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现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琪霞 祝文君 +10 位作者 倪娟 李丽 王亚玲 宋彩萍 王静 郑喜灿 罗丽琴 唐永利 嵇会明 蒋炜 李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掌握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知识的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在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4月30日至7月30日,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14家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条件的ICU护士,使用中文版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测试问卷对其进行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020份,问卷24个题目的答对率为34.3%~89.7%,得分为4~24(16.10±5.58)分,答对率<60%的题目有9题(37.5%),包括2期压力性损伤的局部处理1题、看图识别压力性损伤分期4题、高危患者减压床垫的选择与使用1题、翻身频率1题和ICU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2题。问卷的及格率为50.5%(515例),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是其影响因素。结论:14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压力性损伤知识及格率仅半数,受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影响,主要缺乏压力性损伤分期知识、局部处理、减压垫和翻身频次以及流行病学知识。建议制定在职培训计划时,针对ICU护士主要缺乏的相关知识,并考虑性别、护士类别和ICU类型的影响,以增强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护理 压力性损伤 问卷调查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建设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静 杨亚平 +1 位作者 孙颖 金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5期588-590,共3页
我院伤口造口护理团队以培育特色、科学研究、构建品牌、基地建设和人才建设为主线,构建与应用"4+1"模式为团队成员搭建自我发展平台,全方位地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科护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该模式在我院的成... 我院伤口造口护理团队以培育特色、科学研究、构建品牌、基地建设和人才建设为主线,构建与应用"4+1"模式为团队成员搭建自我发展平台,全方位地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科护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该模式在我院的成功运用,为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团队建设 模式构建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静 杨亚平 金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使三级医院的优良资源有效下沉至社区,提升社区压疮护理的能力。方法 2013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通过专科技能培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比... 目的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使三级医院的优良资源有效下沉至社区,提升社区压疮护理的能力。方法 2013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通过专科技能培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构建并实施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及Ⅰ、Ⅱ、Ⅲ期压疮治愈率。结果实施延伸服务模式后,4家社区医院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各期压疮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社区医院的压疮护理能力,缓解三级医院床位紧张的现状,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延伸服务 三级医院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合胶布在腹腔穿刺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静 孙颖 杨亚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拉合胶布在腹腔穿刺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腹腔穿刺术伤口处采用拉合... 目的探讨拉合胶布在腹腔穿刺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消化内科肝硬化大量腹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腹腔穿刺术伤口处采用拉合胶布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纱布胶布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局部渗液情况、伤口感染率及所需护理工作量。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局部渗液情况轻于对照组,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所需护理工作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合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纱布胶布固定法,能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伤口渗液情况,降低患者伤口的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合胶布 腹腔穿刺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式翻转课堂在区域伤口护理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静 杨亚平 +3 位作者 金杰 孙颖 方莉娜 张惠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通过微课式翻转课堂对区域内的社区医院进行伤口护理知识培训,以达到区域伤口护理延伸服务的目的。方法在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择60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课式翻转课堂进行伤口护理培训,对照组接受常... 目的通过微课式翻转课堂对区域内的社区医院进行伤口护理知识培训,以达到区域伤口护理延伸服务的目的。方法在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择60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课式翻转课堂进行伤口护理培训,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培训后对两组护士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微课式翻转课堂可促进培训对象掌握培训内容,并利于提升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结论微课具有学习时间短,内容精,适合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伤口护理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区域协同治疗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6
作者 杨亚平 王静 +3 位作者 陆宇霞 桑莉莉 孙颖 杨晓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研发糖尿病足区域协同治疗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糖尿病足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家三级医院及医联体内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该平台,依托三级医院专家开展线上指导、线下会诊、转诊、宣教等服务。比较平台使用前... 目的:研发糖尿病足区域协同治疗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糖尿病足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家三级医院及医联体内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该平台,依托三级医院专家开展线上指导、线下会诊、转诊、宣教等服务。比较平台使用前后糖尿病足治疗愈合率、好转率,并统计平台使用情况和护士对平台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4周时实验组1级和2级糖尿病足治疗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周时实验组2级糖尿病足治疗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实验组4级糖尿病足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三级医院各科室联络护士对平台的满意度为96.6%,社区护士对平台的满意度为100.0%。结论 :糖尿病足区域协同治疗平台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的愈合,提高了一线护士的满意度,有助于开展延续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治疗 延续护理 信息系统 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蒋琪霞 徐娟 +11 位作者 魏巍 江智霞 张艳红 王静 唐永利 刘海英 华皎 韩秋英 陈爱华 白育瑄 薛嘉宇 朱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防护装备所致医护人员皮肤损伤的预防处理现况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以问卷星形式进行网络在线调查,分析其皮肤损伤发生类型及特点、预防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2901人,其中1069人(2794处)发生皮肤损伤,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6.8%(95%CI 35.1%~38.6%),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6.6%(95%CI 25.0%~28.2%),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8.8%(95%CI 7.8%~9.8%),皮肤撕裂伤1.5%(95%CI 1.0%~1.9%)。穿戴一、二、三级防护装备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9.5%、43.1%和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预防措施者仅占13.1%(380人),其中使用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和涂抹油剂分别占3.7%(107人)、5.8%(169人)和5.9%(170人)。皮肤损伤发生后,57.0%使用了不同方法处理。结论防护装备引起的皮肤损伤高发于穿戴二、三级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以压力性损伤为主,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其次,预防和处理措施不足且不规范。建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加强管理,有效干预,维护一线医护人员的皮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防护装备 皮肤损伤 压力性损伤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皮肤撕裂伤 护理人员 皮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蒋琪霞 解怡洁 +27 位作者 白育瑄 封海霞 陈倩竹 陈德凤 高艳红 王学红 张燕双 潘晓红 潘迎春 赵静 于金美 索惠娟 洪艳燕 展颖颖 李冬梅 刘海燕 李霞 匡丹 彭青 王静 俞萍 陈锐 蔡蕴敏 黄玲 王祖晶 王光扬 郝景平 朱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9-2576,共8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vs 2.7%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vs 4.4%vs 7.1%,P<0.016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结论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老年压力性损伤 失禁相关性皮炎 皮肤撕裂伤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