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纪忠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思想、实践及其传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滨谊 唐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2,共4页
阐述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实践和对冯先生专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延续创新三方面。冯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包括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冯先生将其专业教育思想付诸... 阐述冯纪忠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实践和对冯先生专业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延续创新三方面。冯先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思想包括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开放多元的教育理念、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冯先生将其专业教育思想付诸教学实践,包括创办城市绿化专门化和风景园林专业以及具前瞻性的研究生教育;受冯先生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济大学在设立"景观学"专业、课程体系及研究生教育方面进一步延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冯纪忠 专业教育思想 专业教育实践 继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质性分析与发展体系建构--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思考 被引量:51
2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从学科角度认识风景园林及其学科的三大作用与价值。论述学科知识领域组成,回顾现代学科专业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学科特有的交叉、跨界、协同性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指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导向及其与现行"单一性"学科体... 从学科角度认识风景园林及其学科的三大作用与价值。论述学科知识领域组成,回顾现代学科专业实践,论证了风景园林学科特有的交叉、跨界、协同性及其总体发展趋势。指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导向及其与现行"单一性"学科体制大环境的矛盾。提出了基于交叉、跨界、协同的风景园林学科综合性发展体系设想,及其学科核心理论。从风景园林师必备的当代人类9种生产性知识讨论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素质导向。面向新时期"绿色发展""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四大人居环境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实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和教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学科建设 专业教育 学科交叉 学科跨界 学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构建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3,共8页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 围绕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构建,倡导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化思想,寻找学科发展规律,构建反映学科发展目标、路径和领域的体系化框架。从学科体系哲学、目标价值、认知思维、知识领域综合交叉,以及地方性与全球化等方面展开,提出将"三元耦合"×"二元互动"×"主客合一"的中国3!发展观哲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基础框架,论述了"主客合一""集和化"发展的学科体系目标价值追求;探讨了风景、园林、景观三基石"三位一体""耦合互赢"的积极关系及其在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由风景园林学学科体系为主导的风景园林与多学科领域和专业知识交叉综合的观点,指出了可能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结构;提出了借助体系实现学科地方性与全球化沟通交流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学科体系 学科哲学 学科认知 学科目标与价值观 学科知识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自然为根、以生态为脉、向着“集和化”迈进,主导了中国人居环境数千年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主力和先锋。与古为新,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划时代发展:自主的现代性转变及开拓创新、自主的知识理论实践体系构建、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以及为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前瞻超越,面对学科的未来使命,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顺应三大趋势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科知识组成特性、学科的核心体系,构建了感知行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文明 风景园林学科 生态化 集和化 体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梅欹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7,共6页
