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对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症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敬 梅元武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对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症(PSD)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PSD患者68例(治疗组),老年性卒中后非抑郁症患者72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 目的观察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对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症(PSD)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PSD患者68例(治疗组),老年性卒中后非抑郁症患者72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晚加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 mg,总疗程为12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应用其他抗抑郁或抗精神症状药物。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差异。结果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有效地改善了老年性PSD的症状,同时使得患者的康复未受抑郁症的不良影响。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能明显缓解老年性PSD的症状,且用药安全,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盐酸 抑郁症 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华玉 王永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PubMed中进行检索,纳入关于血清BDNF水平与PSD关系的所有临床病例对照试验,病例组为PSD患者,对照组为非PSD患者。应用Review...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PubMed中进行检索,纳入关于血清BDNF水平与PSD关系的所有临床病例对照试验,病例组为PSD患者,对照组为非PSD患者。应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5项,其中病例组222例,对照组230例。因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χ2=35.13,P<0.001,I2=89%),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两组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9,P=0.70)。结论:尚不能认为PSD患者血清BDNF水平较非PSD患者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的文献计量分析
3
作者 张璐 马江平 +3 位作者 杨二丽 陈秋华 董丽军 尹小兵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4-1042,共9页
目的分析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CMDT)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0月1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CMDT应用于脑卒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 目的分析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CMDT)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0月1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CMDT应用于脑卒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85篇,其中中文124篇,英文161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加拿大、荷兰、中国和英国为英文文献的高产国家。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郑洁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为高产机构。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为英文文献高产机构。中文高频关键词包括步态、跌倒、平衡、认知和姿势控制。英文高频关键词包括双重任务、步行、步态、平衡和认知-运动干扰。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有步态训练、认知任务、平衡能力和认知-运动干扰。结论CMDT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步态训练、认知任务、认知-运动干扰等。深入探讨CMDT的作用机制,构建脑卒中CMDT最佳康复方案,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出院患者个案管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晓青 金爱萍 +2 位作者 董琼 王文协 施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出院患者个案管理方案,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93例)实施个案管理,对照组(89例)实施常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自... 目的: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出院患者个案管理方案,评价其实践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93例)实施个案管理,对照组(89例)实施常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MBI)、功能结局(mRS)以及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4个时间点的M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784.447,P<0.001;F_(组间)=21.942,P<0.001;F_(交互)=11.145,P=0.001),两组患者4个时间点的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52.019,P<0.001;F_(组间)=3.980,P=0.049;F_(交互)=12.312,P<0.001),访问门诊、急诊例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实现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信息、资源、人员的连续性,协调多学科管理,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结局,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种有效的健康照护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主导 脑卒中 个案管理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功能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余静 陈玉娟 边伟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讨论西洛他唑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阿司匹林治疗该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临床资料,实验组60例采用洛他唑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讨论西洛他唑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阿司匹林治疗该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临床资料,实验组60例采用洛他唑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MMSE及ADL Barthel指数变化、随访12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洛他唑治疗后患者MMSE评定平均为24.28,阿司匹林治疗后MMSE评定平均分20.11,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治疗后ADL Barthel指数平均为49.93,阿司匹林治疗后ADL Barthel指数平均分38.27,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西洛他唑治疗后仅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治疗后共见5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脑梗死后血管性卒中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血管性痴呆 脑梗死 卒中后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护理部垂直管理的个案管理师岗位管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梦月 陈亚梅 +5 位作者 朱晓萍 施雁 金爱萍 王丽雅 吴茜 贾俊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个案管理师岗位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个案管理师综合能力及个案管理质量。方法采用护理部垂直管理,建立12个个案管理师岗位、系统化培训个案管理师、明确其职责,构建详实的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基于护理部垂直管理的个案管理师... 目的通过建立个案管理师岗位管理模式,切实提升个案管理师综合能力及个案管理质量。方法采用护理部垂直管理,建立12个个案管理师岗位、系统化培训个案管理师、明确其职责,构建详实的岗位管理模式。结果基于护理部垂直管理的个案管理师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后,相关人员岗位胜任力及职业获益感提升,与实施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部垂直管理个案管理师岗位管理模式调动个案管理师积极*性,解决综合医院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有效推进个案管理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师 岗位设置 护理管理 个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梅尼埃病患者的听力及前庭功能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雯 刘学源 庄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M)与梅尼埃病(MD)患者的听力及前庭功能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和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周内行纯音测... 