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绘画治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0
1
作者 童捷 孙喜蓉 +2 位作者 俞玮 张洁 张婷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持续15周共30次的团体绘画治疗,对照组自由绘画但不给予绘画任务和干预程序。...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持续15周共30次的团体绘画治疗,对照组自由绘画但不给予绘画任务和干预程序。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服药依从性量表(MARS)于基线和干预后15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5周后,团体绘画治疗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MARS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团体绘画治疗 阴性症状 药物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16 位作者 彭素芳 何欠欠 刘强 陈妍 张岚 李雪霓 乔慧芬 孔庆梅 匡桂芳 陈涵 虞阳 蒋晶晶 刘兰英 张大荣 栗克清 王振 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41-2953,共13页
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 暴食障碍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暴食障碍患者存在反复发作、冲动性、失控性的暴食行为,可导致胃肠道疾病、高血压、肥胖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和各系统功能紊乱等躯体问题;也常共病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需引起重视。然而,国内对暴食障碍的认识较晚,目前难以做到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5名精神科专家及循证医学专家,2名内科专家组成《中国暴食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订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精神科专业人员、内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对暴食障碍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食症 饮食与进食障碍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治疗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发展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心理治疗以人际互动为基础,情境化特征显著,作为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且常用的治疗手段已被证实具有切实的疗效,但是对其疗效之外的其他作用关注较少。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心理治疗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理治疗 不良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特点与中职学生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4
作者 诸秉根 孙芝琪 +3 位作者 任小丹 潘先棣 秦虹云 赵旭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及其各维度对青少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5名中职学生(年龄16~19岁,男41名、女54名)作为被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评估家庭功能,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评估当前精神状况及...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及其各维度对青少年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5名中职学生(年龄16~19岁,男41名、女54名)作为被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评估家庭功能,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评估当前精神状况及生活事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评估应激反应,全程分为基础状态(放松休息)、临场讲演和口算作业、恢复平静3个部分,于TSST前及TSST试验任务结束后0、15、30 min采集被试唾液标本,用ELISA检测唾液中的皮质醇含量。结果TSST前及TSST后0、15、30 min 4个时间点唾液皮质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本研究设计的TSST过程是成功的。TSST前及TSST后0、30 min唾液中的皮质醇含量与家庭功能中的沟通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31、0.323、0.229,P均<0.05),而TSST后0 min的唾液皮质醇含量与情感反应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61,P<0.05)。由TSST所反映的应激状况与被试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焦虑、抑郁)、生活事件、父母社会经济状况(婚姻、经济、就业、文化程度)等无关。结论成长于家庭沟通功能较差的青少年基础应激状态处于较高水平,而成长于家庭情感反应功能较差的环境下的青少年会出现较强的即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 唾液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