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林华 吴蓉 +5 位作者 徐光 姚明华 赵丽霞 王帅 吴剑 蒲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884-288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均行TRUS检查及MRI检查...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经直肠超声(TRUS)图像特征与其危险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Ca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均行TRUS检查及MRI检查,根据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7分或临床分期分为PCa低危、中危、高危。观察不同TRUS图像特征(包括前列腺两侧对称性、包膜完整性、内外腺分界清晰度、有无前列腺结节,有前列腺结节者观察结节大小、结节边界、结节回声及结节血流)与PCa危险度的关系。结果102例PCa患者中,低危19例(18.6%),中危29例(28.4%),高危54例(53.0%)。前列腺两侧不对称、包膜不完整、内外腺分界不清晰的患者PCa危险度高于两侧对称、包膜完整、内外腺分界清晰的患者(P〈0.05)。有无结节患者PCa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有前列腺结节的PCa患者中,低危6例,中危18例,高危32例。结节≥10 mm患者PCa危险度高于结节〈10 mm,结节血流Ⅱ~Ⅲ级的患者PCa危险度高于结节血流0-Ⅰ级(P〈0.05);不同结节边界清晰度、结节回声患者PCa危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US图像特征中前列腺两侧对称性、包膜完整性、内外腺分界清晰度、结节大小及结节血流可以评估PCa的危险度,因此建议将TRUS检查结果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超声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增 吴蓉 +2 位作者 刘卉 姚明华 蒲欢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5,共4页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85例患者共387个肿块,对各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自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85例患者共387个肿块,对各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测,获取乳腺肿块VTQ值,肿块良恶性以病理(穿刺活检/手术切除)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诊断价值。常规超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59%、84.27%、81.34%。VTQ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11%、90.37%、87.21%。常规超声联合VTQ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2%、92.44%、92.32%。常规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能够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常规超声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朝清 马方 刘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微泡的连接,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生物素化处理前后微泡的粒径,采用超声诊断仪评价微泡靶向化构建前后的显像效果。结果 SonoVue与特异性抗体成功连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生物素修饰后的微泡粒径分布变窄,与普通微泡的超声显像效果略有差异。结论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可以成功靶向化构建超声微泡,靶向化处理因素对微泡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对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微泡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靶向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以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全自动识别并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 被引量:5
4
作者 熊祚钢 吴敏 +3 位作者 叶喜林 臧天龙 吴海萍 徐辉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以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全自动识别及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以其中320例为训练集、40例为验证集、40例为测试集。以人工智能(AI)系统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以深度学习(DL... 目的观察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以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全自动识别及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以其中320例为训练集、40例为验证集、40例为测试集。以人工智能(AI)系统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以深度学习(DL)卷积神经网络3D V-Net技术分割腰椎轴位CT图像中的椎体与椎间盘,并轴位重建椎间盘;以Dice系数评估分割精度。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AI重建图像及人工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AI分割骶椎椎体、L5椎体、L1~L4椎体及椎间盘的Dice系数分别为0.953、0.940、0.940及0.926,平均为0.940。针对测试集40例,采用腰椎螺旋CT数据经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完成197个椎间盘重建。2名放射科医师对197幅AI重建图像及人工重建图像的中位评分均为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评分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862[95%CI(0.778,0.946),P<0.001]。结论基于腰椎螺旋CT图像卷积神经网络全自动识别及重建椎间盘的可行性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神经网络(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