住区风景园林空间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使用者对微气候的感受直接影响其空间使用的频次和整体体验。以3个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为实验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广场、滨水、亭廊和庭园4类风景园林空间内进行了为期9天... 住区风景园林空间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使用者对微气候的感受直接影响其空间使用的频次和整体体验。以3个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为实验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广场、滨水、亭廊和庭园4类风景园林空间内进行了为期9天的冬季测试。研究运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进行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的量化计算,对人体在微气候(即热、风、湿因子)环境内的理论感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因子是影响冬季人体感受的最关键因子,其中微气候子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人体舒适感受的根源。各实验空间中,广场区的理论体感最佳,亭廊区其次,这2类空间共有的微气候特征为:太阳辐射强、空气温度高、相对湿度较低、风力微弱且不持续。实验证明大面积开敞硬地形成的热量场、匀质的立面围合形式和开敞的顶面可满足上海冬季体感舒适要求。结论中对风景园林空间顶面、立面、底面的建议可作为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适宜性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微气候 住区 人体感受 生理等效温度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实测与CFD模拟的住区风环境景观适应性策略--以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滨谊 司润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 以改善提升住区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同济大学彰武路宿舍区的风环境数据实测与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模拟,提出适应风环境的绿地布局优化策略。根据住区规划布局,选取涡流区、迎风区、风影区、角流区、穿流区5处典型点位,记录距地1.5m处的平均风速、瞬时风速、风向等指标。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住区近地风环境开展无植栽状态下的数值模拟,并与实测数据做比较,探讨景观布局对住区近地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绿地布局优化策略,运用CFD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住区 风环境 CFD 适应性 绿地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的时间思维及其教育培养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共3页
围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的"时间思维"培养,阐述了时间性、时间思维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时间思维承前启后的延续性和先见之明的前瞻性,讨论了现代社会因时间感丧失、缺乏时间思维导致的规划建设问题。探讨了风景园... 围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的"时间思维"培养,阐述了时间性、时间思维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时间思维承前启后的延续性和先见之明的前瞻性,讨论了现代社会因时间感丧失、缺乏时间思维导致的规划建设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时间思维教育的基本作用和关键,包括建立风景园林的时间观,培养学生风景园林时间思维的想象力和专业素质,基于自然的时间线索,以自然进程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树立风景园林价值观,提出"自然时间理性"作为风景园林时间思维教育的关键。提出了基于"时间线索"的基础教学和规划课程,包括:自然、人文、规划设计三大时间线索,以及规划原理课程、规划课、毕业设计3类规划教学课程清单。最后,提出了风景园林的"时空思维"概念以及"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的教育齐头并进规划设计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教育 风景园林时间思维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时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商九行”——未来风景园林师培养成长的基本内容与实践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
聚焦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操作实施环节,从学生自我学习与风景园林师自我修养的角度,探讨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途径。提出阐释了风景园林师专业成长的九大实践,即"九行",及其展开的27项要求与实践,进一步... 聚焦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操作实施环节,从学生自我学习与风景园林师自我修养的角度,探讨了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途径。提出阐释了风景园林师专业成长的九大实践,即"九行",及其展开的27项要求与实践,进一步提出了风景园林师成长的三大评价标准,即专业智商、情商、能商的"三商"概念,及其具体展开的9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教育 风景园林师培养 智商 情商 能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新疆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追求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滨谊 姚新辉 +3 位作者 王立革 陈威 周江 林沛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7,共8页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一带一路” 新疆伊犁河 新疆可克达拉市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 人居环境三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刍议-1986-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风景园林课题研究的体会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38,共7页
针对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特点,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经历,阐述了从事基金课题研究坚持自然科学性、贯彻客观理性、数字量化为引领的3个立足点;分析总结了风景园林类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需要具备前沿性、基础性、可行性的"三... 