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L28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和炎症关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昉 汤建平 +3 位作者 张晓宇 曾郁 房星星 龚邦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712,71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滑液和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8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RA患者血浆及滑液CCL2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和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CCL28...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滑液和滑膜组织中趋化因子CCL28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RA患者血浆及滑液CCL2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RA和骨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CCL28表达。结果:活动期RA患者有关节积液组血浆CCL28水平高于无关节积液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滑液CCL28水平显著高于配对血浆(P<0.001);CCL28水平与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关。RA滑膜组织中,CCL28表达于衬里层和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而骨关节炎对照滑膜几乎无CCL28表达。结论:RA患者炎症关节中CCL28的表达上调,CCL28可能是介导炎性细胞迁移进入关节的重要趋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趋化因子 CCL28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28-CCR10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昉 杨邵英 +2 位作者 房星星 王璇 赵福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4例正常对照者滑膜组织中CCR10的表达并进行细胞染色评分(0~5分),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15例RA患者滑液CD14^(+)单核细胞中CCR10阳性细胞比例,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CL28对RA和健康对照单核细胞的趋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磷酸化。结果:CCR10表达在RA滑膜衬里层细胞及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RA滑膜衬里层细胞和衬里下层巨噬细胞的CCR10表达明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的滑膜(P均<0.01)。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CCR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5.6±3.0)%vs.(7.7±3.8)%,P<0.01];RA患者滑液单核细胞CCR10的表达为(32.0±15.0)%,明显高于RA外周血(P<0.01)。体外实验中,10~100μg/L的CCL28能有效诱导RA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迁移(P均<0.01);抗CCR10单抗能明显抑制CCL28对RA单核细胞的趋化(P<0.01)。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明显增加ERK和Akt的磷酸化(P均<0.05);ERK抑制剂(U0126)、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降低CCL28诱导的RA单核细胞迁移(P均<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滑液及滑膜单核/巨噬细胞CCR10表达增高,CCL28与CCR10结合并通过激活ERK、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RA单核细胞迁移;CCL28-CCR10通路可能参与招募单核细胞进入RA关节,从而促进滑膜炎症和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CCL28 趋化因子受体CCR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的设计与效用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鲍礼智 朱玉峰 +5 位作者 姜梦妮 宋婧文 王忠凯 程昉 郭志福 郑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4,共5页
目的改进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定位技术,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临床套管针和静脉留置针组合,设计自制的气管插管定位防逆流装置。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只,用于定位效果测试,B组20只用于防逆流测试... 目的改进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定位技术,提高气管插管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临床套管针和静脉留置针组合,设计自制的气管插管定位防逆流装置。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只,用于定位效果测试,B组20只用于防逆流测试。A组进一步分为A1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定位装置,A2组采用雾气法,A3组采取棉纤维法进行定位判断。B组分为B1、B2两个亚组,均采取气泡逸出作为定位观察手段,不同的是B1使用圆台状防逆流装置,B2组不使用。采用透光法经口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定位时间、呼气相定位效果、吸气相逆流水柱长度。A1组进一步行气管切开术在直视下明确定位状况。结果在呼气周期内,观察出泡口连续逸出3个以上的气泡,可以确定插管在位良好并通畅。定位时间:A1组需要(1.75±1.02)个呼吸周期,A2组需要(3.30±0.95)个呼吸周期,A3组需要(4.10±0.99)个呼吸周期。A2组与A3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1组明确定位需要的时间明显少于A2、A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1组最长逆流水柱长度为(3.23±0.53)cm,B2组最长逆流水柱长度为(8.48±1.01)cm。结论自制实验大鼠经口气管插管的定位评估防逆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气管插管的定位效率,有较好的实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气管内 插管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