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的介入性热化疗:最佳灌注温度的探讨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家兴 樊树峰 +5 位作者 郑家平 叶强 汝复明 奚顺法 童乾纲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行介入性热化疗的最佳灌注温度。方法 实验猪 8头 ,按不同灌注温度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头 ,分别灌注 4 5、5 0、5 5和 6 0°C(导管流出温度 )的生理盐水。术后 14d将实验猪处死 ,取出肝脏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观察热灌注前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一般情况的变化。评价热灌注的适宜温度。临床上选取肝癌 35例 ,采用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将 80cm 5F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内 ,先灌注 6 0~ 6 5°C ,导管流出温度 (4 7.5 5± 0 .4 4 )°C ,化疗药液。再用 6 0~ 6 5°C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定期随访 ,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猪肝动脉热灌注显示 ,出导管温度 >5 0°C热灌注导致肝功能明显受损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食欲下降、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其中 6 0°C组 ,热灌注区见大片状热凝固坏死 ,5 5°C组热灌注区可见点灶、斑片状的热凝固坏死。≤ 5 0°C对肝功能和机体影响不明显 ,热灌注区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以 (4 7.5 5± 0 .4 4 )°C进行介入性热化疗治疗肝癌 ,近期随访肿瘤的生长率为 - (0 .35± 0 .32 ) ,有效率 (PR +CR)为 79.2 % ;0 .5、1和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 (35例 )、80 % (2 8例 )和 6 0 % (2 1例 )。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的常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热化疗 灌注温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附4例报道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家平 邵国良 +2 位作者 俞炎平 张家兴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AI)治疗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近期疗效。方法4例经病理证实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原发灶位于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3例。3例为恶性胰岛素瘤伴有肝脏弥漫、多发转移,1例无功能恶性胰岛细胞瘤,因肿瘤侵及周围大...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AI)治疗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近期疗效。方法4例经病理证实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原发灶位于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3例。3例为恶性胰岛素瘤伴有肝脏弥漫、多发转移,1例无功能恶性胰岛细胞瘤,因肿瘤侵及周围大血管和脾脏无法切除。4例患者接受腹腔干TAI,其中对3例肝脏转移瘤进行化疗栓塞。间隔1~2个月重复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接受介入化疗共11疗程,平均2.8疗程。随访2~8个月,原发肿瘤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1例;转移瘤PR4例。伴有低血糖恶性胰岛素瘤患者空腹血糖全部恢复正常水平,1例无功能恶性胰岛细胞瘤临床腹胀、腹痛缓解。介入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余未见介入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对外科无法切除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行TAI安全、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瘤 恶性 动脉内灌注化疗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动静脉分流的处理
3
作者 张琳 叶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2-314,共3页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常见于晚期肝癌患者,其生存率较无分流的患者明显低,动静脉分流的正确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肝癌介入治疗中对动-静脉分流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肝细胞 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徐家华 张家兴 +3 位作者 曹传武 李茂全 汝复明 郑曼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经临床、生化和影像学(CT)检查确诊为肝脓肿,行CT引导下定位穿刺抽吸并置管引流。脓肿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9例,肝2叶5例。结果14例为单个脓肿,6例为多发脓肿...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0例肝脓肿患者,均经临床、生化和影像学(CT)检查确诊为肝脓肿,行CT引导下定位穿刺抽吸并置管引流。脓肿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9例,肝2叶5例。结果14例为单个脓肿,6例为多发脓肿,单个脓肿经1次抽吸后脓肿完全消失9例,l例经2次抽吸基本消失,多发或多房脓肿穿刺先抽较大脓肿,后抽较小脓肿,或分次抽吸,20例均放置引流管并冲洗,平均引流置管时间为19.2d,所有患者至随访截止日未见复发。结论CT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是治疗肝脓肿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CT引导 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氩氦靶向冷冻消融在中晚期胰头癌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武清 张家兴 +2 位作者 钱建新 许青 王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开腹直视下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介入灌注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剖腹直视B超引导下,对不能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晚期胰头癌,用2~3把2mm冷冻器插入胰头肿瘤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开腹直视下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介入灌注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剖腹直视B超引导下,对不能手术根治性切除的中晚期胰头癌,用2~3把2mm冷冻器插入胰头肿瘤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同时行胆肠内引流减黄及胃肠转流手术,术后常规联合动脉介入区域性化疗2~4次。