针对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特点,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经历,阐述了从事基金课题研究坚持自然科学性、贯彻客观理性、数字量化为引领的3个立足点;分析总结了风景园林类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申请需要具备前沿性、基础性、可行性的"三要",以及避免"重而浅""大而空""缺积累"的"三忌",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维,提出论证了3种思维及其相互关联: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指出了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演进的实践、技术、方法、原理、理论、应用6个层面,呼吁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的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创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科 自然科学基金 科学研究 方法论 学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运河流域人居环境地方性景观演生机制及韧性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琳 左佑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 运河流域自然文化景观保护与沿运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协同发展,已成为跨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关键命题。以江南运河流域代表性人居环境为对象,基于“人居环境地方性”理论,探讨运河流域自然水系生境-运河水利工程-沿运聚落空间的层积演生机制与“内生-外源”耦合机理,由此提出面向流域“水-运-城乡”生态景观全要素统筹治理、区域多尺度生态优化布局与地域时序性动态调整的韧性规划发展策略。研究表明:1)江南运河流域湖荡塘漾自然水系与人工运道河网共同串联起沿运城乡景观空间,体现了流域生境基底、地域生产需求与区域功能统筹对地方性人居环境的营造智慧;2)“水-运-城乡”内在演生阶序存在波动性渐进、结构性突变与关联性滞后效应,演生关联强度较高的区域集中于主要自然水系与江南运河主航道碰撞交汇处及沿运重点城镇邻域范围,具有自然风险扰动性与地域发展突进性特征;3)生境维育、交通迁移、城乡聚集、生计流转与文化沿袭等外部影响因素在流域、区县与乡镇尺度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 江南运河流域 人居环境景观 地方性 “水-运-城乡”层积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景”观溯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滨谊 赵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0,共5页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 研究中国"风景"(Feng Jing)观起源,从字形、辞源、内涵、本质、功能等方面切入,发掘"风""景""景风""风景"的产生演化,发现中国"风景"观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综合认识,自始至终探究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人居环境生存到渐成习俗的文化结构意旨符号,其产生源自对"风"(Feng)和"景"(Jing)2种自然要素的科学认知,在经历了由"生命理想""政治理想"到"审美理想"3个逐级递进的目标阶段后逐步融为一体。中国古人以"风""景""风景"3类符号为载体,将宇宙(天)、地球(地)、生物(人)三者联为一体而综合思考,这种对于万物的综合世界观是中国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的思想基因和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境场系原理”述要——人境互动三场系耦合机理研究
13
作者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0,共8页
“人境场系原理”传承冯纪忠、吴良镛等学者的人居思想理论,展开人与自然互动的人境关系基础性研究,旨在发现人居环境的成因元素,探索其相互间作用与量化关系规律。研究“人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构建人居哲学基础,探源人... “人境场系原理”传承冯纪忠、吴良镛等学者的人居思想理论,展开人与自然互动的人境关系基础性研究,旨在发现人居环境的成因元素,探索其相互间作用与量化关系规律。研究“人境”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构建人居哲学基础,探源人类个体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的人境起因;以“场系”将人境互动的元素、要素、因素及其关系、作用机制、运行规律等从哲学认识、科学知识与人类感性3条线索予以识别、推理、判断和评价。为此,初步建立了由9个元素、27个要素组成的人境三场系。1)“境场系”——人境客观体:宇宙供给生命环境生存/人居生命存在所需的①能量、②信息、③物质/时空;2)“人场系”——人境主观体:人居生命个体对于生存环境/人类个体环境生存所需的④感受、⑤认知、⑥应对;3)“人居场系”——人境客观体与主观体的合一体:自然与人居生命群体社会组成/人类群体环境生存所需的⑦人居背景、⑧人居活动、⑨人居营造。发现人境场系是流动变化的,三场系不仅各自在流动变化,并且通过相互间的传输、交流、流变,形成了三场系之间相互耦合的机制原理:3个流变、2个转移跃迁、1个理想终极。进而,论述了“三场系”设计的“中心”、规划的“边界”、演进的动向、富有的地方性,并简述了长三角水网地区的若干研究。人境场系原理的初步研究结果,深化了人居环境发展第一性规律的研究,为人居环境学及相关学科提供了共享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推进了人居的跨学科研究,为自下而上地指引城市、乡村、原野等人居环境的人居规划设计开辟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人境 人境互动 人境场 人境场系 地方性 人居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室留香忆园林--云南安宁陈从周园林文化纪念馆设计构思
14
作者 刘滨谊 余露 黄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0,共5页
在陈从周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阐述云南安宁陈从周园林文化纪念馆的项目背景和设计构思,以纪念和缅怀陈先生的园林思想和治学成就。该园馆设计以"梓室"为源展开,在性质和空间上与相邻的楠园实施分离,纪念馆格局为集中式,主要... 在陈从周先生100周年诞辰之际,阐述云南安宁陈从周园林文化纪念馆的项目背景和设计构思,以纪念和缅怀陈先生的园林思想和治学成就。该园馆设计以"梓室"为源展开,在性质和空间上与相邻的楠园实施分离,纪念馆格局为集中式,主要功能为园林文化展示与学习研讨等。设计构思受陈先生"以情悟景""以情看物""诗情画意"等园林思想启发,通过中国风景园林的诗、画、园三位一体的感受方式,诠释中国园林诗、画、园三位一体耦合同构的深层意蕴,以期借助纪念馆这一载体,纪念陈先生的园林思想,弘扬中国风景园林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陈从周 梓室 安宁楠园 诗、画、园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主客观植物多样性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滨谊 常青 +1 位作者 张琳 殷雨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4,共9页