目的比较前庭性偏头痛(VM)与梅尼埃病(MD)患者的听力及前庭功能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VM和MD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周内行纯音测听、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以及眼震视图(VNG)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M患者共31例,男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52±13.80)岁。其中,纯音测听异常17例(54.8%),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13例为双侧对称性高频听力轻中度下降。VHIT异常5例(16.1%)。VNG中,VM患者均未见自发眼震,变位试验见4例(12.9%)位置性眼震。扫视试验异常10例(32.3%),平稳跟踪试验异常8例(25.8%),视动性眼震异常13例(41.9%),VM患者凝视试验均未见异常。变温试验异常12例(38.7%)。MD患者共计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48±12.32)岁。纯音测听均为单侧低、中频感音神经性聋。VHIT异常9例(29.0%)。VNG中,自发眼震1例(3.2%)。MD患者变位试验均无位置性眼震。扫视试验异常6例(19.4%),平稳跟踪试验异常8例(25.8%),视动性眼震异常6例(19.4%),MD患者均未见凝视试验异常。变温试验异常13例(41.9%)。VM与MD患者的的纯音测听、变位试验、视动性眼震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M患者听力异常较MD少见,且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高频感音神经性聋。而VM患者变位试验及视动性眼震异常率高于MD。纯音测听、变位试验和视动性眼震检查可为二者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前庭疾病 梅尼埃病 纯音测听法 眼震视图 视动性眼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开 金爱萍 +5 位作者 李燕 杨晓培 费文玲 于晓丽 孟桂林 朱晓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应用体验,为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例进行半结构式...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应用体验,为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训练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即认可辅助康复效果;辅助康复的积极体验(增加康复积极性、积极反馈促进自我成就感提升);辅助康复的消极体验(体验新鲜事物的畏惧感、训练未达预期导致的挫败感、康复训练中的生理不适感);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的需求(延续性康复训练的需求、对减轻经济负担的需求)。结论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整体呈现较好康复效果和体验,但仍存在问题和诉求。医护人员应根据其需求,探寻应对策略,完善机器人康复护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开 李燕 +5 位作者 金爱萍 杨晓培 费文玲 于晓丽 孟桂林 朱晓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目的提取并汇总国内外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护理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适合我国的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及指南网关于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 目的提取并汇总国内外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护理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制订适合我国的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及指南网关于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汇总、系统评价、专家意见/共识、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整体评价,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并提取证据。结果共检索文献3314篇,去除重复、结果指标不明确或不相关、质量不达标及不完整的文献,最终纳入19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8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总结的最佳证据包括评估、干预计划、干预时机、干预频率、干预前准备、参数调整、注意事项、效果评价和健康教育9个方面23条推荐意见。结论该研究总结的卒中患者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康复方案最佳证据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科学性,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机器人步态康复训练提供相应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 康复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显像NeuroGam^(TM)诊断早期认知障碍 被引量:2
10
作者 欧颖晖 吴寒 +9 位作者 雷哲 史昕 徐蒨 石珂清 刘学源 方珉 王修哲 蔡小龙 楼菁菁 刘兴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3-758,共6页
目的前瞻性评价基于NeuroGam^(TM) Brodmann分区定量技术研究^(99m)Tc-ECD SPECT脑显像早期诊断早期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能力。方法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过筛选的24例... 目的前瞻性评价基于NeuroGam^(TM) Brodmann分区定量技术研究^(99m)Tc-ECD SPECT脑显像早期诊断早期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能力。方法纳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过筛选的24例受试者,包括MCI组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NC组)6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进行^(99m)Tc-ECD SPECT脑显像,并使用NeuroGam^(TM)技术对脑显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Brodmann分区的4−11、17−25、28、31−32、36−40以及44−47等共29个大脑皮层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5.3±8.4)岁,其中MCI组男性受试者7例,女性受试者11例,平均年龄为(67.1±7.0)岁;NC组男性受试者2例,女性受试者4例,平均年龄为(59.8±10.4)岁;MCI组与NC组受试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平均值为22.6±5.1,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平均值为25.5±3.7,MCI组受试者MoCA评分平均值为20.8±4.5,NC组受试者MoCA评分平均值为28.2±0.8;MCI组受试者MMSE评分平均值为24.3±3.6,NC组受试者MMSE评分平均值为29.0±0.6,MCI组与NC组受试者的MoCA评分与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MCI组与NC组受试者29个Brodmann分区的脑血流灌注值对比中17R、18R、19R、39L、39R 5个Brodmann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值分别为68.0、59.3、54.2、50.0、54.0和72.7、64.8、60.6、59.7、5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dmann 17R、18R、19R、39L、39R 5个区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5、0.856、0.866、0.764、0.759,其中17R、18R、19R区域的P<0.05。结论17R、18R、19R 3个Brodmann区域脑血流灌注减低对诊断早期认知障碍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 早期认知障碍(MCI) 阿尔茨海默病(AD) NeuroGam^(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华玉 王永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通过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筛选出的6项国内外有关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PSD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两... 目的:探讨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通过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筛选出的6项国内外有关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PSD关系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各研究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检验结果均无异质性(I2=0%,P>0.05)。合并效应量:L/L基因型OR(95%CI)=0.53(0.37~0.76),综合检验Z=3.47,P<0.001;S/S基因型OR(95%CI)=2.19(1.66~2.89),综合检验Z=5.54,P<0.001;S/L基因型OR(95%CI)=0.67(0.51~0.88),综合检验Z=2.84,P=0.005;L等位基因OR(95%CI)=0.55(0.45~0.67),综合检验Z=5.83,P<0.001;S等位基因OR(95%CI)=1.81(1.48~2.21),综合检验Z=5.83, P<0.001。结论:5-HTTLPR 基因多态性中S/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可能是患PSD的危险因素,L/L、S/L和L等位基因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TLPR 基因多态性 脑卒中后抑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