结果:15例中肿瘤冷冻消融范围>70%以上者12例,冷冻范围在50%左右者3例。随访:4例失访,术后生存最短7个月,最长18个月,中位生存期13.4个月,总体生存率63.6%(7/11)。术后7±2天胆红素恢复正常;胆瘘1例;无胰瘘。术后4周CA19-9、CA125、CA242、CA50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胰头癌于术中行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胰头癌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 介入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家华 李茂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 门静脉高压症常继发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腹水,同时亦可引起脾功能亢进。众多临床研究证明,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总结近年来门脉高压症、脾肿大的发病机制,分析门脉高压与脾脏肿大的血流动力学关系,综述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门静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巨大或大型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永东 李明华 +7 位作者 方淳 顾斌贤 程英升 王永利 赵俊功 高不郎 王珏 李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07-712,共6页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 目的评价可脱卸球囊、可脱卸弹簧圈和颅内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经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巨大动脉瘤20例,其中球囊/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9例,可脱卸弹簧圈动脉瘤腔填塞8例,覆膜支架治疗3例,另有2例为经弹簧圈瘤腔栓塞治疗后复发,行覆膜支架治疗。随访9~83个月,平均(41.1±25.3)个月。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动脉瘤完全闭塞(100%),大部闭塞(95%~99%)和部分闭塞(<95%)。随访血管造影结果评价标准为:不变、血栓形成和再开放。结果所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1例,大部闭塞7例,部分闭塞2例,其中1例部分闭塞患者术后7 d再出血死亡。19例健在患者最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大部闭塞3例,部分闭塞1例。19例中,10例载瘤动脉保持通畅。长期临床随访结果显示1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8例改善。结论动脉瘤腔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低且再通率高;可脱卸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但牺牲载瘤动脉,有潜在或短暂的脑缺血事件发生;覆膜支架治疗操作简单、安全,且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巨大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可脱卸弹簧圈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造影致一过性皮质失明二例
8
作者 奚顺法 郑家平 +4 位作者 童乾纲 汝复明 张家兴 叶强 顾伟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46-246,共1页
关键词 脑动脉造影 过性皮质失明 脑血管造影 灌注化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chTNT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治疗14例晚期胰腺癌
9
作者 徐霁充 张家兴 +4 位作者 李茂全 吕中伟 曹传武 虞岑琳 张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14例晚期胰腺癌病人瘤体内注射^(131)I-chTNT(^(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毒性观察,探索一种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方法:所有胰腺癌患者(n=14)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采用计算机断层扫面引... 目的:通过对14例晚期胰腺癌病人瘤体内注射^(131)I-chTNT(^(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和毒性观察,探索一种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方法:所有胰腺癌患者(n=14)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采用计算机断层扫面引导下瘤体内直接注射^(131)I-chTNT注射液(50m Ci)。结果:1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7%),部分缓解(PR)4例(29%),稳定(SD)7例(50%),进展(PD)2例(14%),有效率CR+PR 36%。结论:足够剂量的^(131)I—chTNT单克隆抗体瘤体内注射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肿瘤学 ^131I标记的肿瘤细胞核单克隆抗体 胰腺癌 放射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10
作者 王永利 李明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3-257,共5页
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 随着血管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事神经内外科的临床医师越来越感觉到掌握和了解颅内动脉功能解剖的必要性。颈内动脉(ICA)是颅脑血液供应的重要动脉血管,其在颅段(入颈动脉管至颈内动脉分叉间)迂曲走行于骨性结构中或骨旁,且沿途发出诸多分支动脉。深入了解颈内动脉的走行方向和分段方法,对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技术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颈内动脉分段方法的演变过程和新的分段方法等方面介绍颈内动脉的功能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功能解剖 血管内治疗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内外科 脑血液供应 颅内动脉 临床医师 动脉血管 骨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