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境场系原理”述要——人境互动三场系耦合机理研究
1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人境场系原理”传承冯纪忠、吴良镛等学者的人居思想理论,展开人与自然互动的人境关系基础性研究,旨在发现人居环境的成因元素,探索其相互间作用与量化关系规律。研究“人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构建人居哲学基础,探源人... “人境场系原理”传承冯纪忠、吴良镛等学者的人居思想理论,展开人与自然互动的人境关系基础性研究,旨在发现人居环境的成因元素,探索其相互间作用与量化关系规律。研究“人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构建人居哲学基础,探源人类个体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的人境起因;以“场系”将人境互动的元素、要素、因素及其关系、作用机制、运行规律等从哲学认识、科学知识与人类感性3条线索予以识别、推理、判断和评价。为此,初步建立了由9个元素、27个要素组成的人境三场系。1)“境场系”——人境客观体:宇宙供给生命环境生存/人居生命存在所需的①能量、②信息、③物质/时空;2)“人场系”——人境主观体:人居生命个体对于生存环境/人类个体环境生存所需的④感受、⑤认知、⑥应对;3)“人居场系”——人境客观体与主观体的合一体:自然与人居生命群体社会组成/人类群体环境生存所需的⑦人居背景、⑧人居活动、⑨人居营造。发现人境场系是流动变化的,三场系不仅各自在流动变化,并且通过相互间的传输、交流、流变,形成了三场系之间相互耦合的机制原理:3个流变、2个转移跃迁、1个理想终极。进而,论述了“三场系”设计的“中心”、规划的“边界”、演进的动向、富有的地方性,并简述了长三角水网地区的若干研究。人境场系原理的初步研究结果,深化了人居环境发展第一性规律的研究,为人居环境学及相关学科提供了共享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推进了人居的跨学科研究,为自下而上地指引城市、乡村、原野等人居环境的人居规划设计开辟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人境 人境互动 人境场 人境场系 地方性 人居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纪忠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思想、实践及其传承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滨谊 唐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2,共4页
阐述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实践和对冯先生专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延续创新三方面。冯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包括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冯先生将其专业教育思想付诸... 阐述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实践和对冯先生专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延续创新三方面。冯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包括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冯先生将其专业教育思想付诸教学实践,包括创办城市绿化专门化和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具前瞻性的研究生教育;受冯先生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济大学在设立"景观学"专业、课程体系及研究生教育方面进一步延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冯纪忠 专业教育思想 专业教育实践 继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研究进展——'99国际公园及康乐设施管理协会亚太地区会议综述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承照 《中国园林》 2000年第3期88-93,共6页
本文从风景园林基本理论、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绿色机理与绿色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风景园林研究动态及其新思想、新理论。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规划 公园管理 绿色机理 绿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科学的学科系统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国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29-32,共4页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她是一部科学的分化与综合的历史。从原始的科学综合开始,经过漫长的科学分化推进,复归于高层次的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的出现,表明科学已进入高层次的综合入口处。而综合科学的出现。
关键词 风景科学 学科系统 风景区管理 自然风景资源 子系统 风景资源调查 风景园林 风景区建设 科学综合 文化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美感探究——景的人境感应机制与景境回路设计原理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4,共9页
围绕风景园林美感的研究对象、个体与群体、文化与科学、误区与症结、研究战略、如何创新突破等问题,以“景”为主线,揭示风景园林美感成因与机制的流变性,构建景境回路设计原理。分别从哲学、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三方面展开,构建景... 围绕风景园林美感的研究对象、个体与群体、文化与科学、误区与症结、研究战略、如何创新突破等问题,以“景”为主线,揭示风景园林美感成因与机制的流变性,构建景境回路设计原理。分别从哲学、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三方面展开,构建景的“人-境互动”模型,剖析景作为风景园林美感的源头、成因、机制作用,揭示景的“人-境互动”流变机制。为此,分析论述了景与园、与意境的关系,提出“经”的概念。进一步阐明了建筑学非生命美学与风景园林生命美学的根本差别及因偏离了基于生命美学的风景园林美学分析评价的基本方向性误导,主张以风景园林的过程动态感受主导风景园林美感评价,指出流变性这一风景园林美感美学的内在属性,提出以“景流”作为评价风景园林美感的准则和标准,并为风景园林美感流变理论奠定基础。具体成果如下:1)提出了“风景园林美感流变理论”雏形;2)发展中国传统八景理论,提出了主观、客观、主客观结合的“3类八景”24位元素及其8条风景园林美感规划设计的流变线索;3)基于美感流变理论,构建了由回路、景境、景阻、景势、景流组成的“景境回路设计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美感 风景园林美感流变性 人-境感应 八景 景感流变 景境回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人-花感应”机制研究——以萱草花园为例
6
