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单元如何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2期85-91,共7页
若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s)制图单元没有清晰的认识,将有碍于ESs制图结果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水平。通过系统性评述,综述近11年106篇与ESs制图相关的SCI文章,并将现有ESs制图单元归纳为4种常见类型和3种单元规模... 若对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s)制图单元没有清晰的认识,将有碍于ESs制图结果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水平。通过系统性评述,综述近11年106篇与ESs制图相关的SCI文章,并将现有ESs制图单元归纳为4种常见类型和3种单元规模。研究发现:在3种风景园林实践的尺度上,ESs制图单元表现出不同的选择优先性,以及对风景园林实践需求回应的不足。对于ESs制图单元的选择,提出3个实践尺度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更好地支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引入更多与土地利用单元细节相关的信息参与ESs制图或在明确的地块内进行ESs评估,基于地理/生物物理特征对土地利用单元进行细分以形成具有生态意义的空间单元,以及构建与现实中已有规划管理边界相对应且支持相关生态过程并包含完整生态系统的空间单元。研究结果能够为提升ESs知识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生态系统服务制图 制图单元 规划与设计单元 系统性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感知的景观生态格局构建新思路与实施框架 被引量:3
2
作者 申佳可 李烨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9,共7页
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手段依赖于静态量化分析,忽略人类主体的动态作用及其主观认知,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赋予景观的特定人文与社会属性。引入生态感知理论,并构建针对地方性特质、价值与需求分析的复合性生态感... 传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的手段依赖于静态量化分析,忽略人类主体的动态作用及其主观认知,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赋予景观的特定人文与社会属性。引入生态感知理论,并构建针对地方性特质、价值与需求分析的复合性生态感知指标体系,旨在将人类主观认知与客观分析相结合,将对景观静态格局与时空动态过程的评估相融合,将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人类需求的满足相并重,并基于对景观的整体认知构建具有地域人文社会属性的景观生态格局。生态感知过程包括4个模块:直观感受与要素识别、信息理解与特征认知、价值融入与景观评估、需求匹配与优先级识别。这些模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与人类感官感知的结合,实现对景观空间多维度、动态性的综合评估。基于生态感知方法,为十堰市构建了“三极、两带、两片、两心、多点、多廊”的景观生态结构与网络格局,该格局体系不仅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还充分反映了区域人地关系和人地共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感知 景观生态格局 主客观结合 人地关系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由空间结构优先转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生态空间体系构建 被引量:37
3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37-42,共6页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 城市扩张带来的生境破坏及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导致城市生态风险加剧。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成为解决这一矛盾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的主要途径。基于对现有景观生态网络规划方法及其不足的梳理,提出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基于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的概念与方法框架。该框架回应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生态空间体系规划的新需求,并强调了4个核心策略:基于城市生态问题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诊断、整合生态资源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生态源识别、遵循生态系统服务交付过程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的廊道提取与网络结构修正、兼顾网络功能与结构价值最大化的生态用地多情景开发,以探索适应城市扩张、提高生态系统服务绩效的生态网络规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优先级 生态空间体系 景观绩效提升 方法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的生态空间优先级识别 被引量:16
4
作者 申佳可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4,共6页
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极为有限,识别具有关键景观生态功能的生态源及其保护优先次序,对提升区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的耦合模型,评价了生态空间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基于该指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 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极为有限,识别具有关键景观生态功能的生态源及其保护优先次序,对提升区域多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的耦合模型,评价了生态空间的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基于该指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域的生态空间划分为6个优先级.优先级越高表明它的功能重要性越大,维持或提升服务的难度越小,该生态空间越应首先被识别为重要生态源纳入生态网络.这一基于多重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指数识别生态空间优先级的方法,为其分级管理提供了明确、可重复的方法框架及有用的规划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多重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制图 生态空间 空间优先级 耦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的洪涝调节服务需求制图与生态空间优先级识别 被引量:7
5
作者 申佳可 彭震伟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5,共6页
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和洪涝调节服务供需空间的分离。为识别在满足洪涝调节服务需求方面重要性高的生态空间以纳入保护的优先级,提出了一种在生态空间中绘制洪涝调节服务需求的新技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利用流量... 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和洪涝调节服务供需空间的分离。为识别在满足洪涝调节服务需求方面重要性高的生态空间以纳入保护的优先级,提出了一种在生态空间中绘制洪涝调节服务需求的新技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利用流量、流边界、流方向、分配原则及其修正因子4个多维指标,表征将服务需求从建设空间向生态空间分配与投射过程的关键环节。结果显示:面积大、人口密度高的建设空间存在高需求流量;借助水文空间流,服务需求由建设空间被分配至同一集水区内具有洪涝调节能力的生态空间中;被投射为高服务需求的生态空间大多规模较大或紧邻高需求的建成空间。通过控制流量、扩展流区域、增加流方向和提升生态空间服务供应能力,能有效调控投射于生态空间内的洪涝调节服务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 洪涝调节服务 需求制图 生态空间 多维指标集 分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耦合: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空间生态智慧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云才 刘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55,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的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服务流动耦合存在空间分异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并以需求效度表征远程供需空间和数量上的匹配程度,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基础设施的绩效能力。