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CP与ERCP对胆胰系疾病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30
1
作者 熊肇明 汤光宇 钱明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49-550,共2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疑有胆胰系疾病患者均行MRCP和ERCP检查,比较两者结果。结果40例MRCP、ERCP胰管、胆管均显影。MRCP敏感度87%(34/39),特异度100%(1/1),准...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显影(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疑有胆胰系疾病患者均行MRCP和ERCP检查,比较两者结果。结果40例MRCP、ERCP胰管、胆管均显影。MRCP敏感度87%(34/39),特异度100%(1/1),准确度88%(35/40);ERCP敏感度100%(39/39),特异度100%(1/1),准确度100%(40/40)。两者相比较,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ERCP和MRCP诊断胆胰系疾病准确率无差异,但在明确梗阻性黄疸病因方面,目前MRCP尚不能取代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ERCP 胆胰系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的病因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熊肇明 蒋逊 +2 位作者 钱明平 孟红波 叶世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胆管癌 诊断分 胆管上皮细胞 病因 非上皮性 卵圆细胞 恶性肿瘤 肝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伟怡 宋振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11期885-888,共4页
比较和分析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OC+OCBDE+TD)。B组26例行十... 比较和分析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7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2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OC+OCBDE+TD)。B组26例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C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LCBDE),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13例,T型管引流17例。比较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药使用、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三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性结石清除率C组和B组优于A组(P<0.05);C组和B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使用次数少于A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术后住院时间C组<B组<A组(P<0.05);术中出血量B组<C组<A组(P<0.05);总住院费用C组、较B组和A组低(P<0.05);C组、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较B组短(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C组<B组<A组(P<0.05)。C组中胆管一期缝合患者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方面优于T型管引流患者,且胆管一期缝合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型管引流患者(P<0.05);在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LC+LCBDE是较OC+OCBDE+TD及ERCP/EST+LC更为理想而可行的治疗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总体疗效优于T型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在临床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开腹胆囊切除术 一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0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屈潇 秦环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2期19-22,共4页
微小RNA(mi RNA)是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在转录后水平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 RNA-150(mi R-150)在大肠癌、肺癌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 微小RNA(mi RNA)是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在转录后水平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cro RNA-150(mi R-150)在大肠癌、肺癌及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并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因此,mi R-150有望成为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候选分子标志物。本文通过对mi R-150在不同肿瘤中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进而为其临床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150 肿瘤 分子诊断 预后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