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冬 严虹 +2 位作者 杭燕南 奚丰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以相同方案麻醉诱导后,S组吸入1.5%~4%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6μg/ml。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术后30 min、1、3、6、24和48 h时患者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3、24和48 h机械性痛阈值;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记录追加哌替啶的例数和恶心呕吐、寒颤、瘙痒、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30 min比较,术后3、6 h两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1和3 h P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24和48 h S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值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追加哌替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机械性痛阈,减轻患者在术后3 h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维持 术后疼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君君 赵嫣红 刘健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93-1397,共5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年龄为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及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年龄为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和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3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七氟烷组患者以1~1.2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维持;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靶控输注丙泊酚(目标血药浓度为2~3μg/mL);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以0.5 MAC七氟烷维持,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泵注10 min),然后按照0.2μg/(kg h)的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测试3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定血浆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7 d的霍普金斯视觉学习测试(HVLT1)和数字广度测试(FSDT)评分[(23.22±4.75)分、(2.39±0.69)分]均高于七氟烷组[(21.00±4.96)分、(2.17±0.39)分],但低于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24.89±6.20)分、(2.84±0.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19.93±10.04)pg/m L]低于七氟烷组[(36.06±17.03)pg/m L]、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组[(39.99±19.39)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单纯应用七氟烷、七氟烷复合丙泊酚相比,全射麻醉应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患者有更好的术后认知功能,其可能与术后IL-6的低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丙泊酚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3
3
作者 余斌 何康梅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年龄≥65岁的股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28例)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E组,22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术前1d及术后第1天进行...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年龄≥65岁的股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G组,28例)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E组,22例)。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术前1d及术后第1天进行评定认知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诊断是首先计算所有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患者以麻醉前测试值为对照,等于或超过1个标准差判断患者出现POCD。结果G组术后早期MMSE值低于E组(P<0.05);G组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E组的13.6%(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可增加老年创伤患者术后早期第1天POC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余斌 张晓庆 +3 位作者 孙佩莉 钱萍 王锦玲 李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50μg舒芬太尼加0.225%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仅用0.225%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量均为4ml/h,自控药量每次3ml,锁定时间20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颖霞 郁庆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59-760,共2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5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下肢矫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麻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缝合伤口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为对照组。三组患者于缝皮时开启皮下自控镇痛(PC...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下肢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5例ASAⅠ或Ⅱ级全麻下行下肢矫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全麻诱导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缝合伤口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为对照组。三组患者于缝皮时开启皮下自控镇痛(PCSA)泵(100ml溶液含芬太尼2.0mg)。记录苏醒后即刻(T1)、术后4h(T2)、24h(T3)、36h(T4)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h及24h内PCSA按压次数,术后24h芬太尼用量,观察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1~T3时A、B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T1、T2时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和B组术后24hPCSA泵按压次数、芬太尼总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下肢手术中使用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超前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下肢手术 术后镇痛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晓庆 刘健慧 +1 位作者 朱颖霞 郁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严密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凝血功能、...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例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患者,术中采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严密观察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凝血功能、肾功能的变化,并术后随访72h。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失血量50~4000ml,平均失血量928ml,10例患者接受输血,输血量400~4000ml,平均输血量733ml,4例患者未输血。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无肢体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复杂骨盆和盆腔部位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腹主动脉 球囊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钢丝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庆 刘健慧 郁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707-709,共3页