作者 郑丽 裘江 +2 位作者 刘滨谊 黄宇欣 陈天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建立“情绪ABC理论的花园要素拓展模型”,以此推导基于身体参与的感知递进和情感反应的花木促进健康之作用路径,其中花园为其提供了空间、能量和信息的场域。观赏与种植养护萱草的康健园艺实验结果显示,在以抑郁值、焦虑值、压力值、睡眠质量指数和孤独感为监测指标的研究体系中,对照组在整个实验前后所有指标数据无差异,而实验组在萱草主题康健园艺实验前后的所有身心变化指标均在P<0.001水平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花园的治疗潜力及花园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并为将花园元素应用于情绪健康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萱草花园 人-花感应 情绪健康 环境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运河流域人居环境地方性景观演生机制及韧性发展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琳 左佑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演生机制与“内生-外源”耦合机理,由此提出面向流域“水-运-城乡”生态景观全要素统筹治理、区域多尺度生态优化布局与地域时序性动态调整的韧性规划发展策略。研究表明:1)江南运河流域湖荡塘漾自然水系与人工运道河网共同串联起沿运城乡景观空间,体现了流域生境基底、地域生产需求与区域功能统筹对地方性人居环境的营造智慧;2)“水-运-城乡”内在演生阶序存在波动性渐进、结构性突变与关联性滞后效应,演生关联强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主要自然水系与江南运河主航道碰撞交汇处及沿运重点城镇邻域范围,具有自然风险扰动性与地域发展突进性特征;3)生境维育、交通迁移、城乡聚集、生计流转与文化沿袭等外部影响因素在流域、区县与乡镇尺度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江南运河流域 人居环境景观 地方性 “水-运-城乡”层积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2
8
作者 刘滨谊 张德顺 +1 位作者 刘晖 戴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内容,综述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场地、城市和乡村特殊人居环境3种尺度下的实践活动内容,及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作用。提出绿色基础设施在未来的发展设想。最后,针对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目标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研究与实践 生态服务功能 研究发展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53
9
作者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6,共5页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空间 城市空间 耦合 评价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开敞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基础调查研究 被引量:64
10
作者 刘滨谊 张德顺 +1 位作者 张琳 匡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2,共6页
作为“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基础实验工作,以寻找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开敞空间布局间的关联特性为研究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以1000~100000m2为研究尺度,对广场、滨水... 作为“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基础实验工作,以寻找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开敞空间布局间的关联特性为研究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以1000~100000m2为研究尺度,对广场、滨水带和街道的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实测。分析测试数据,研究广场空间平面布局及竖向、滨水带空间断面形式、街道空间形态与小气候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提出以调节改善小气候为导向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小气候要素 基础调查 广场 滨水带 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5
11
作者 刘滨谊 范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围绕人眼被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借助医学生理构造和计算机视觉注意机制前沿研究成果,提出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机制概念。基于风景园林视觉观赏特性和案例比较,提出视觉吸引概念、视觉吸引机制及其吸引的四要素:"空间尺度和距离"... 围绕人眼被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借助医学生理构造和计算机视觉注意机制前沿研究成果,提出景观空间的视觉吸引机制概念。基于风景园林视觉观赏特性和案例比较,提出视觉吸引概念、视觉吸引机制及其吸引的四要素:"空间尺度和距离"要素,"实体景物"要素,"色彩"要素,"综合"要素,分析了四者之间不同组合对吸引力的影响,发现不同的要素组合引发不同的景观空间感受。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从人类生理心理感知的基础层面,探究揭示风景园林景观视觉感受的内在动因、外在影响等基本规律,为风景园林美学研究提供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美学 景观空间感受 视觉注意 景观视觉吸引机制 景观视觉吸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要素与人群行为关系测析 被引量:74
12
作者 刘滨谊 梅欹 匡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以上海居住区"SVA·世博花园"为调查对象,测试居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要素数据,问卷调查居民小气候感受,旨在寻找风、湿、热小气候要素与居住区开敞空间布局及人群行为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风景园林空间朝向、绿... 以上海居住区"SVA·世博花园"为调查对象,测试居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要素数据,问卷调查居民小气候感受,旨在寻找风、湿、热小气候要素与居住区开敞空间布局及人群行为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风景园林空间朝向、绿化覆盖率及水体是影响居住区小气候的主要空间要素;2)太阳辐射与风速是影响居住区人群行为的主要小气候要素;3)遮阴是夏季人群休憩空间遴选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小气候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包括:1)合理设置风景园林空间朝向;2)合理增加风景园林空间绿量与水体面积;3)合理设计休息设施区的遮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住区 小气候要素 行为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思想理论初探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滨谊 唐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3,共5页