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运用远程耦合框架对供需关系进... 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的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服务流动耦合存在空间分异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并以需求效度表征远程供需空间和数量上的匹配程度,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基础设施的绩效能力。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运用远程耦合框架对供需关系进行重新思考,通过空间关联、空间过程和空间协同的系统性内涵,深化绿色基础设施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在空间上的认知,同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为远程空间的复杂关系呈现提供理论和量化途径,重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技术框架。最后,基于远程耦合的空间系统、路径系统和交付意愿实现供需匹配、分配和利益的正和博弈,同时认知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识别、测度和制图绿色基础设施“供给-流-需求”的全过程,反馈需求效度并进行重点空间的调控,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远程耦合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绩效 需求效度 生态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梯度分析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协调智慧——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云才 盛硕 《风景园林》 2020年第8期62-68,共7页
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 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调人地关系面临更多挑战。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基于生态梯度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与人地关系协调的逻辑与实践框架。以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十堰市为例,分析生态问题并诊断生态空间破碎化为根源,整体性保护主要生态要素和核心生态功能,识别其中人类活动干扰空间和潜在威胁空间,划定多梯度保护与修复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导则,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梯度 生态空间保护 十堰市 山地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特征与问题聚类识别的平原农业区乡村生态修复策略——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盛硕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5,共6页
平原农业乡村地区长期的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持续广泛的影响,林地、湿地等生态斑块萎缩,自然过程受到干扰。乡村生态修复是提升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途径,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过程的依赖性强,在地性的生态特征和生态问题分析是提... 平原农业乡村地区长期的农业生产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持续广泛的影响,林地、湿地等生态斑块萎缩,自然过程受到干扰。乡村生态修复是提升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性的途径,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过程的依赖性强,在地性的生态特征和生态问题分析是提出适应性强的生态修复策略的前提。在识别区域自然过程分析和在地性生态问题识别的前提下,梳理遵循自然过程的平原生态农业区乡村生态修复逻辑,提出面向生态问题的平原农业区生态修复实践框架,并以典型的平原农业城市——辽宁省黑山县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基于对黑山县生态特征的认知,通过多尺度分割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969个具有相似特征的研究样本,采用K-Medoids方法聚类为8类。进一步将黑山县分为6个生态修复单元,提出在地性修复策略,修复区域主导自然过程和林水生态微循环,增强平原农业乡村地区生态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生态修复 平原农业区 生态问题 自然过程 K-Medoid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空气负离子空间分异特征相关关系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9
9
作者 潘剑彬 李佳妮 +2 位作者 李树华 董丽 王云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2,共6页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负氧离子 空间分异 循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中的多尺度空间过程探索——以乌镇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云才 申佳可 《风景园林》 2020年第4期62-68,共7页
城镇建设冲击并蚕食着乡村景观,使其风貌特征和地域美学逐渐丧失。从空间过程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特性与演变规律是对其进行保护与调控的基础。首先提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其次以图式语言呈现了乡村古镇乌镇各尺度... 城镇建设冲击并蚕食着乡村景观,使其风貌特征和地域美学逐渐丧失。从空间过程的角度研究乡村景观格局的特性与演变规律是对其进行保护与调控的基础。首先提出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多尺度分析框架;其次以图式语言呈现了乡村古镇乌镇各尺度空间格局特征;最后分析了影响格局演变的多尺度空间过程。研究发现:自然生态过程是整体尺度上反映人们对人居安全和水患防范基本需求的主导过程;经济生产过程是复合尺度上促使乌镇交通与产业彼此适应与景观格局发展的主要动因;人文文化过程是单一尺度上使景观格局向着人的意愿与需求呈现地方特征的主要驱动。研究结论对制定乡村景观多尺度保护、恢复、维护和提升策略具有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空间过程 多尺度 景观演变 图式语言 乌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供需测度与优化——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忙忙 王云才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22-27,共6页
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率和优化空间布局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供需研究存在精细空间尺度下拓展分析的不足,聚焦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通过供需测度揭示杨浦区公园绿地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在... 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率和优化空间布局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供需研究存在精细空间尺度下拓展分析的不足,聚焦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通过供需测度揭示杨浦区公园绿地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在空间上的真实匹配状况。首先,通过相关研究选取冷岛效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8个表征公园绿地供给能力的供给指标以及兴趣点(POI)密度、容积率、总人口密度等7个表征需求能力的指标来构建供需匹配的指标评价体系和供需匹配模型。其次,通过供需匹配类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计算得出杨浦区各个地块层面上的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而得出杨浦区公园绿地整体上呈现供需不匹配不协调,整体失配程度高且空间分布失衡的基本特征。最后,针对杨浦区公园绿地供需失配问题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存量更新与规划设计提供精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供需匹配 耦合协调发展度 上海市杨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