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崔芳 毕然然 +3 位作者 张顺 颜沛沛 马振超 耿二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不稳定修复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康复计划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5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不稳定修复术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患者同时接受术后康复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16、24周的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患者主观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方法和时间在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患者主观满意度得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术后康复计划对关节镜下行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修复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 康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茜 邱梦思 +7 位作者 张含之 张立智 江容安 钱洁 傅喆暾 于海燕 刘晓东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3171-3177,共7页
背景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目的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 背景骨关节炎致残、致畸率高,可合并多种身心疾病,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前社区骨关节炎的管理存在管治不协调、方法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目的构建并评价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多学科管理模式,以促进对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方法首先构建社区骨关节炎患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包含基于危险因素分层的患者分级管理流程、多学科管理团队及其诊治分工,然后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流程,并完成信息软件开发。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上海市定海、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以及杨浦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和多学科组,各40例。普通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多学科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多学科管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AIMS2)评分、健康素养管理量表(HeLMS)评分、体质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AIMS2评分、HeLMS评分、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和普通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治疗前,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多学科组患者AIMS2总分、HeLMS总分高于普通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BMI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基于信息化的社区骨关节炎患者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和体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素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社区卫生服务 信息技术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肩袖损伤表面肌电及等速肌力测试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毕然然 崔芳 +3 位作者 王惠芳 武勰 张强 李晓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性肩袖损伤后肩袖肌群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特征的变化。方法:选取肩袖损伤的运动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21.2±2.2岁。同时选取同一院系年龄、性别构成比相近的健康运动员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1.5±2.0岁。两组患者均同时进行表面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积分肌电值(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冈下肌差异更显著(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120°/s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90°/s、120°/s外旋时冈下肌i EMG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外旋时所有肌肉i EMG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肩袖损伤组运动员肩关节在角速度为60°/s,90°/s,120°/s时的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峰力矩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外展时冈上肌、冈下肌肌肉募集较差,而三角肌、小圆肌无异常;同时,肩袖损伤后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合力作用下降而致肩关节外展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表面肌电 等速肌力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技术在体力活动追踪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段朝阳 何晓龙 +1 位作者 陈佩杰 庄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4-709,共6页
精确、客观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是研究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首要问题,这对于监测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体力... 精确、客观的体力活动测量方法是研究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首要问题,这对于监测不同人群的体力活动水平、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及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有重要意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体力活动追踪当中。本文从Medline、Embase、Pub Med、Sports Discus等电子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以"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近年来逐渐被用于体力活动追踪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体力活动 建成环境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定量测量建成环境的适宜缓冲区距离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晓龙 段朝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
近年来,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尤其是在青少年体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在众多领域... 近年来,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尤其是在青少年体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当前,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在众多领域的推广,应用GIS技术定量测量建成环境指标体系的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是该领域定量研究的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 缓冲区距离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跑台上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慢跑时足底压力分布的性别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段朝阳 王琳 +1 位作者 陈婉 贺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旨在探讨在跑台上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跑步时足底压力分布的性别差异,采用Medilogic Insole Measurement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德国)测量足底各区的压强峰值及接触时间等足底压力参数。受试者男女各18名。跑台速度设定为:1男生:2.5 m/s、3.3 ... 旨在探讨在跑台上以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跑步时足底压力分布的性别差异,采用Medilogic Insole Measurement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德国)测量足底各区的压强峰值及接触时间等足底压力参数。受试者男女各18名。跑台速度设定为:1男生:2.5 m/s、3.3 m/s和3.8 m/s;2女生:2.2 m/s、2.5 m/s和3.3 m/s。男女坡度相同,均为0%、5%和10%。首先,跑台的坡度设为0%,受试者先以2.5 m/s的速度跑步,继而速度渐进,再换以不同的坡度完成实验;女生初始速度为2.2 m/s。1当速度为2.5 m/s时,男女两性足底各区域的压强峰值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足跟区、足前区及足内侧区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P<0.01);2速度为3.3 m/s时,男性足底压强峰值仍与坡度成正比,而女性足底各区域压强峰值的变化却不太明显。同时,除在足跟区、足前区及足内侧区的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外(P<0.01),在坡度为5%与10%之间时足外侧区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3在2.5 m/s和3.3m/s时,足前区、足内侧区及足外侧区的接触时间均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且女性足底各区域接触时间的变化率较男生大;当速度为3.3 m/s时随着坡度的升高,其接触时间的变化率更大,而男性在这两个速度下的时间变化不太明显。另外,在速度为3.3 m/s,坡度为10%时,男女两性在足跟区的接触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1当速度为2.5 m/s时,足跟区、足前区及足内侧区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当速度为3.3 m/s时,女性足底各区域压强峰值的变化不太明显;2当速度为2.5 m/s和3.3 m/s时,足前区、足内侧区及足外侧区的接触时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足底各区域接触时间的变化率较男性大。通过对不同的速度和坡度跑步时男女两性足底压力分布的性别差异,可能为不同性别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跑 足底压力 坡度 速度 性别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和牵伸运动对原发性痛经的即刻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兴利 乔亚芬 +6 位作者 孙明雨 钟元亨 刘刚 黄强民 吴殷 江容安 田石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8-1207,1218,共11页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腹部触发点针刺治疗,运动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时长为30-45min的牵伸运动练习,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压痛阈值、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结果:即刻治疗后,组内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在各个部位的压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Mc 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运动组在腹部远端区域见压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在部分腹部近端区域(腰椎左侧、上腹直肌处)见压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Mc Gill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痛经症状积分仅有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与对照组之间仅在腕背部右侧、斜方肌右侧、下腹直肌左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期时,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可以立即降低机体的疼痛敏感性和疼痛强度,以及缓解痛经相关症状,而即刻的牵伸运动可能提高机体的疼痛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肌筋膜触发点 牵伸运动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下腰痛与骨盆痛的生物力学特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子青 段朝阳 +5 位作者 陈梦韵 傅琳怡 毕然然 程慧云 堵翠 崔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97-200,共4页
下腰痛与骨盆痛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主诉。该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而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与骨盆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改变会影响组织的生化、病理与解剖结构等方面,且常互为因果。妊娠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使耻骨联合、骶髂关... 下腰痛与骨盆痛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主诉。该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而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腰椎与骨盆周围组织的生物力学改变会影响组织的生化、病理与解剖结构等方面,且常互为因果。妊娠期激素水平的改变使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腰椎关节突关节等部位的肌肉、韧带松弛,造成脊柱、骨盆失稳;随着妊娠的进展,子宫不断增大以及妇女体质量的增加,骨盆前倾,腰椎前凸,重心前移,腰椎的轴向负荷增大,椎间盘被压缩,可加速椎间盘退变、突出;同时增大的子宫削弱了腹部的肌肉力量,腰背肌被动代偿持续紧张而易疲劳,身体前后力量失衡,由此可引发妊娠期妇女下腰痛与骨盆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骨盆痛 妊娠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