冯纪忠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先驱者之一。研究将冯先生的风景园林思想归纳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分析评价和风景园林现代方法技术3个方面。作为冯先生风景园林思想的基本目标和落脚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包括组景原理... 冯纪忠是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先驱者之一。研究将冯先生的风景园林思想归纳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风景园林分析评价和风景园林现代方法技术3个方面。作为冯先生风景园林思想的基本目标和落脚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包括组景原理、风景开拓方法、风景感受时空转换的规划概念;作为判断基本目标的依据,风景园林分析评价包括风景空间旷奥度、形情理神意、意境等风景感受分析评价的基础理论;作为实现目标与评价的途径手段,风景园林现代方法技术包括风景园林资料信息的精准化、大规模、高速度的集取,风景园林分析评价计算机数字量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组景 风景开拓 时空转换 空间 意境 风景园林分析评价 现代方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颂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是一对耦合的关系。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和模式以达到双方共存、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发展空间相互促进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GIS和多目标分析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确定城市绿地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区域,为无锡市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空间 城市发展 耦合分析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研究前沿 被引量:100
15
作者 刘滨谊 王鹏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 阐述了多尺度、多功能、具有综合性绿地生态网络规划概念及其发展演进,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实践,在此基础上,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结合中国国情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实践应着重考虑的前沿性问题,以期为中国的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生态空间 绿地生态网络 发展历程 研究前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与空间断面关系研究 以上海苏州河滨水带为例 被引量:51
16
作者 刘滨谊 林俊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46-54,共9页
以上海市苏州河西岸滨水带典型地段为试验地,开展了环境物理数据测试,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地和时间选取、以及试验数据获取,分析比较各测点数据与城市气象站数据。基于初步测试数据,专门研究了滨水带坡面形式、植被空间结构、乔木覆盖... 以上海市苏州河西岸滨水带典型地段为试验地,开展了环境物理数据测试,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地和时间选取、以及试验数据获取,分析比较各测点数据与城市气象站数据。基于初步测试数据,专门研究了滨水带坡面形式、植被空间结构、乔木覆盖郁闭度、沿河灌木高度4个要素的空间布局形态对于滨水带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进一步,基于这些基本的客观规律,研究探讨了面向夏季上海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适应性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小气候 城市滨水带 空间断面 现场实测 小气候适应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浙江传统村落与自然景观耦合的地方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琳 苗晏凯 +1 位作者 朱莉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6,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治理 传统村落 地方性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西部干旱地区新型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滨谊 王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2,共5页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时期,以西部干旱区少人和无人区域人居环境开发利用为长远目标,以人居环境学为理论指导,以区域景观生态化规划设计为方法途径,研究集水造绿与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生存方式与产业的改变创新,新型人居环境模式的理论、...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时期,以西部干旱区少人和无人区域人居环境开发利用为长远目标,以人居环境学为理论指导,以区域景观生态化规划设计为方法途径,研究集水造绿与生态环境改善、传统生存方式与产业的改变创新,新型人居环境模式的理论、方法、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从所提出的人居环境聚居背景、聚居活动、聚居建设3方面展开,以黄土高原干旱地区为对象,以甘肃环县"上海绿洲"为实证案例,以"干旱区地表雨水收集、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型聚居背景"+"现代集约化农牧业与生态旅游等为主的新型聚居生存方式与产业"+"节水节能、低碳环保、生态循环的新型聚居建设"为基本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对现有相对离散的相关理论方法予以梳理综合,寻求更为综合系统的理论方法,对现有多种高—中—低技术予以集成,寻找一体化的技术应用途径。从理论、方法和技术3个层面,提出气候变化新时期西部干旱区新型人居环境模式、形态与集成技术应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部干旱地区 新型人居环境 三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吴承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6-441,共6页
针对市场导向的旅游开发战略与旅游地规划设计的整合问题,从游憩角度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论文分析了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旅游地是由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组成,旅游地规划的中... 针对市场导向的旅游开发战略与旅游地规划设计的整合问题,从游憩角度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论文分析了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旅游地是由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组成,旅游地规划的中心内容是游憩规划,游憩活动地域组合具有4 种类型、3 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活动 地域组合 旅游区 旅游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构建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3,共8页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元耦合"×"二元互动"×"主客合一"的中国3!发展观哲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础框架,论述了"主客合一""集和化"发展的学科体系目标价值追求;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三基石"三位一体""耦合互赢"的积极关系及其在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由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为主导的风景园林与多学科领域和专业知识交叉综合的观点,指出了可能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结构;提出了借助体系实现学科地方性与全球化沟通交流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学科体系 学科哲学 学科认知 学科目标与价值观 学科知识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