高密度城市中公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主、客观生物多样性与可能引发的健康促进作用之间存在复杂影响,相关研究迄今仍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大部分既有研究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所受到的主、客观... 高密度城市中公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主、客观生物多样性与可能引发的健康促进作用之间存在复杂影响,相关研究迄今仍未形成一致性的结论。大部分既有研究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所受到的主、客观生物多样性影响,而针对体力活动等生理健康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以客观实际测量及人们主观感知的植物群落丰富度作为生物多样性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上海市6所公园绿地内客观和主观生物多样性对使用者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乔木、灌木和草本等植物群落的客观多样性与主观植物多样性呈显著相关,且二者均对人们在公园绿地内的健康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主观植物多样性在公园绿地使用者健康行为与客观植物多样性之间产生了中介效应,即客观植物多样性通过影响主观植物多样性,提升了人们到访公园绿地的频次和时长。研究成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还为在设计实践中推动植物多样性和居民健康水平的共同提升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生物多样性 人本感知 健康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人-花感应”机制研究——以萱草花园为例
16
作者 郑丽 裘江 +2 位作者 刘滨谊 黄宇欣 陈天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4,共6页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 以萱草花园为例,基于人居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理论,以情绪认知、情感、行为ABC理论模型为原模型,围绕花园环境中人对花卉的感知和情感行为反应,展开花园元素如何影响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人-花感应”机制理论及实证研究。建立“情绪ABC理论的花园要素拓展模型”,以此推导基于身体参与的感知递进和情感反应的花木促进健康之作用路径,其中花园为其提供了空间、能量和信息的场域。观赏与种植养护萱草的康健园艺实验结果显示,在以抑郁值、焦虑值、压力值、睡眠质量指数和孤独感为监测指标的研究体系中,对照组在整个实验前后所有指标数据无差异,而实验组在萱草主题康健园艺实验前后的所有身心变化指标均在P<0.001水平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理解花园的治疗潜力及花园设计提供更广泛的视角,并为将花园元素应用于情绪健康护理实践提供科学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萱草花园 人-花感应 情绪健康 环境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开敞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基础调查研究 被引量:64
17
作者 刘滨谊 张德顺 +1 位作者 张琳 匡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2,共6页
作为“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基础实验工作,以寻找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开敞空间布局间的关联特性为研究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以1000~100000m2为研究尺度,对广场、滨水... 作为“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基础实验工作,以寻找风、湿、热等小气候要素与开敞空间布局间的关联特性为研究目的,以夏热冬冷地区上海市为研究对象,以1000~100000m2为研究尺度,对广场、滨水带和街道的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等小气候要素进行了实测。分析测试数据,研究广场空间平面布局及竖向、滨水带空间断面形式、街道空间形态与小气候要素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提出以调节改善小气候为导向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技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小气候要素 基础调查 广场 滨水带 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行为偏好的传统村落景观情境感知价值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琳 张佳琪 刘滨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96,共5页
围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寻找景观情境感知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主线,将景观感受旅游行为的主体与景观环境组织的客体相结合,基于景观感受行为理论,以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为研... 围绕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寻找景观情境感知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主线,将景观感受旅游行为的主体与景观环境组织的客体相结合,基于景观感受行为理论,以安徽宏村、浙江诸葛八卦村和江西篁岭村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以游客的全游性/小空间性行为偏好、体验性/参与性行为偏好,以及重游性/推荐性行为偏好为线索,对传统村落景观情境的完整度、交互度和印象度进行了定量化的测度和评价,探讨了景观情境感知价值与游客行为偏好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和规划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村落 游客行为 景观情境 感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水·营城——南宁建设公园城市图径探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滨谊 陈楠 +2 位作者 余露 廖宇航 王红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1,共6页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设公园城市 山水城市 人居环境科学 公共开敞空间 南宁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积极老龄化的探索——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社区花园对上海社区养老的启示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静 刘滨谊 沈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区花园对中国的适用性。针对上海已经出现社区花园的背景,研究了适合上海养老模式的“积极老龄化”创新路径,提出上海可以在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先期营造中等规模、开放式布局和场地活力高的社区花园。同时指出未来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才能使社区养老做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积极老龄化 社区养老 城市农业 社区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