粉尘浓度进行了多信息、多点采集与监控,实现了综采面采煤机的远程监测和喷雾系统的自适应控制,通过采煤机截割实验台对原有系统和改进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进行了降尘效果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优化后的喷雾降尘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喷雾降尘,系统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保证了综采面采煤的煤质和安全生产,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运移规律 喷雾降尘 可编程序控制器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东胜矿区色连井田延安组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史勇 焦风海 +1 位作者 王超勇 刘永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83-389,共7页
通过对色连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钻孔测井资料、钻探岩芯及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孢粉组合符合延安组孢粉特征;以沉积拐点或岩性拐点为层序界面,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延安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 通过对色连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钻孔测井资料、钻探岩芯及含煤地层孢粉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孢粉组合符合延安组孢粉特征;以沉积拐点或岩性拐点为层序界面,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将延安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以及10~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大致对应于煤层(或煤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探讨了短期基准面的叠置方式和层序特征,分析了层序的成因控制因素,认为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由自旋回控制,中期基准面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由构造、气候和沉积物供给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连井田 延安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孢粉 测井曲线 沉积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与智能联动控制的空压机恒压供气系统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晓庆 王海舰 《机电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针对煤矿空压机组母管压力的稳定性问题,对空压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模糊PID控制和联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硬件开发平台,设计并研发了基于模糊PID与智能联动控制的空压机的恒压供气控制系统,对空压机模糊PI... 针对煤矿空压机组母管压力的稳定性问题,对空压机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模糊PID控制和联动控制相结合的方法,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硬件开发平台,设计并研发了基于模糊PID与智能联动控制的空压机的恒压供气控制系统,对空压机模糊PID控制的关键程序进行了研究,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空压机模糊PID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对空压机在初启动、负载突增以及压力设定值改变的3种不同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与智能联动控制的空压机恒压供气系统能够根据空压机系统母管的压力变化进行快速的控制调节,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保证了空压机的恒压供气的稳定性,大大节约了煤矿的电能消耗,提高了煤矿的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压机 模糊PID 联动控制 恒压 MA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采动巷道锚杆(索)支护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生福 杨志兵 +2 位作者 孟宪志 姜鹏飞 潘杨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14103麻家梁煤矿辅运副巷在经历二次采动应力的影响下,巷道锚杆(索)的支护效应。数值模拟分析14103辅运副巷采用高预应力支护可有效改善巷道支护应力场;现场监测发现锚杆、锚索杆体应力受14102工作... 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14103麻家梁煤矿辅运副巷在经历二次采动应力的影响下,巷道锚杆(索)的支护效应。数值模拟分析14103辅运副巷采用高预应力支护可有效改善巷道支护应力场;现场监测发现锚杆、锚索杆体应力受14102工作面回采影响先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再经历14103工作面回采影响虽部分杆体应力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有效支护作用;14103辅运副巷浅部锚杆索支护范围内的3 m处围岩始终保持较强的承载能力,较深部5 m处围岩已进入塑性区,深部8 m和10 m围岩始终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辅运副巷经历二次采动影响后,顶底板移近量为390 mm,两帮移近量为28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巷道支护 锚杆索支护 预紧力 巷道围岩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料孔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永芳 孟建勇 +2 位作者 史勇 姜海峰 池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2,共3页
为了缩短麻家梁矿井建设周期,节约基建成本,满足矿井建设需要,采用钻铤孔底加压、泥浆护壁的工艺技术在地面施工投料孔。基于投料孔在矿井建设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投料孔施工方法,研究了投料孔应用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及局限... 为了缩短麻家梁矿井建设周期,节约基建成本,满足矿井建设需要,采用钻铤孔底加压、泥浆护壁的工艺技术在地面施工投料孔。基于投料孔在矿井建设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投料孔施工方法,研究了投料孔应用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实践表明,投料孔在矿井建设中经济效益明显,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料孔 陀螺定向 矿井建设 孔底加压 泥浆护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器系统在煤矿刮板输送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鹏飞 《中国煤炭》 2019年第1期99-102,132,共5页
针对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输量大、启动频繁、易造成卡链和断链的特点,采用变频器系统对刮板输送机进行控制。以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402工作面为例,介绍了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装备情况,分析了变频器主回路、控制回路和冷却系统... 针对煤矿刮板输送机运输量大、启动频繁、易造成卡链和断链的特点,采用变频器系统对刮板输送机进行控制。以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4402工作面为例,介绍了该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装备情况,分析了变频器主回路、控制回路和冷却系统,详细阐述了变频器系统参数设置流程和运行流程设计进行。实际使用表明,变频器系统克服了早期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生产效率不高、机电故障较多的不足,为煤炭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变频器系统 硬件设计 流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围岩综合应力场演化及支护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姜鹏飞 代生福 +2 位作者 刘锦荣 汪占领 孟宪志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6,共7页
以麻家梁矿4号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支护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14103辅运副巷在相邻141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原岩应力场、采动应力场和支护应力场构成的综合应力场演化规律。原岩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麻家梁矿4号煤层顶... 以麻家梁矿4号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支护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14103辅运副巷在相邻141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原岩应力场、采动应力场和支护应力场构成的综合应力场演化规律。原岩应力测试结果表明:麻家梁矿4号煤层顶板岩层原岩应力从量值上属于高应力,原岩应力方向为N30.6~52.1°W;基于原岩应力,分析得出采动应力从14103辅运副巷与14102回采工作面相交开始到滞后工作面50m的空间范围内急剧增大,滞后工作面150m后,巷道围岩采动应力逐步趋于稳定;现场实测发现支护应力的变化趋势与采动应力变化趋势总体一致,由于煤柱的影响,14103支护应力的显著增加从空间上略微滞后于采动应力的显著增加;锚杆锚索的预应力越高,其受力越稳定;预应力较低时,受采动影响其内部支护应力变化更剧烈。基于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支护应力分析结果,提出了14103辅运副巷的支护对策,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4102工作面回采后,巷道断面收缩率仅为8.8%,完全满足了巷道的运输通风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强采动 综合应力场演化 预应力 支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