目的评估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预测属困难气道者34例,其中经Mallampati困难气道评估Ⅲ级者10例,Ⅳ级者24例。其中,28例直接经环甲膜或环甲膜下1、2或2、3气管环间隙穿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 目的评估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预测属困难气道者34例,其中经Mallampati困难气道评估Ⅲ级者10例,Ⅳ级者24例。其中,28例直接经环甲膜或环甲膜下1、2或2、3气管环间隙穿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其中6例患者经纤支镜插管失败后改用该技术,并获得插管成功。另有18例患者全麻诱导后经口明视喉镜插管失败,改用该技术插管成功。结果本组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术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逆行钢丝和顺行换管器引导气管插管技术操作快捷简便,损伤较小,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导引钢丝 换管器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患者上腹部气腹腔镜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郁庆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61-663,共3页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60岁以上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气腹腔镜手术组(A组)和剖腹手术组(B组),每组2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呼吸力学、通气功能变化,同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泡... 目的观察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60岁以上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气腹腔镜手术组(A组)和剖腹手术组(B组),每组25例。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呼吸力学、通气功能变化,同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的变化。结果A组气腹后气道峰压(Ppeak)显著增高,胸肺顺应性(CT)显著降低,PETCO2和PaCO2显著增高(P<0.05);B组无显著变化。术中两组患者PA-aDO2及QS/QT均明显增加,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二氧化碳气腹(15mmHg)对患者的呼吸功能有短暂的影响,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腹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秦晓菁 张晓庆 刘健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反复使用同一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成年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DEX组首先以6.0μg·kg-1·h-1速度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min,继以3μg·kg-1·h-1维持镇静2h;NS组... 目的探讨反复使用同一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成年S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DEX组首先以6.0μg·kg-1·h-1速度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min,继以3μg·kg-1·h-1维持镇静2h;NS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BL组不采用任何操作;1次/天,连续5d。第6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取大鼠海马组织行常规HE染色,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第1、2、3天DEX组潜伏期明显长于BL组(P<0.05)。常规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形态学及超微结构,三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成年SD大鼠接受右美托咪定反复镇静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海马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亦未见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学习记忆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气管导管移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晨程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术中气管导管移位的特点,探讨气腹及不同体位对气管导管移位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 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B 组),气腹压力均为13 mm Hg。于气管插管后(T1)、气腹平卧位(T2)、气...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术中气管导管移位的特点,探讨气腹及不同体位对气管导管移位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 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B 组),气腹压力均为13 mm Hg。于气管插管后(T1)、气腹平卧位(T2)、气腹调节体位后(A 组:头低足高30°,B 组:头高足低30°)(T3)、术中即气腹调节体位后30 min (T4)、气腹结束后体位复原前(T5)、气腹结束后平卧位(T6)测量患者气管长度(Lac)、隆突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ab)、声门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bc)等,记录各时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结果与 T1时比较,T2~T4时两组 Lac 和 Lab 明显缩短(P<0.05),T5、T6时恢复至 T1水平;相同时点两组 Lac、Lab 和 Lb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两组 Pc 明显增高(P<0.05)。B 组有2例气管导管扭曲打折;气管导管误入右侧支气管8例,其中 A 组5例,B 组3例。结论气腹可导致气管导管向隆突方向移位,严重时可进入一侧支气管,但体位变化未引起气管导管显著移位;气管导管移位受套囊的阻挡,有致气管导管扭曲打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体位 气管导管移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扣带回脑血流改变对围术期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杜雪 刘苏 +3 位作者 高燕 杨君君 张静亚 刘健慧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观察比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老年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并研究其与患者神经精神量表结果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2020年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择... 目的观察比较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老年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变化,并研究其与患者神经精神量表结果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2020年在上海市同济医院择期行脊柱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83例,所有入组患者在术前1天和术后7天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神经心理学医师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且在术前1天行非对比剂增强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labeling,ASL)灌注成像MRI扫描,获得ASL结果及神经心理学结果。根据POCD诊断标准(至少2个量表|Z|值≥1.96),术后将患者分为POCD组和NPOCD组。使用ASLtbx工具包和SPM8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校正,然后将图像标准化到MNI脑模板空间,获得标准化的脑灌注图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ASL差异。结果最终纳入50例患者,11例(22%)发生术后POCD。POCD组右侧扣带回中段的rCBF低于NPOCD组(P<0.001)。扣带回CBF与神经精神量表JLOT、BVMT-D、DST-B的Z分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31、-0.480、-0.53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MRI扣带回局部CBF改变可能有助于老年手术患者早期POCD的预测,且扣带回局部CBF与神经精神量表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 局部脑血流(r CBF) 动脉自旋标记(ASL) 神经心理学量表 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